連長秋 廣東省航運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客運碼頭的服務主體是人,與傳統(tǒng)的貨運碼頭追求運輸?shù)母咝什煌?,客運碼頭的設計始終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原則,在總體布局和流程設計上要做到安全、方便、快捷和舒適,疏港交通要實現(xiàn)“人車分流”和各種交通組織的“無縫銜接”,在配套設施上追求人性化,在景觀布置上追求美感。本文以某新客運碼頭工程設計為例,該工程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區(qū)馬鞍島東五圍,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區(qū)約30km,至澳門外港客運碼頭約25海里,至香港國際機場24海里,至蛇口客運港20海里。本工程建設12個泊位,其中客運泊位10個(8個為港澳線泊位和2個為國內線泊位),維修泊位2個。碼頭占用岸線長度400m,共形成岸線約625m。
平面布置的主要思路是考慮到不超出防洪治導線,布置一個挖入式的港池,通過設置防波堤形成一個良好掩護的水域,以降低該區(qū)域風浪對客船泊穩(wěn)的影響。在南北端各設置一個口門,有利于進出港船舶分開管理。
采用順岸布置1個挖入式港池,在防波堤形成的有掩水域內布置了12個泊位。港池內由南側5座長52.4m,寬16m的突堤式碼頭和防波堤接岸A、接岸B形成6個停泊水域以及進港制動水域,國內線泊位布置在北端1座突堤式碼頭兩側,港澳線泊位布置在南側4座突堤式碼頭兩側,突堤式碼頭頂標高為3.0m;維修泊位布置在接岸B上。接岸B、C與現(xiàn)有堤圍相連,達到了對后方陸域的防護功能,接岸B、C頂標高5.0m。
碼頭平面總體優(yōu)化主要體現(xiàn)在口門、防波堤、進出港航道、維修泊位布置的優(yōu)化等方面:(1)改善了防波堤布置,形成更加良好的港池內泊穩(wěn)環(huán)境;(2)合理布置口門及航道,避免對臨近工程及過往船只造成影響,并減少泥沙回淤量,降低營運期維護成本;(3)優(yōu)化水域布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港內水域空間,使得港區(qū)內生產(chǎn)運營更加順暢。
本工程通過設置島式防波堤、突堤式防波堤和防波堤接岸A形成一個有掩護水域。根據(jù)鉆探資料分析,上覆土層為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統(tǒng)海陸相交互沉積層和河流相沖積層,主要為淤泥類土,粘性土和砂類土,下伏基巖為燕山期花崗巖。強風化花崗巖層層頂標高平均值為-35.82m,其上的軟土層力學指標較差,厚度較大,其中淤泥最大厚度為18.00m,淤泥質粉質粘土平均層厚為16.39m,綜合考慮水利防洪方面的要求,本工程水工結構適宜采用樁基結構型式,突堤式碼頭采用高樁梁板結構,防波堤采用高樁透空式結構與板樁結構進行比選,接岸結構采用高樁梁板+斜坡式護岸組合結構與板樁結構進行比選。本文主要對防波堤結構和接岸結構設計方案進行比選和優(yōu)化分析。高樁梁板結構為水工常見型式,施工經(jīng)驗豐富,對地質適應性較板樁結構好,且PHC樁在港口工程中應用廣泛、工期短、可批量生產(chǎn),強度高,質量穩(wěn)定,有成熟的工藝,另外鋼板樁的耐久性較差,造價高,故推薦采用高樁梁板結構。
突堤式防波堤位于橫四涌口,緊鄰防波堤接岸A,長70m,寬10m;島式防波堤位于突堤式防波堤和接岸B之間,長174m,寬10m;防波堤接岸A位于橫四涌南側,突堤式防波堤和接岸C之間,長132.4m,寬10m。為方便船舶進出港,島式防波堤和突堤式防波堤堤頭部分呈半圓形。防波堤采用高樁透空式結構,本設計根據(jù)不同位置波浪作用不同,防波堤相應采用不同的結構,分述如下。
圖1 碼頭平面布置圖
圖2 接岸B結構斷面圖
(1)島式防波堤和突堤式防波堤。島式防波堤和突堤式防波堤位于常浪向,受波浪影響較大,故其結構采用每個排架布置4根樁(雙叉樁)的5.0m排架間距方案。
防波堤采用高樁透空式結構,防波堤頂高程3.0m,考慮到越浪對防波堤結構造成影響,在防波堤堤頂海側設置直立式胸墻,胸墻頂標高3.8m,寬0.5m。樁基采用直徑800mmPHC管樁,排架間距為5.0m,每個排架下布置4根樁,包括2對叉樁(斜率5:1),樁基持力層為強風化花崗巖層。樁基通過樁帽與上部結構連接。上部結構為現(xiàn)澆橫梁、預制和現(xiàn)澆縱梁、疊合面板組成的梁板式結構。防波堤外側設置擋浪板,采用預制結構,擋浪板底標高為-2.3m,擋浪板下設置拋石棱體。
(2)防波堤接岸A。防波堤接岸A雖不位于常浪向,但仍然會受到波浪衍射和折射的影響,同時為減少泥沙落淤、并避免橫四涌內來往船舶產(chǎn)生的船行波影響港內泊穩(wěn),防波堤接岸A結構亦采用高樁透空式結構,每個排架布置3根樁的6.75m排架間距方案。
樁基采用直徑800mmPHC管樁,排架間距為6.75m,每個排架下布置3根樁,其中1根直樁,1對叉樁(斜率5:1),樁基持力層為強風化花崗巖層。上部結構與島式防波堤和突堤式防波堤基本相同,采用梁板式結構,防波堤外側設置擋浪板,擋浪板下設置拋石棱體。
接岸結構采用高樁梁板+斜坡式護岸組合結構。
接岸B 段位于工程南側,長度141.7m,高樁梁板平臺寬17.05m(20.5m),頂高程5.0m,內側底標高為-4.2m,由高樁梁板平臺和斜坡式護岸兩部分組成。高樁梁板平臺樁基采用直徑800mm PHC樁,排架間距7m,每榀排架設置5根樁,分別為兩對半叉樁和一根直樁,樁基以強風化層作為持力層?;鶚锻ㄟ^樁帽與下橫梁相連接,上部結構框架分2層,各層標高從上至下分為為5.0m和0.85m,層高2.15m。接岸B上部結構為預制、現(xiàn)澆疊合式面板(預制180mm+現(xiàn)澆120mm),預制縱梁(高1.2m、寬0.6m)、預制靠船構件、現(xiàn)澆上下橫梁(高2.0m,底寬1.2,頂寬0.8m)組成的梁板式結構。接岸B前沿布置為2個維修泊位,并設置橡膠護舷、系船柱,供船舶靠泊系纜。
高樁梁板平臺通過護岸結構與后方陸域連接,護岸結構采用斜坡式結構型式,頂高程為5.0m。在開挖面上鋪設600mm厚的混合碎石倒濾層和厚400mm的二片石墊層,護面選用200kg~500kg塊石,2層厚1000mm,坡比為1:2.5;坡頂設置漿砌塊石擋土墻,高3m,擋墻下設10kg~100kg的拋石基床,其后設置倒濾層并回填中粗砂填料作為后方用地。
接岸C 位于工程西側,長度為414.5m,其后方為聯(lián)檢客運大樓等區(qū)域。接岸C結構型式與接岸B基本相同,接岸C不考慮船舶靠泊系纜。
本工程上覆軟土層厚度較大,護岸前后一定范圍內必須先進行軟基處理,地基處理設計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方案,其中單軸攪拌樁直徑600mm,正方形布置,樁間距2.0m(或1.5m);三軸攪拌樁直徑為650mm,軸間距為450mm,矩方形布置,樁間距為1.9m×2.5m;采用跳打施工,防止相鄰樁穿孔,攪拌樁長度滿足整體穩(wěn)定性要求,施工時采用四攪二噴的施工工藝。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個工序施工。
根據(jù)項目實際情況,經(jīng)過平面、結構比選,最后選擇了布局新穎、造價低、施工便捷的方案,項目實施過程中達到了預期效果,安全可靠,滿足使用要求。如今新客運碼頭工程已經(jīng)交工驗收,待綜合聯(lián)檢大樓及其他配套設施建成運營后,未來的新客運碼頭將成為珠江口西岸前往3大國際機場的重要水路客運樞紐,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