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娒 任海林
摘 要:首先闡述對立德樹人的科學理解,確立研究基點;然后論述立德樹人下中華經典詩詞進校園的探索與實踐:名家誦讀欣賞、日常詩詞誦讀、詩詞朗誦活動、詩詞默寫比賽;最后概述立德樹人下中華經典詩詞進校園的再思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中華經典詩詞;實踐
中小學課程改革進入關鍵時期,全社會的育人觀、成才觀、用人觀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人們對教育的訴求逐步提高,這對中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中小學的語文課堂成為首要陣地。教師紛紛在語文課程的學習認知、藝術品位、文化積累、育人功能等方面探尋新資源和新途徑,以此有效充實學生的認知范疇,優(yōu)化語文課的知識體系,提高語文課的育人水平。在此過程中,經典詩詞以其獨有的經典性、唯美性、藝術性和文化性異軍突起,逐漸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精品資源。
一、關于立德樹人的科學理解
“立德”“樹人”源自傳統(tǒng),把兩者結合起來作用于教育實踐便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意義?!傲⒌隆币辉~,取樹立德業(yè)之意,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又見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樹人”一詞,取培育人才之意,出自《管子·權修》?!傲⒌聵淙恕奔仁窃蛴质墙Y果,樹人要先立德,沒有立德這個起因,樹人是無意義的,立德的目的是更好地樹人。“立德樹人”是教師開展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更是教師育人的第一要務。我們要把“立德”“樹人”結合起來辯證地看,而且不能顛倒次序,做到在“立德”的基礎上“樹人”。
二、立德樹人下中華詩詞進校園的實踐
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經典詩詞的優(yōu)良平臺,更是開展立德樹人、春風化雨的重要基地。
(一)名家誦讀欣賞
利用視頻資料開展經典詩詞教學,如中央電視臺的《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內容充實,聲情并茂。如撒貝寧朗誦的《靜夜思》、鄭偉朗誦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寶貝牛制作的誦讀《漁歌子》、金馬朗誦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徐濤朗誦的《將進酒》等等,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合理使用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視頻,也可以在課間為學生播放,讓名家誦讀的經典詩詞時刻伴隨在他們身邊,滋養(yǎng)和教育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影響學生。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豐富學生情感、樹立正確“三觀”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日常詩詞誦讀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校內日?;顒又羞M行大聲誦讀,要提前設計,精心準備,選擇的詩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尤其要有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詩詞朗誦的條件,如要把詩詞準確地呈現(xiàn)出來,需要小黑板、電腦屏、紙質稿等;為了達到情感的共鳴,要準備配樂,甚至話筒、音響器材等。為了幫助學生熟讀成誦,可以在語文課前安排“每課一讀”,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通過大量誦讀、多次感悟,學生逐漸理解所選詩詞的深邃思想和博大情懷,以此實現(xiàn)思想品德的有效提升。
(三)詩詞朗誦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使經典文化入腦入心,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詩詞朗誦比賽”“經典文化傳承會”“美文賞析吧”等活動。如“詩詞朗誦比賽”可以以班為單位,也可以以年級為單位,團體參加或個人參加,邀請語文教師參加,完全以競賽程序規(guī)范操作,有評委、有獎勵,活動有始有終,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個人才能的空間,而且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進取意識,對培養(yǎng)他們獨立的人格、責任心、良好的心態(tài)都有重要意義。
(四)詩詞默寫比賽
詩詞學習應該和美術、書法等結合起來,探索更為廣闊的學習途徑。詩詞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朗誦層面,要加強與多學科的整合,實現(xiàn)全面育人功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書法比賽,內容為中華經典詩詞,現(xiàn)場書寫,現(xiàn)場打分,即時獎勵,這樣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對書法、經典詩詞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也可以進行詩詞填空比賽,以考試答卷形式提高學生對詩詞的掌握程度。還可以組織學生設計手抄報,讓學生默寫經典古詩詞,按照其意境配上自畫的插圖,然后集中展覽,讓學生從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立德樹人下中華詩詞進校園的再思考
立德樹人是一個非常抽象復雜的生命認知進階工程,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過程的趣味性、漸進性和持續(xù)性,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中華經典詩詞進校園的科學發(fā)展。
第一,教師要注重中華經典詩詞進校園的趣味性。立德樹人較為抽象復雜,而中華詩詞又非常深奧精煉,具有一定的實施難度。因此,教師要積極加入趣味元素,通過強化小學生的認知體驗去激發(fā)小學生的誦讀積極性和鑒賞主動性。
第二,教師要注重中華經典詩詞進校園的漸進性。立德樹人是一個體系化的人文工程,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師要注重中華詩詞進校園活動的漸進性,不能急于求成,要為小學生的快樂誦讀和健康成長設定循序漸進的認知任務。
第三,教師要注意中華詩詞進校園的持續(xù)性。立德樹人是教師對學生成長的“精雕細刻”工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教師要注重中華經典詩詞進校園的長期性和持續(xù)性,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快樂認知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翠麗,張曉.立德樹人視野下中華詩詞進校園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少年,2019(11):210.
[2]陳禹.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德育培養(yǎng)研究[J].青年與社會,2020(4):61-62.
[3]楊榮,孫瓊.立德樹人,培育小學生核心價值觀[J].現(xiàn)代教學,2014(6X):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