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鵬
【摘要】數學學科有著抽象嚴謹和邏輯性極強的特點.小學生尚且處于學習和人生的初級階段,其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并不完善,小學生群體的認知能力與思考能力以及思維模式都存在著極大差異.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應對過去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進行更新與調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視程度.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分層教學的優(yōu)越性和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分層教學適應了當今的教育現(xiàn)狀,也為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然而,在當今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施情況并不理想.因此,為了使分層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在數學課堂中普及,數學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數學課堂開展理念與開展手段,為數學課堂注入新活力.本文對分層教學的含義與優(yōu)勢進行了分析,并從多方面提出了分層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希望可以促進數學課堂的質量提高與數學學科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施
數學課程標準中針對數學教育的普遍性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數學教師應在開展數學課堂時,認真關心每一名學生,仔細考慮每一名學生,對學生個體差異給予重視并采取多元化的數學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群體的個性化發(fā)展與協(xié)調發(fā)展.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數學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偏好和認知特點進行調查并牢固掌握,然后采取符合學生學習偏好與認知特點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進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并使學生可以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取得收獲.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
分層教學是相對于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中的同步教學而言的.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數學教師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數學課堂的教學、數學知識的傳授以及數學作業(yè)和數學探究任務的分配,這種數學教學方式減輕了數學教師的教學壓力,卻限制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磨滅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數學思維的發(fā)散性以及想象力,在忽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漠視了學生的性格偏好與學習傾向.而分層教學是在以班級授課為大前提的情況下,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實際學習基礎為教學依據,根據數學學科的整體教學目標,制訂切合學生實際的數學教學方案,實現(xiàn)數學學科的個性化與集體化的完美結合,這既可以兼顧絕大部分學生對夯實數學知識基礎的需求,又可以照顧到學優(yōu)生以及學困生等少數學生對數學知識發(fā)展的需求.
二、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學生的分層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分層教學,首先就是對學生進行劃分,從而為分層教學提供學生基礎.教師應深入了解每一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差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偏好、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以及數學技能的掌握情況和熟練程度.根據數學學科的整體教學目標,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數學知識掌握較扎實,數學技能應用較熟練,數學認知水平較高,可以靈活應用多種數學技巧解決問題并有著數學知識的拓展欲望與探索欲望以及拓展能力的學生.第二層次是數學知識掌握較扎實,數學技能的應用與認知水平較為一般,但可以通過反復訓練,可應用數學技巧解決相關數學問題的學生.第三層次是數學知識掌握較不扎實,數學技能較為生澀,數學認知水平較差,且不能及時應用數學技巧解決問題的學生.當然,在對學生進行劃分的同時,數學教師不能僅將數學成績作為分層的唯一劃分標準,而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綜合能力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考慮.
針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分層教學實施的大前提.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實際數學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具體的性格特點進行分層教學.數學教師在針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可以通過分層檢測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劃分與科學的評價,之后針對每個層次詳細制訂相應的數學教學計劃,以此提高數學課程中分層教學的開展效率.教師應在分層中注意對學生劃分的隱私性,保護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自尊心.此外,數學教師在分層過程中不能存有自己的偏見.分層教學關系到學生群體,關系到每一名學生,因此數學教師應公平、公正劃分學生層次.
(二)教學目標的分層
要保證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應保證數學教學有針對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應明確自己的數學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表現(xiàn)情況和數學水平,以及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數學技能的掌握需求和發(fā)展需求,針對性地設置相關數學教學目標和數學教學任務.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上,數學教師一貫是嚴格按照數學教材統(tǒng)一標準對學生進行衡量與劃分的,這就容易出現(xiàn)教學目標過低以致學生無法獲得數學知識的提高,或者教學目標過高以致無法在數學課堂中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參與信心與積極性的情況.而針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既是對學生差異發(fā)展的滿足與尊重,也是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的需要,更是教師進行素質教育、完成新課標對數學學科的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準備階段,數學教師就要先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設置簡單的數學測試,然后根據數學成績和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表現(xiàn),為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的數學學習目標.對于部分數學基礎扎實、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較強、善于思考、對數學抱有強烈喜愛情緒、樂于鉆研數學知識與數學難題的學生,教師應為其制訂高于數學教材標準的學習目標,刺激這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并為其進行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學習提供環(huán)境.而對于數學基礎一般、只有通過反復訓練才能掌握數學知識并進行解題的基礎性學生,數學教師應注重對其進行引導,在完成數學教學目標的同時,促使這部分學生的原有數學水平獲得不斷提升,促使其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完成教學規(guī)定的數學練習之后,有余力多嘗試拓展性的數學習題.而對于那些數學技能掌握情況較差的學生,數學教師應根據其實際情況,制訂低于數學教材標準的基礎學習目標,努力使每一名學生都可以通過數學學科分層教學獲得提升.
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可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從而明確學習方向,進而促使其有效學習,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數學課堂中獲得學習成就感,從而堅定學習目標,激發(fā)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與教學內容的分層設計是數學分層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因此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不斷鉆研數學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并結合實際情況和劃分情況進行分層設計.同時,教師要不斷借鑒其他教師采用的分層教學法,不斷更新自己在課堂中的教學表現(xiàn),并結合教育領域關于分層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情況,更加高效、科學地劃分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