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多數(shù)初中生對于英語學習缺乏熱情,進而影響到英語學習效果。話題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筆者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在互助和資源共享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樹立自信,為英語學習注入活力,讓課堂成為師生的一種享受。
【關鍵詞】話題教學;合作學習;課前展示;興趣
【作者簡介】李樹紅,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每一位英語教師都愿意看到自己所教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同時學生們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教師當然更能體驗到教書的快樂。然而,實際上學生更多時候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在課堂上只是聽,因為多數(shù)教師一直在講。時間久了,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堂沉悶,缺乏生氣;學生們也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結果教師和學生都很苦悶。其實,語言學習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但是我們的英語課堂上這種樂趣卻悄然消失。最讓英語教師感到頭疼的事情是學生的作文水平總是無法提升,有些學生的作文簡直是“慘不忍睹”——漢語式思維無處不在,語句之間無任何的連接和過渡,言之無物是最常見的現(xiàn)象。另外,學生的閱讀也是個很大的問題。多數(shù)學生采取的閱讀方式是點讀式閱讀,常常忽略整篇文章的大意,這正是各類考試中學生閱讀丟分的主要原因。反思以上情況,主要歸因是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也沒有給學生提供積累語言知識和運用語言知識的平臺。經(jīng)過反思和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以“話題教學”為抓手,進行英語課堂教學可以改變這種現(xiàn)狀。下面,筆者將自己的實踐與探索總結如下,供同行們參考。
一、“說、議、寫、展”多措并舉、齊頭并進
1. 個人演講,樹立自信。七年級上學期,一次偶然機會,筆者讓班里的一個學生到講臺上講她的假期之旅。那位女生剛開始很膽怯,但當她感受到臺下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后逐漸變得很有自信,聲音洪亮地講起了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最后獲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之后,也許是這一次演講的成功讓這個女生找到了自己的信心,她開始每節(jié)課都大膽舉手回答問題,其英語學習也隨之進步了很多。從她的進步中,筆者體會到在英語教學中,該給學生們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個人都得到鍛煉。于是從那以后,筆者每天安排一個學生進行課前演講,大家自愿報名并依據(jù)課本的單元話題確立自己的主題進行演講。可喜的是,所有孩子不但沒有抵觸反而積極地參加并竭盡全力做好。在他們的演講中,筆者不但了解了孩子們語言運用的程度,更大的收獲是筆者發(fā)現(xiàn)了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這些都有助于筆者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們也因為準備課前演講而對課本所學內(nèi)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個人演講后,筆者會抓住演講者話題里的某一個觀點讓大家討論,最后,大家求同存異形成自己的話題作文素材并落實到筆頭上。
2. 兩人對話,共同進步。在一輪個人演講結束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表演的欲望很強烈,他們很希望和同伴一起到臺上演講。于是筆者給他們提供了兩人對話展示的機會,要求他們依據(jù)課本單元話題內(nèi)容進行對話編制,他們的作品必須是原創(chuàng)而且要有思想性和獨特性。這一輪演講中,筆者加入了其他學生點贊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大家舉手點贊的票數(shù)評選出最佳組合,學生們都很興奮,他們認真地排練,用英語交流,打磨語言的身影隨處可見。漸漸地筆者發(fā)現(xiàn)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提升了,他們也在合作中共同提升了英語學習的水平。他們在臺上能用流利的英語交流,交流中充滿了自己對本單元話題的個人見解。他們還自己設問,讓臺下的學生們帶著問題聽對話之后再回答,無形中也提升了大家參與的熱情,筆者發(fā)現(xiàn)其他學生也很愿意參與,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也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注入了活力。
3. 四人短劇,精彩紛呈。兩人對話表演兩輪結束后,筆者又制定了四人短劇表演計劃,要求學生們分成兩個大組,分別由班內(nèi)英語學習較好和責任心較強的兩名學生統(tǒng)籌管理。學生們主動報名,兩位大組長根據(jù)大家英語學習的程度、性別和個性特征把大家分成四人小組,并對他們進行培訓和指導。之后兩大組成員們交替進行表演。分好組后,大家分頭準備,依據(jù)中考二十四個話題項目表中的內(nèi)容,選取適當?shù)闹黝}進行短劇的編排。因為小組所有成員共同努力,人多力量大,而且有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所以大家都精心準備,反復打磨,多次彩排,最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臺臺精彩紛呈的舞臺劇、幽默劇、小品劇等多種形式的表演。表演中,孩子們把自己對某個話題的理解演繹得非常到位。觀眾們也看得津津有味,表演之后大家還對這一話題進一步的探討。筆者也抓住契機把短劇中滲透的思想再次提煉形成口頭文章,學生記下必要的信息后作為自己日記和作文的素材。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們在準備短劇表演的時候能正確運用所學詞匯、短語和句型。他們也會運用一些新的詞匯,表演后,筆者把其中好的、使用頻度高的單詞進行講解,這樣大家都擴充了詞匯量,而且大家結合表演內(nèi)容記憶單詞的效果都很好。
4. 六人辯論,激情碰撞。在個人、兩人對話表演和四人短劇表演時,學生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同的見解,而且大家都很愿意展示自我觀點。有時當大家觀點不一致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爭辯的現(xiàn)象。于是筆者在前三輪表演進行之后,又提出六人結組英語辯論環(huán)節(jié)。筆者選取了初中英語教材中涉及的二十四個話題項目表中與當今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緊密,同時又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作為大家辯論的題目,如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的使用、校服的穿著以及孩子是否應該自己做決定等。學生們拿到題目后,分工合作查找資料、斟酌語句、排練演習做萬全準備。課上,正反兩方代表開始唇槍舌劍,直到一方啞口無言為止,之后雙方派一名代表做總結陳詞,再次亮明觀點。其余同學也分成兩組作為辯論賽的評委,在聽的過程中記錄下他們認為比較好的論據(jù)作為加分點。每場辯論賽評選出正反兩方各一名最佳辯手,所有組別辯論后根據(jù)得分評選出最佳辯論組進行班內(nèi)的表揚和相應的鼓勵。筆者認為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辯論是學生們成長的珍貴記憶,也是推動學生團隊精神形成的催化劑。作為一名觀眾,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同學們那激烈的氣氛和對英語學習的高漲熱情;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筆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做老師的樂趣,因為自己的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并且全員參與、興致高漲。他們能把語言當成是交流的工具,這是我最想看到的,也是英語教學的目標所在。
5. 日記、作文,思想升華。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課前演講后,筆者都會帶著大家把演講者和表演者的主要思想再次回顧一遍,提煉出中心內(nèi)容,大家做好記錄作為話題作文的素材。之后,大家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的作文或日記,每周上交兩次,全批全改。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或日記時,筆者能看出學生上課聽課是否專注,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和觀點。讓筆者驚喜的是,學生們普遍的作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他們的語言很豐富,句式結構多變,行文流暢,過渡自然。他們作文中的思想也讓我感受到了他們逐漸成熟,朝著健康、積極、客觀和全面看問題的方向發(fā)展,這也達到了學科教學和學科教育完美結合的效果。筆者批閱作文后,會找出幾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傳閱,讓大家相互學習。筆者還把那些好的作文讓學生動手制成班級好作文選集。那些作文被作為典范的學生不但在得到了肯定后增強了信心,而且也給其他的學生樹立了追趕的目標,無形中,班內(nèi)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爭相寫出好作文的良好風氣。以前學生在書面表達中無話可說、作文干癟的現(xiàn)象一去不復返了,每次考試筆者所教班學生的作文平均分和滿分率在年級中位于前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還有一個收獲就是這也為今后的中考話題總復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小組合作,共享成果
1. 整合教材,話題劃分。進入初三以后,我們面對的是中考前的總復習。筆者不再對學生進行單獨的課本知識串講以及語法知識的復習,因為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既耗時又無效。筆者決定在之前以話題為主線的課前演講和作文撰寫的基礎上進行話題復習。筆者首先把中考二十四個話題依據(jù)話題內(nèi)容、課本內(nèi)容進行重新的劃分,最終形成十三個大的話題,如人際交往(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學校生活(School life)和語言學習(Language learning)等。每個話題下,分設幾個具體的小話題。之后,根據(jù)重新劃分后話題內(nèi)容,學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五冊書中,找出相應話題所涉及的所有的單元,為話題復習找出相關的資料做準備。
2. 組建小組,優(yōu)勢互補。進行話題復習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提升復習的效果。筆者依據(jù)“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并且根據(jù)學生的英語學習程度把學生劃分成四人小組,確立小組長并對小組長進行培訓。筆者告訴他們要做哪些工作,怎樣去做,因為學校也在嘗試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所以小組長們很快就掌握了技巧。筆者還和小組長們一起制定了英語話題小組評價機制,用來保證此項工作更有效地開展。接下來,筆者還對全體學生講明話題教學的重要性,調(diào)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在做好思想動員后,各小組長也分別對本組成員做相關的要求和培訓,再次統(tǒng)一思想。
3. 分配任務,合作完成。話題整合和小組劃分后,筆者每周一布置話題內(nèi)容,每小組承擔自己的任務。例如,個人信息話題分設了外貌、性格、興趣愛好、個人情感四個小的話題。這四個小話題分別由兩個小組承擔資料的整合工作。各小組接到任務后,小組長再次細化內(nèi)容并且把具體任務分配到每位成員身上。大家分頭準備,例如在“外貌”一項中,小組其他三位成員分別從個人基本信息、身體部位和描述外貌特征的形容詞入手準備資料。小組長負責督促大家按時完成任務并且對組員們收集的資料進行審核和補充。小組內(nèi)成員各司其職,合作互助,大家齊心協(xié)力從課本、練習冊、閱讀材料和之前的話題作文中,選取合適的信息進行提煉和加工。每組的準備時間是兩天,周三大家利用課上時間進行組間交流、互通有無,最后形成完整的資料。筆者還挑選出幾名大組長對小組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最后他們把整合好的資料做成完整的話題思維導圖,然后筆者印制資料發(fā)給每一位學生,大家資源共享。
英語教學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只要我們找到合適的方法去激發(fā)所有學生參與的熱情,師生就可以一起享受課堂,一起品嘗成功的果實。話題教學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就個人從中受益匪淺,同時筆者也將繼續(xù)努力,把話題教學深化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使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