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數學游戲教學指導活動漸漸變得普及與廣泛,不僅有利于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轉變學生的思維慣性,使其漸漸形成開闊的思維意識,以便真正為學生的長足進步做準備。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數學游戲教學指導活動。文章從游戲教學的價值探究、教學策略與評價模式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將游戲教學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之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游戲;積極價值;應用策略;評價改革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都因為知識抽象、教學形式單一、課業(yè)任務繁重等多個原因使得小學生無法真正喜歡上數學。在過去,小學數學教師看重的是知識傳播進度,不管小學生是否喜歡學數學,他們都必須要為了應試而學習數學知識,而且教師也并不十分重視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情感,長期輕視了激趣教學。但是,在新課改下,我國教育部重新提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相關建議,需要切實關注學生本身的數學思維、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在此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嘗試利用游戲教學法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
一、 游戲教學的積極價值分析
(一)激趣作用
一直以來,人們都經常說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說起來容易,卻并不容易做到。首先,興趣可分為內在興趣與外在興趣,而最有效的激趣是要讓學生從內在角度產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其本身便能喜歡上數學。這一點,是非常難做到的。其次,激趣教學需要維持,即要打持久戰(zhàn),讓學生的興趣逐步疊加,使其在數學學習時越來越主動、自主,一旦中止激趣教學,那么小學生也有可能再次產生厭學情緒。對此,游戲教學法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小學生本身就很喜歡游戲,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如果要讓小學生在數學與游戲之間做出選擇,那么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游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以游戲活動組織數學教育,則可切實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思維培養(yǎng)作用
數學本身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基本課程,應該切實關注學生本身思維品質的敏捷性、獨創(chuàng)性與靈活性,而實現這一教學設想的前提是要讓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確保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數學游戲也可直接轉變學生的思維慣性,使其從更開放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做準備。
(三)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目前,發(fā)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教學任務,而這就需要讓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從這一點來說,游戲教學法也將產生積極影響,因為游戲本身就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生也會為了突破游戲關卡自覺學習數學知識,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資源。如果學生能夠積累有意義的學習經驗,那么便可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既然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產生如此豐富、理想的正面作用,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又應如何將其落到實處呢?
二、 游戲教學的設計與應用
(一)重視課堂導入,以游戲引入數學活動
課堂導入是指一節(jié)課的開端,同樣也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便可通過游戲活動進行。比如在“位置與方向”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瞎子過河”的趣味游戲,在教室中心部位畫了一個“河道”與“橋梁”,隨機選出一名學生,為其佩戴眼罩,然后在“橋梁”兩方分別安排一個學生為“瞎子”指路。結合已有認知經驗,本班學生基本都會使用“左右”“上下”“前后”三組位置詞為同伴指路,但是卻因為位置不同,會對“瞎子”產生誤導。這就自然而然地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思考如何才能規(guī)范方向詞,以免誤導他人。據此,筆者就可順利導入本課知識,讓學生學習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使其再次玩游戲,體會這四個方位詞的優(yōu)勢,使其切實內化本課新知。
這樣一來,小學生則可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能夠以最佳狀態(tài)學習數學知識,也切實取得了理想的學習效益。
(二)關注課堂探究,以游戲創(chuàng)新探究形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探究活動的基本目的是要改善師生關系,調整教學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概念,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課堂探究教學活動,但是如果學生陷入瓶頸,那么也很難順利完成探究任務。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嘗試以游戲活動創(chuàng)新課堂探究形式,以便順利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概念,切實保護學生的積極學習心態(tài)。
以“多位數乘一位數”一課教學為例,本班學生很少以口算心算方式計算乘法算式,且數感不好,難以客觀準確地判斷整十、整百、整千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技巧。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分析整十、整百、整千乘以一位數的計算規(guī)律,發(fā)現本班學生十分依賴筆算,而為了切實調動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使其實現有效探究,筆者就組織了“擊鼓傳花”的游戲活動,具體規(guī)則為:筆者會準備一個花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游戲,筆者會準備整十、整百、整千乘以一位數算式紙條,學生抽中之后便要立即計算答案,得出正確答案之后則要將花球傳遞給下一個成員。在游戲中,本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漲,而且有一些思維能力較好的學生通過幾輪計算之后便發(fā)現了整十、整百、整千乘以一位數的口算規(guī)律,切實實現了自主探究。
可以說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游戲教學法的一個成功案例,小學生也通過游戲觀察、游戲總結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數學計算能力,而這就促使學生自主分析了數學概念,有利于逐步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使其實現快樂學習。
(三)豐富數學實踐,以游戲推動實踐應用
由于小學數學教學長期存在的知行脫節(jié)問題使得小學生難以及時內化數學知識,所以在新課改下,我國教育部切實強調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非常關注學生本身的知識應用行為,以便真正優(yōu)化學生的數學認知效果。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也可采用游戲形式推動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覺參與數學實踐遷移活動,使其積極運用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