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建筑彩畫由于其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風格而流傳至今,作為我國傳統(tǒng)建筑裝飾中的主要裝飾,建筑彩畫在官式彩畫的作用下表現(xiàn)出了一致性,但是在彩畫細節(jié)層面卻存在一定的地區(qū)性差異。本文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筑彩畫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針對建筑彩畫的審美特征提出個人觀點,希望為關注中國古代建筑彩畫審美特征的人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 彩畫 審美特征
彩畫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建筑裝飾中最為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通過建筑彩畫能夠體現(xiàn)出不同地區(qū)、不同朝代的藝術審美特點,從而幫助如今的人們更加了解中國古代人的藝術思想。由于古代建筑彩畫具有獨特性與不可復制性,所以應該加強對古代建筑彩畫的研究,以此來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一、中國古代建筑彩畫綜述
古代建筑彩畫是歷史發(fā)展中遺留下來的瑰寶,作為古建筑裝飾中的主要特征之一,建筑彩畫在發(fā)展過程中融入了不同朝代的審美特征。因為古代建筑有很多都屬于木質結構,而且木質結構很難保存,所以現(xiàn)存的古代建筑彩畫大多都屬于明清時期的建筑,這也是我國開展古代建筑彩畫研究時的主要素材。我國古代建筑彩畫的發(fā)展受到了官式彩畫的影響,所以在不同的地區(qū),建筑彩畫的整體風格形成了不同的“彩畫圈”。例如以北京為中心的彩畫圈就會在裝飾過程中注意圖案色彩的華麗與莊重,這也是官式彩畫影響最為深遠的彩畫圈。而圍繞著太湖的吳越彩畫圈(江蘇、浙江等地),其彩畫紋樣整體會更加偏向于纖細、淡雅。中原圈(河南、山東等地)的彩畫中和了官式彩畫與吳越彩畫的共性,在保證華麗的同時顯得非常活潑。除此之外,還有以四川、貴州為首的彩畫圈,這些地方的古代建筑彩畫顯得更加豐富,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彩畫風格差異十分明顯,而且部分地區(qū)的建筑彩畫不僅具有漢族的文化特征,還與西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有所融合。不同地區(qū)的彩畫在傳承過程中相互影響,最終能夠影響的范圍也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地域的彩畫往往具有不同的審美特點。[1]
二、中國古代建筑彩畫審美的發(fā)展
在我國古代,早期的建筑彩畫只是通過往木質件上涂抹單色顏料,以此來防銹蝕。而隨著工藝的持續(xù)發(fā)展,彩畫的使用形式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轉變,最終呈現(xiàn)出如今足夠成熟的彩畫藝術。在建筑彩畫的發(fā)展進程中,其在不同時間段獲得了不同的發(fā)展,結合彩畫發(fā)展歷史可以分為宋代前、宋遼金元、明清、現(xiàn)代彩畫,其中現(xiàn)代彩畫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都與傳統(tǒng)古代彩畫相差甚遠。
(一)宋以前的建筑彩畫
在春秋時期留下的文獻中便具有“山節(jié)藻棁”的記載,這便意味著在春秋時期,我國便存在利用彩繪裝飾建筑的情況。而且從《春秋谷梁傳》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層級的人,其所居住的房屋中,柱子的顏色往往各不相同,只有天子所在的宮殿,才可以使用紅色的柱子,此時的彩畫并不單純是裝飾所用,其還具有一定程度的等級制度作用。
唐代作為我國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在眾多藝術領域獲得了非常多的成就。但是由于相關資料有限,很難完全了解唐代建筑彩畫的發(fā)展歷程。通過石窟以及相關墓葬資料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的建筑彩畫是以南北朝彩畫為基礎,而后發(fā)展出彩畫風格。此時柱身、天花板等位置彩畫非常豐富,還可以通過不同風格的彩畫來完成內容上的表達。唐代彩畫的用色還出現(xiàn)了間色的方式,通過有規(guī)律性的分隔顏色,能夠讓彩畫的沖擊力變得更強。[2]
(二)宋遼金元時期的建筑彩畫
在宋遼金元時期,我國的建筑發(fā)展達到了一個巔峰,此時無論是建筑建造技術,還是構件的使用方式,都已經達到了時代的巔峰。其中宋代在建筑彩畫方面得到了非常高的藝術成就,其也是宋遼金元時期的代表。在宋代建筑彩畫中,木架部分往往會使用非常華麗的色彩,通過大量色彩的運用來實現(xiàn)彩畫的繪制。而且此時諸如間色、疊暈、團花等技術都在逐漸趨于成熟,給后世的建筑彩畫發(fā)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稜I造法式》記錄了北宋區(qū)域的官式彩畫模式,這也代表著古代建筑工藝的一次發(fā)展。相較于宋朝而言,由于元朝統(tǒng)治時間較短,所以留下的建筑彩畫相對較少,但此時的彩畫風格卻與宋代不同。元朝一般會將青綠色調作為彩畫的主色,而對五彩遍裝、海墁式構圖則較少使用,體現(xiàn)等級差別的彩畫主要會在紋樣復雜程度上有所體現(xiàn)。宋遼金元時期彩畫圖案中使用了非常多的龍鳳紋樣,而且彩畫的裝飾、保護、等級區(qū)分作用已經逐漸固定,這個時期的彩畫已經進入了成熟期。[3]
(三)明清時期的建筑彩畫
明清時期屬于封建社會晚期,在建筑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在明代,雕刻、琉璃等制品都是建筑工藝發(fā)展下的產物。在明代北方官式彩畫中,旋子彩畫屬于主流彩畫,而地方彩畫同樣受到了官式彩畫的影響,但是地方彩畫顯得更加自由,金色使用相對較少。
清代在建筑彩畫工藝中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雍正時期,工部整理的《工程做法》中,便提到了大木彩畫36種,而《內庭工程做法》除重復彩畫以外,還額外記載了18種彩畫。54種彩畫按照類別的不同可以分為琢墨、五墨、地仗、蘇式彩畫四種。明清時期作為我國彩畫藝術的高速發(fā)展時期,民間彩畫同樣有所發(fā)展,其中江南彩畫作為官式蘇畫的起源,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而且此時建筑彩畫的題材同樣有了創(chuàng)新,寫生花卉、流云百幅等內容帶動了彩畫形式上的進步。而彩畫色彩此時也變得更加艷麗,整體色調變得非常柔和,不再局限于金色。明清作為彩畫發(fā)展的高峰時期,無論是官式彩畫還是民間彩畫,都得到了非常大的進步,而且彩畫在明清時期還逐漸形成了規(guī)格化的工藝,整體制品不再隨意,而是根據地域的不同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彩畫質量完全能夠得到保障。而在圖案層面,明清時期的彩畫同樣非常靈活,根據傳承的不同,彩畫也形成了不同體系。
三、中國古代建筑彩畫的審美特征
中國古代建筑多數屬于木質結構,木質建筑的主要特點是方便進行裝飾,而且梁、柱、門、窗還可以進行雕刻與繪畫。中國先輩很早便知道通過涂漆能夠提高木材的使用壽命,而到了戰(zhàn)國時期,中國建筑彩畫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裝飾藝術形式。在歷史的不斷發(fā)展中,直到清代建筑彩畫才達到巔峰,由于建筑彩畫種類非常多,無論是山水、閣樓,還是人物形象,都可以在彩畫中有所體現(xiàn)。
(一)唐代建筑彩畫
1.五彩裝彩畫
此類建筑彩畫的圖案多數會選擇紅色作為底色,白、黑、青、綠、朱攢退,因此,彩畫整體色彩極其鮮艷,暖色為主色調。唐代五彩裝彩畫的總體線條強勁有力,彩畫圖案紋飾以花草為主,整體布局非常大氣。
2.碾玉裝彩畫
碾玉裝彩畫其圖案以花草、鳥獸以及人物為主,通過將不同的圖案進行排列組合,能夠促使整幅彩畫顯得更加豐富。通常情況下,碾玉裝以香色作為彩畫底色,而紋樣顏色則以青綠色為主體,間色會選擇朱色、紫色等色彩,碾玉裝的整體色調相對偏冷,但給人的整體感覺與五彩裝相似。
3.朱墨彩畫
朱墨彩畫的整體色調偏向雅致,此類彩畫會在圖案邊緣利用朱色進行勾線,圖案整體以花葉為主,通常會選擇連續(xù)紋飾,整體構圖折疊起落非常明顯,能夠呈現(xiàn)出飄逸的感覺。
(二)宋代建筑彩畫
宋代建筑的整體規(guī)模比唐代更大,而且出現(xiàn)了樓臺式建筑,從裝修、裝飾角度出發(fā),宋代的建筑裝飾性更強,可以通過琉璃瓦、雕刻、彩畫來提高建筑藝術性。宋代彩畫整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其主要藝術特點以圖案、線條為主,退暈為輔,由于宋代出現(xiàn)了疊暈的方式,所以整體風格與唐代彩畫大不相同。
1.五彩遍裝彩畫
五彩遍裝是由唐代五彩裝彩畫發(fā)展而來,其整體顏色以青、綠、朱為主色調,而圖案的外緣則會選擇三色疊暈,而枋心內飾則采用五彩紋。通常情況下,紅底會選擇青綠花紋,而青底會選擇紅綠花紋。
2.碾玉裝彩畫
碾玉裝是一種雅致的彩畫形式,這種彩畫相較于五彩遍裝更加規(guī)范,整體用色以青綠疊暈為主,少量的朱色能夠使彩畫變得更加具有層次感,碾玉裝枋心會使用鎖紋與卷草,并在兩端添加疊暈。[4]
3.雜間裝彩畫
雜間裝彩畫屬于集合樣式,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律,而且形式、色調變化無常,清代的海墁蘇畫風格與其相似。
(三)清代建筑彩畫
1.和璽彩畫
和璽彩畫的主體輪廓框架恢宏大氣,作為最高等級的彩畫,和璽彩畫會在皇宮中的重要殿堂中繪制,而其他建筑則禁止使用。和璽彩畫自身的細部紋樣采用的是龍鳳紋,以此來象征皇權,因此,和璽彩畫可以體現(xiàn)出皇家的顯赫地位。
2.旋子彩畫
旋子彩畫作為官式彩畫,其種類非常多,在彩畫繪制期間,需要在構件上繪制漩渦紋樣,漩渦紋樣也是其代表特征,旋子彩畫在構圖期間,會選擇與和璽彩畫相同的三段式劃分,同樣可以表現(xiàn)得莊嚴、大氣。
3.蘇式彩畫
蘇式彩畫大多出現(xiàn)于清代皇家園林,蘇式彩畫從構圖、紋樣、色彩上與“蘇州地區(qū)彩畫”不同,因為其核心依然為官式彩畫,相較于和璽、旋子彩畫,蘇式彩畫整體更加靈動、具有生活氣息。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建筑彩畫藝術的傳承歷史非常久遠,自宋代開始逐漸形成體系,在清代時期達到巔峰。相信隨著更多人喜歡上中國建筑彩畫藝術,這種由歷史傳承下來的藝術形式一定會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李楠.古建筑彩畫歷史發(fā)展及技藝傳承研究綜述——兼議我國現(xiàn)階段彩畫修復存在的問題[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4):76-78.
[2]張秋楠,郭華瑜.上海女青年會大樓近代建筑彩畫的傳承與變異——兼論近代建筑彩畫的價值認知與保護導向[J].建筑與文化,2020(11):268-271.
[3]張秋楠.“有的放矢”與“無為而治”:近代建筑彩畫的續(xù)存抉擇——以上海多處近代建筑彩畫為例[J].城市建筑,2020,17(31):130-132.
[4]張秋楠.淺談傳統(tǒng)彩畫在近代建筑裝飾體系中的續(xù)存與革新[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0(09):125.
(作者簡介:唐曉雯,女,碩士研究生,沈陽開放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建筑美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