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蓉
摘要: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xiàn)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嚴峻的課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們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孩子們的健全人格迫在眉睫。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2-0063-02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決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決于非智力因素?!痹诜侵橇σ蛩刂校瑢W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全球每年有80萬人死于自殺,青少年自殺人數(shù)逐年增多,中國5至24歲的自殺人數(shù)每年竟高達15萬人以上。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這些數(shù)字背后是一條條消失了的年輕生命。這警示我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受認知水平和心理調節(jié)能力發(fā)展的限制,往往無法正確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社會現(xiàn)象,不會正確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從而產生心理困惑,引發(fā)緊張、焦躁情緒。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fā)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小學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流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有些學生產生了心理障礙和心理異?,F(xiàn)象。據(jù)調查,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疾病,特別是厭學和人際關系問題顯得特別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而抑郁”的生活。資料表明,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小學生由于病態(tài)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問題,甚至誘發(fā)犯罪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fā)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諧和社會的穩(wěn)定。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過分溺愛。學生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三對夫妻一個孩,在家里被眾星捧月似的寵著護著,這種過分溺愛的學生,在學校自理能力差,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一年級新生自己不會穿衣服、系鞋帶的非常普遍,自尊心很強,但自信心差;喜歡表揚,但對批評卻接受不了,甚至產生嚴重的挫折心理,厭倦學習,厭倦學校。
2.學習壓力。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的心理負擔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壓力日益增大,社會、家庭和學校都存在著功利主義傾向,使學生的學習充滿功利。學校以分數(shù)和升學衡量學生;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迫切,學生除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參加眾多的補習班、興趣班、特長班、外語班等學習,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心理疲憊,壓力很大。從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對各種學習、對家長、對學校都有逆反和仇視的心理。
3.缺少關愛。主要發(fā)生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生活特別困難的家庭。小孩遭受父母離異,心理受到打擊,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撫養(yǎng)和教育方面處理不當,就會使孩子覺得不如別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傷,產生妒忌、不滿、不公平等心理。
4.自身缺陷。有個別學生認為自己長相不好看或身體殘疾,別人諷刺、挖苦,被同學起外號,使他們心理受到傷害,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寬容,產生了羞愧、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謊、無助、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心理等心理現(xiàn)象。
學生的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學校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高度重視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這既是人民教師的義務,更是肩負的責任。
1.讓每一個孩子學會悅納自己
通過心理教育專題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根據(jù)學段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做情緒的主人”“學會欣賞”“做最棒的自己”等心理專題教育,讓學生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論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黑或白,或健或弱,試著接受和珍愛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欣然接受自己的身體,接受既定的事實,不要去羨慕別人,不要和別人進行無謂的比較,不活在他人的評價里,也不過分自卑;對于自己無法補救的缺失或者身體缺陷能夠正視和接受,并以勤奮努力等替代,決不回避,更不自暴自棄。要讓孩子接納自己,愛自己。
2.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通過班會,利用身邊真實的案例講述生活中的故事,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和引導。當受到挫折時不悲觀,不失望,從中找到光明和溫暖及令人鼓舞的一面,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心態(tài),讓孩子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快樂,在挫折中看到勝利的希望,直面挫折,挑戰(zhàn)逆境,這對他成長成功都非常重要。
3.與人為善 和諧相處
人際關系直接關系到快樂和幸福。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和周圍人建立起良好關系的能力。要學會欣賞別人,不斷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自己也會不斷進步和成長。在交往中逐漸學會以誠懇、平等、謙虛、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在與人交往中,要處處與人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朋友,出現(xiàn)不愉快就會有人安慰你,幫助你,不使你陷入郁郁寡歡的孤獨之中??梢酝ㄟ^一些事例給學生講解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如前幾年發(fā)生的復旦大學投毒事件,就是林某因生活瑣事與黃某關系不和,心存不滿而走向犯罪,毀了兩個家庭的幸福,可見與人和諧相處是多么重要。
4.開設家長課堂 ?守護心理健康
經常聽學生們說,不學習時媽媽是慈母,學習時媽媽是“老虎”,因為學習成績不佳,家里也是“雞飛狗跳”,所以,有些孩子畏懼學習,從而產生厭學心理。為了進一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現(xiàn)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促進家校共育,學校定期召開心理健康教育家長課堂。通過專家指導和引領,使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讓家長明白,孩子無論優(yōu)秀與平庸,健康與疾病,我們都要接納他,無條件地接納他,愛他保護他。多陪伴孩子,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里,和孩子做朋友,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從而培養(yǎng)孩子對于生命的熱愛。
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同時需要靠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孩子們用健康陽光的心態(tài)去擁抱美好的未來。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張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