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巨芳
摘 要:在新課改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教育領域愈發(fā)關注各個學科教師教學手段的革新方法。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逐步轉換自身的教學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化學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將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于初中化學課堂,可以使初中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得到優(yōu)化,使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化學知識原理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對初中學生化學實踐能力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增強初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文章針對初中化學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為相關化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助益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教學方法;實施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課改政策的要求下,中國的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重視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并且要在化學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化學實踐機會,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使其能夠靈活地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初中時期的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知識與原理,此時教師所使用的化學授課方法對初中生化學思維的培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初中化學教師要合理地在課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參與化學實踐的熱情,循序漸進地優(yōu)化初中學生的化學學習質量。
二、 將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于初中化學課堂的優(yōu)勢
(一)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與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相符合
興趣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特點,合理地將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化學案例引入課堂,強調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在化學課堂上引入學生熟悉的事物以及生活情景,并使用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方式在情景中合理地滲透化學知識與原理,使初中學生能夠對化學基礎概念以及基本化學公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求知欲望,使其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去獲取更多的化學知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初中化學課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共同參與具有生活化特點的化學實驗以及探究活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協作精神,使其能夠從化學角度審視周邊的事物以及環(huán)境,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除此以外,教師采取生活化教學方法教授化學知識,可以將化學概念以及公式通過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并且會涉及大量的生活素材,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學生思想的全面性,使其能夠擁有持續(xù)穩(wěn)定的化學意識以及思維方式,對其之后的學習以及發(fā)展大有裨益。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化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質的科目,涉及諸多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全面思維方式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通常會認為其中的概念、公式、原理抽象性過強,難以理解,將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于初中化學課堂上,可以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以及情景與化學知識靈活地進行聯系,使初中學生對化學知識與原理的認知水平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夠重新在頭腦當中建立起化學知識體系與結構,對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化學課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初中化學教師在教授化學知識時必然會帶領學生開展大量的實驗活動,并對生活中的化學情景以及現象進行總結,并將其升華為化學概念與原理知識。這一過程與化學知識的根本性質有著緊密的聯系,化學本就是從生活中被發(fā)掘并總結出的理論經驗,由此可見,在化學課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具有獨特的教學優(yōu)勢。通過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與原理時放松心態(tài),減輕學生對化學課堂的抵觸心理,使其能夠對化學這門科目投入足夠的熱情,主動參與化學實驗活動與探究過程當中,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生涯以及個人發(fā)展道路奠定基礎。
三、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使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具體措施探討
(一)為學生設立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情境
新課標中明確提及了生活化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學習效果以及個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要求化學教師要不斷探索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在課堂上引入學生熟知且具有真實性的生活情景,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感知能力。除此以外,初中化學教師還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為學生設立具有多樣性特點的生活情境,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詳細了解,并在課堂上使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開展化學教學工作,使初中學生能夠對化學知識與原理的理解更為清晰、透徹,在化學課堂上能夠更具求知欲望,能夠將全部的專注力投入化學學習過程當中,并從中發(fā)現無窮的樂趣。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對化學課本上的具體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并找出符合學生實際生活情況的教學案例,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立真實、帶入感強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立問題情境,如“大家在生活中能夠使用什么樣的方法去除水垢呢?原理是什么呢?”再如“冰箱中長期放置大量食物會產生異味,大家能夠使用什么樣的方式去除異味呢?”等,通過設立類似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聯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場景,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將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于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
實驗教學在化學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開展實驗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以及原理的理解能力。生活中的化學實驗案例不勝枚舉,初中化學教師要在課堂上開展生活化實驗教學活動,就要更多地引導學生觀察與發(fā)現生活中潛藏的小型化學實驗,例如,使用毛筆蘸著米湯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晾干之后在上面噴灑碘水,字體會變藍。再如,白酒存儲的時間越久,酒香越濃。教師只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存在的化學現象以及化學實驗,就可以改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看法。
例如,初中化學教師在教授“燃燒與滅火”這一節(jié)課程時,可以先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入這部分知識,如:“人們烹飪、取暖都會用到火,那么火在燃燒過程中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呢?燃燒的定義又是什么呢?”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燃燒的定義以及燃燒需要的條件。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實驗活動,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教師在一旁觀察,保證學生的安全性。教師可以讓所有的小組各自準備一個小木條、一根玻璃棒一個酒精燈、一盒火柴,之后讓學生點燃酒精燈,將小木條和玻璃棒分別放在火焰上面,觀察二者的燃燒情況,發(fā)現玻璃棒并沒有燃燒,由此得出結論:燃燒需要可燃物。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化學實驗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以及參與化學實踐活動的熱情,此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辯證思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化學成績、增強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