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團輝
[摘 要]無論對于語文教師還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習作都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教師的急功近利,學生的畏難情緒,使習作教學效率低下,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探究習作教學的“先后”順序,結合實例,重在習作方法的引導,以求降低習作的難度,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習作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習作;循序漸進;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9-0088-02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小學生的作文被稱為“習作”,而不是“作文”,一字之差,要求大不相同。所謂習作,重在一個“習”字。從“習”字的本意來看,“從羽從白,數(shù)飛也”,有反復練習之意。也就是說,小學生的作文就如同繪畫教學中的寫生一樣,是一種練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追求的是寫實景,抒實情,和“創(chuàng)作”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因此我們不可對小學生的習作要求過高,使他們產(chǎn)生畏難情緒,慢慢對作文失去了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引導學生把習作寫好,第一要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只有把“要我寫”的被動應付變成了“我要寫”的主動狀態(tài),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被孩子們所接受,所喜歡,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把握好習作的難易程度,注重循序漸進,由淺而深,由易而難,慢慢引領學生走好習作之路。
在我的習作教學中,一直努力讓學生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的童真、童心、童言、童趣,并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先畫后寫,用色彩為習作插上翅膀
繪畫和習作都是再現(xiàn)生活的形式,都是基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為前提,同時又加入了獨特的屬于個人的體驗。二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不僅不是相互對立的,而且還是相輔相成的。
先畫后寫的習作教學思路,針對兒童的興趣和愛好,讓繪畫走進習作教學,助習作一臂之力。
在“校園一角”習作教學時,我事先和美術教師溝通好,安排了一次校園寫生活動。在美術教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在校園里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現(xiàn)場寫生?;氐浇淌液螅佬g教師展示優(yōu)秀的作品,并請創(chuàng)作者介紹自己的畫面,最后評選出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在接下來的習作課上,美術教師精選出的寫生佳作就派上用場了。首先還是展示環(huán)節(jié)。我把優(yōu)秀作品投影到屏幕上,先由創(chuàng)作者介紹自己畫面的內容,再談一談自己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景點”。然后,學生們各抒己見,進行補充。練習用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結合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對畫面進行進一步“解讀”。在充分地交流之后,學生們下筆習作就輕松得多了,寫出來的習作也更生動更形象,更能寫出這個“景點”的特點,表達出自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不僅寫實的習作可以由繪畫入手,就是一些想象類的習作也可以由繪畫入手。比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我的奇思妙想”中,我們也可以引入繪畫,降低習作的難度。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再展示交流,由同學們助力,使這個“奇思妙想”更奇妙。
把繪畫引入習作課,使枯燥乏味的習作有了“色彩”,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一篇篇“色彩斑斕”的優(yōu)秀習作就會不斷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二、先玩后寫,玩得快樂才能寫得精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玩游戲的。許多靈感往往都會在不經(jīng)意的或者“經(jīng)意”的“玩”中迸現(xiàn)出來。如果把“玩”引入到我們的習作教學之中,一定能給習作提供豐富的養(yǎng)料。
“玩”的形式有許多,比賽、游戲、實驗、表演、調查、參觀等等,都可以納入“玩”的范疇。一次全身心投入的“玩?!?,可能就會誕生許多優(yōu)秀的習作。
記得在“寫一次游戲”的習作教學時,我用了整整一節(jié)課的時間,帶學生在操場上玩了一個游戲——“跑街”。這是我兒時的沙包游戲,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基本不會玩了。我先講了一下規(guī)則,又請幾個學生進行了一下示范,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這個游戲的要領。然后,分成了幾組,在操場上熱火朝天地玩了起來。我一會兒參加這一組,一會兒參加那一組,和學生一起“跑街”,一起攻守,快樂的笑聲回蕩在校園里。
第二節(jié)的習作課,許多孩子一氣呵成,寫出了不少佳作,把這個“跑街”游戲寫得生動有趣。
有了“玩”的過程,學生的體驗才會更真實,對游戲的過程才會更了解,對游戲的描寫也就會更到位,才能寫出更精彩的習作。
三、先看后寫,看得真切才能寫得出色
觀察無疑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法寶,如果觀察不到位,很難寫出精彩的習作。一些類型的習作,就需要學生親自去觀察,但分散的各自觀察,學生抓不住重點,缺少教師的指導,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把實物帶進課堂,大家一起觀察,才能看得仔細,看出特色。
在一次描寫動物的習作教學中,我把家里養(yǎng)的兩條金魚帶到了課堂上,學生們歡呼雀躍,引起不小的騷動。
待學生的情緒稍微平復以后,我在黑板上板書了“顏色”“樣子”“動作”等幾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分組近距離觀察兩條小金魚。
幾分鐘的仔細觀察之后,各組聚在一起,根據(jù)本組分到的“關鍵詞”組織討論,然后再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有的說:兩條小金魚的眼睛鼓鼓的,像兩個小泡泡粘在腦袋上;它們的嘴巴小小的,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唱歌;它們的尾巴大大的,好像兩把彩色的扇子……
有的抓住了小金魚的顏色:一條小金魚全身披著橘紅色的鱗片,被陽光一照,渾身反射著金色的光芒;一條金魚是灰黑色的,就好像一朵烏云在魚缸里飄來飄去……
有的組關注了小金魚的動作:最有趣的是兩條小金魚吃東西。你把一點兒魚食扔到魚缸里,兩條小金魚就好像是賽跑似的飛速游過來,拼命地爭搶,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先搶到的那條金魚,叼起魚食就跑,另一只在后邊緊追不放……
引導學生觀察,要給予學生一些提示,有目的地“看”,才能讓學生看出特點,看出情趣??吹们宄?,下筆就如有神助,也就能把觀察對象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了。
四、先編后寫,構思巧妙才能妙筆生花
從某種程度上講,想象力要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現(xiàn)成的,是有限的,是固化的,而想象力則是天馬行空,任思維自由馳騁,“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
在習作教學中,如果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作用,更能使習作精彩紛呈,大放異彩。特別是在一些續(xù)寫類的習作教學中,引入想象,讓學生“胡編亂造”,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單元就安排了一次“故事新編”的習作教學。既然是“新編”,那一定有“老故事”。因此,所選故事一定是眾所周知、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
在這次習作教學中,我借用了課本上的例子,以《龜兔賽跑》為切入點,進行了習作指導。
我先用課件出示了幾個結尾:烏龜又贏了、兔子贏了、兔子烏龜都贏了、兔子烏龜都沒贏。然后,全班學生分成幾組,各選定一個結尾,全組成員發(fā)揮想象力,一起創(chuàng)編故事。
在隨后的全班交流中,學生們腦洞大開的想象與設計,讓教師也自嘆不如。比如在情節(jié)設計方面,同樣是預設了一條大河和深溝,有的組讓烏龜和兔子互相幫助,最后一起到達終點,都贏得了冠軍;有的組卻讓烏龜和兔子變成了自私自利的冤家,誰也不幫誰,最后都被自己無法逾越的困難所阻擋,都沒有完成比賽,雙雙落敗。還有的組,給兔子和烏龜都設計了現(xiàn)代化的裝備,一場龜兔賽跑成了高科技的大比拼,給這個古老的童話增添了許多“科幻”的色彩。
有了想象力的加盟,有了小組合作的“胡編亂造”,接下來的寫就有了源頭活水,一篇篇精彩的習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先說后寫,說得清楚才能寫得到位
在習作之前,讓學生說一說,互相交流,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說什么呢?內容和方式都非常廣泛。
可以說一說自己想要取一個怎樣的題目,可以說一說自己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可以說一說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也可以說一說自己的謀篇布局,可以說一說自己情節(jié)設計……有了這些交流,學生之間互相啟發(fā),互相借鑒,在傾聽別人敘述的同時,不斷修改自己的最初構思。
特別是對于看圖作文的習作指導,讓學生說一說,更顯得尤為重要。
有的學生觀察能力較差,觀察不仔細就會導致畫面上的信息有所遺漏。如果在自主觀察之后,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給一些觀察能力較弱的學生一些提示,對他們的習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一次看圖作文中,我出示了這樣的一組圖片:第一幅圖中,一個小男孩手里捧著一只小鳥;第二幅圖中,小男孩把小鳥放在了一個籠子里;第三幅圖中,小男孩又把小鳥放回到了樹林里。
我讓學生觀察完進行交流,有的說是小鳥從鳥窩里掉下來了,小男孩把它養(yǎng)大又放飛了;有的說是小鳥受傷了,小男孩給它養(yǎng)好傷把它放飛了;有的說是小男孩調皮,捉了小鳥關在籠子里,后來受到了父母的批評才把小鳥放飛了……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學生都能緊扣畫面,發(fā)揮想象,說出了自己的猜測,這都是非常可貴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不同猜想的交流碰撞,你一言,我一語,大家共同把畫面說清楚了,孩子們的看圖作文才寫得更準確更生動。
習作教學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作為語文教師要摒棄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加強方法指導,抓住關鍵點,有“先”有“后”,循序漸進,“學而時習之”,降低習作難度,讓習作變得更容易,慢慢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