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
摘要:德育應該成為教育體系的基礎,但是在學校和教育部門中,德育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由于道德教育近年來已脫離生活而受到廣泛批評的事實。德育的特點是抽象化和理想化,這對德育的生存能力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德育必須貼近生活。
關鍵詞:初中德育;生活導化;教育
道德禮節(jié)一直是中國學校教育中強調的重點,因為幾千年來道德禮節(jié)的發(fā)展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部分。但是,道德教育的目標是“改變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在現(xiàn)實中脫穎而出。在進行現(xiàn)實主義教育的情況下,學校德育教室仍然存在許多反映生活習慣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初中課堂道德教育的具體問題,并研究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策略,以便為初中課堂實踐提供參考。
一、初中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德育遠非學生的真實生活
初中德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使他們學會溝通。為此,我們需要從現(xiàn)實生活轉變?yōu)橛嗅槍π缘膶W生教育。目前,初中德育具有很強的講道意識,還遠遠沒有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分離的道德教育很無聊,學生發(fā)現(xiàn)很難引起興趣。學校的道德教育僅限于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的解釋,它不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是從創(chuàng)新的德育模式出發(fā),違背了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導致生活環(huán)境中降低了德育的有效性。
2.德育缺乏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
德育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過程。如果教師僅在沒有學生的同意和反饋的情況下通過考試,就不能認為這是一種關鍵的道德教育觀念。當前德育教學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學生不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只有教師越來越多地將乏味和抽象的知識灌輸?shù)浇炭茣?,所以導致學生卻無法獲得真正有益于自身成長的知識。
3.統(tǒng)一的德育模式
德育中存在一個單向的灌輸問題。老師講解,學生聽講座,老師唱歌表演。學生只是聽眾,并且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道德觀念。目前,學校將德育視為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它僅使用“完全訓練”和“注射”訓練方法。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應采用多種道德教育模式,讓學生接受道德教育,促進身心健康成長與發(fā)展。
二、初中德育教學策略
1.與家庭生活保持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德育必須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激發(fā)學生的思想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家庭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教師可以根據(jù)德育的內容和主題,將學生的家庭生活案例介紹給德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在向學生講授孩子的虔誠時,老師介紹了這種情況。在周末,祖父母和父母在家中想看電視,因此一些同學將拿著遙控器觀看他們喜歡的節(jié)目。您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到這一點?這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狀況。學生積極思考,然后進行熱烈討論。一些學生說,當家里的年長者允許我到處走時,他們會讓我看我最喜歡的節(jié)目。一些學生說,我們應該尊重年長者,并允許年長者觀看他們喜歡的節(jié)目。我們只照顧自己,這太自私了。一些學生認為,生活中如此細微的細節(jié)反映了我們是否尊重長者的問題,我們應該考慮長者??梢钥闯觯瑢W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形成了道德共識,比直接教學要好得多。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生生活,讓學生考慮問題并提高道德意識。
2.必須充分發(fā)展初中學生的道德教育
初中生不僅要吸收德育的相關知識,還要重視德育的綜合教育。全面發(fā)展不僅意味著在學校的完美表現(xiàn),而且是社會和家庭生活中道德教育的體現(xiàn)。一般來說,家庭道德教育是尊重父母和長者,做好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并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社會責任。為此,他們需要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和堅定的決心,這表明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真正專注于生活,您需要融入生活并檢驗生活理論。它不能是一種單方面的行為,而應該在一生中發(fā)生并獲得全面的道德教育。
3.設定終身道德教育的目標
從單一和落后的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上,教師應首先設定以生活為導向的德育教學目標。由于高年級學生很年輕,很難長期集中注意力并糾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如果老師不積極地領導這一點,很容易讓學生對學習厭倦,但是德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觀,并改變他們對學習的理解。學校還應注意以生活為導向的德育目標,將理論內容靈活地融入到更有趣的的教學中,以大大提高學生在德育課程中的學習效果。
4.與學校生活保持聯(lián)系并加強德育的相關性
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他們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行為揭示了他們自己的道德成就水平。學校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學校生活主要基于課堂活動和鎮(zhèn)上的文化活動。課程包括教學活動,由主題教師組織的文化和體育活動,以及一些教室管理活動(例如清潔等),以找到德育的內容,從思想上滲透德育,并巧妙地影響學生。將德育滲透到教室的日常管理中。
學??梢越M織文學、音樂、藝術、書法、舞蹈和體育等活動,以營造和諧向上的氛圍,升華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例如,以“我愛家園”為主題的繪畫比賽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來愛護他們的家園。
5.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
需要尊重學生的日常管理,不應強迫學生遵守規(guī)則,而應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有責任遵守學校的規(guī)則和紀律,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身心健康。例如,由于我的語言,我不允許學生離開教室,相反,我鼓勵同學們在下課后與這位同學面對面交談。
6.融入社會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德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學生道德實踐的可能性,使學生將道德轉化為行動,并將其內在的自然思想道德素質轉化為實際行動。學校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會,開闊視野,并通過道德實踐進一步鞏固和鞏固其良好的思想品質。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護理活動,帶學生到當?shù)氐酿B(yǎng)老院照料老年人,提高學生的道德能力。
總結:
以生活為導向的初中德育符合初中生的特點,身心發(fā)展。學校應創(chuàng)造具體且可以理解的生活情境,以使學生加深思考和經驗。必須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保持緊密聯(lián)系,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有效促進學生綜合道德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盧波.初中德育生活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8):119
[2]鮮蕾.有關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探討[J].華章,2013,(30):2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