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清
中國高速鐵路營業(yè)總里程超過了3.5萬千米,世界第一!中國成功研發(fā)時速600千米的高速磁浮道岔,世界第一!可曾想到,在高鐵網絡四通八達、中國火車領跑世界的今天,居然有81趟似乎早已暈染懷舊底色的綠皮火車,還慢吞吞行駛在大山、鄉(xiāng)村。平均時速40千米,車票起步價為1至2元,列車逢站必停,有時候10分鐘一站地,也要停靠2至3分鐘。這樣的“小慢車”豈不拖了“中國速度”的后腿?
川滇交界大涼山,一代代人守著大山,也守著貧窮,守著大山少量薄田種點土豆和苞谷過日子。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大涼山腹地的彝族同胞終于走出偏僻大山,走向繁華鬧市。普雄到攀枝花之間的5633/5634車次和大涼山纏纏綿綿半個世紀,列車全程353千米,???6個站點,票價最低2元,最高25.5元,幾十年不變價、不變速的“小慢車”是慢慢吞吞、熱熱鬧鬧的不變情結。人們背著背簍,乘坐這趟火車走親訪友,尋醫(yī)問藥,有人去縣城買菜買肉,買生活用品,也有人扛著土特產,到附近的集市做買賣???,車上的乘客,有人扛著橘子,有人挑著土豆,還有人背著雞、趕著鴨、牽著羊……恍若人間煙火的農貿市場。
是的,這類慢火車就是和脫貧路上的山區(qū)農民一起奔跑的土特產市場,把山里的蔬菜、水果、中草藥捎到城里賣個好價錢,甚至在車廂里就做起了農產品生意。辣椒透亮,白菜水靈,秤桿子起起落落,人們操著各自的方言,在列車上談笑間就完成了生意。一個大叔挑著籮筐、背著口袋,還隨身帶著秤桿子,在火車上收購蕨菜、土豆,讓賣貨的山民幾站地就售賣一空,半道上就可以輕裝回家;另一個大爺忙著把自家產出的農產品搬到車上,一邊又在車上收購黨參,再拿到西昌去賣,一趟就能輕松凈賺2000元。在太行山區(qū)穿山越嶺的6423次列車上,有個老太太靠著在車上賣了30多年的核桃、花椒、山楂等山貨,供完了孩子上學,家里還蓋上了三層新樓。漢中—陽平關的8361次列車,途經3個貧困區(qū),車廂里干脆安排上貨架,花2元錢買張車票,就能擁有一個“展位”。在貧瘠的西部地區(qū)奔跑的7504次列車,沿線的鄉(xiāng)民搭著火車,把自家的水果、山貨賣到了城里,一年里,沿線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000元,多數(shù)鈔票都是在這趟火車上掙來的。
云南的蘋果專列、新疆的采棉專列、紅色老區(qū)的旅游扶貧專列……日復一日穿行在中華大地上的“小慢車”,給了祖居深山的人走出去的機會,也滿載著山里人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希望,還把山區(qū)孩子載到了外面的世界,載著他們抵達夢想的車站。
從前由于交通不便,學校隔得遠,大涼山區(qū)的孩子上不了學,也上不起學。而現(xiàn)在,“小慢車”成了大涼山娃娃們的“專屬校車”。每到周末返校日,前前后后會有超過600個孩子坐著5633次列車去上學。他們從不同的地方上車,然后分散到西昌、月華、喜德、冕寧、德昌的學校,走進自己的“求學夢”。往返于寶雞和廣元之間的6063/6064次列車,每周有超過2000個孩子從大山的家里出發(fā),乘車到沿線的20多所學校上學。列車上特別設立了一節(jié)“通學車廂”,方便孩子們集中到一起,就連小桌板都是定制加寬的。孩子們在車上安靜地做作業(yè),溫習功課,列車竟成了一間“流動自習室”。
每年高考,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奔馳的綠皮火車就為少數(shù)民族考生開設了“高考專列”,載著鄂倫春自治旗的莘莘學子走出草原趕赴考場。十幾年來,這輛“開往夢想的列車”共安全運送高考學子三萬多人,有七千多名學生相繼考入清華大學、內蒙古大學、廈門大學等重點高校。坐著慢火車去趕考,一批批學生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抵到了人生的夢想車站。
行駛在中國大地的綠皮火車,賠本經營而惠及幾十萬人民群眾。它是照進貧困地區(qū)的一束光,照亮了人民通往富裕的出路,照亮了山里孩子心懷求學夢想的笑臉。聽,轟隆轟隆,那是春天的鼓點;看,一條條綠色長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這一輛輛時代的列車,彌漫著陽光般的“中國溫度”,正在開往和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