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
人間四月天,春光明媚,微風(fēng)習(xí)習(xí)。一個難得閑適的午后,陽光暖暖的穿窗過戶,與一杯香茗對坐相視,透過氤氳的濕氣,看著眼前流動的華年,抿一口熱茶,讓思緒也隨著茶葉沉淀、沉淀……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可以說是極為久遠(yuǎn)的。茶之所以區(qū)別于葉子,除了本身具有的保健功能外,更是因為它被中國人賦予了太多的精神內(nèi)涵。茶是恬然自適的象征,它安靜、廣博、淡定,有奇妙的安撫人心的作用。所以,小小的葉片背后隱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茶文化的弘揚將這種文化發(fā)揚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古人與茶有關(guān)的韻事數(shù)不勝數(shù),詩篇更是流芳百世。這首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就是很好的代表: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同樣,蘇軾也有其喜茶的詩篇,他的《汲江煎茶》詩曰:
大瓢貯月歸春甕,
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
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
讓人感到他在飲茶時還將春月、大江與松濤也一并納入腹中。這是多么生動有趣的描寫?。∫蛔忠痪?,令人無不慨嘆小茶盞中的大道理。
喝茶,不管是居家或在茶樓,環(huán)境要雅靜。如果是心煩意亂之際,最好選擇“獨喝”。盡享孤獨能給人以理智、清醒思考與深沉。同是喝茶,有的粗放,有的細(xì)膩。粗放者一年四季不換茶,始終端一杯花茶或是烏龍茶;細(xì)膩者一天按不同時辰喝不同品種的茶,且一個壺只泡一種茶,以保茶味純正;我則喜歡按季節(jié)走,春秋兩季喝花茶,茶具隨意;夏天喝綠茶,用玻璃杯;冬天喝紅茶,用紫砂壺。喝茶的目的,是要放松神經(jīng),獲得一份好心情。喝茶至深,寵辱皆忘,胸中塊壘盡除,頓感大徹大悟,堅定了生活的信心,鼓起了奮進的風(fēng)帆。
喝茶能令人平靜。失意人喝的是安慰茶,茶,慰其心,安其志,禪茶一味之間,心已被安放在悠遠(yuǎn)超脫的高地。得意之人喝茶,可靜其心,茶香若纖手,能撫平角角落落里叢生的傲睨和狂妄。世間不平事,皆由人心不平處生發(fā),而茶香裊繞,漸滋漸潤,心境漸平,天下就會太平許多。宋徽宗趙佶親撰《大觀茶論》云:“天下之士勵志清白,不以茗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憋嫴枵咴蕉?,說明人的幸福指數(shù)越高,此其一也;其二,人皆“吃茶去”,不妄為焉。近代作家韓素音也說:“茶是獨一無二的文明飲料,是禮貌和精神純潔的化身?!备袅四敲从纳畹臅r空隧道,所見略同,可見,茶的確是社會幸福的飲料。
小茶盞中的大道理,喝茶能令人平靜。喝茶有幾層境界,第一層是牛飲,一口氣喝完,目的在于解渴,并不知茶味。第二層是喝,像喝雪碧、可樂一樣大口大口地喝,雖可嘗到一絲絲苦澀,卻不知茶香。第三層是飲,一邊與朋友談話,一邊飲茶,這時,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談話內(nèi)容上,也不知茶味。第四層是嘬,一小口一小口地吸進口中,嘗到了茶味,但不懂茶性。第五層是啜,輕輕地揭蓋,細(xì)細(xì)地啜一小口,能立即判斷出茶為龍井、碧螺春還是毛尖來,但還沒悟出茶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韻。第六層是品,聞茶香,識茶性,懂茶理,諳茶韻。喝茶是慢功夫,當(dāng)我忙里偷閑端起茶杯,凝視杯中那兩枚青碧的葉子時,心會慢慢地平靜下來,茶香慢慢地沉淀在靈魂深處。
編輯:陌漓? yangsheng_mol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