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陽文靜,胡鳴艷,尹明悅,游清徽,
1.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昌 330022);2.江西師范大學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昌 330022);3.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南昌 330022)
早在西周時期,官方醫(yī)事制度中就設有食醫(yī)職位,而東漢時期《神農本草經》的出現,標志著古代中國營養(yǎng)與食品學知識的理論和實踐已經初步成熟。放眼世界,19世紀初人們就發(fā)現Na、K、Ca、S、Cl、Ca、P等元素;1912年發(fā)現第一個維生素——維生素B1,營養(yǎng)與食品學的發(fā)展也從未止步。從本質上講,“營養(yǎng)與食品學”課程傳授的不僅是科學知識,更是前人饋贈給當代人類的珍寶。
“營養(yǎng)與食品學”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程,開設的目的是讓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都能夠了解營養(yǎng)與食品學相關知識,合理搭配營養(yǎng)膳食,預防營養(yǎng)相關疾病,提高健康素質。但該課程之前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問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將“翻轉課堂+拼圖教學”這種新型教學形式融入“營養(yǎng)與食品學”教學中,經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營養(yǎng)與食品學”是講授人體營養(yǎng)規(guī)律及其食品營養(yǎng)功能與搭配的一門課程。該課程的內容與國計民生關系密切,在強健人民體魄、預防疾病發(fā)生、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開設這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合理均衡膳食、養(yǎng)成良好膳食習慣。
“營養(yǎng)與食品學”課程分為8章,共計32個學時,其中設置思政學習案例8個,旨在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其公民素養(yǎng),將課程育人理念徹底貫徹于教學實踐。
1.2.1 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
“營養(yǎng)與食品學”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課堂講授+課后輔導”相結合的形式,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從屬地位,參與互動并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機會較少,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1.2.2 課程趣味性低、學生興趣不高
課程主要圍繞課本知識開展,其教學素材老舊,沒有融入與時俱進的內容,學生進行延伸學習的機會很少。除此之外,課程中對于每一章節(jié)的劃分,都是按部就班,章節(jié)安排并不合理。課堂中沒有對趣味教學的探索,學生缺乏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對于課程學習日益厭倦。
1.2.3 缺乏合作學習、學生互動性低
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與食品學”課堂主要由教師單方面講授,學生向教師請教探討的機會不多。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就難以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除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也缺少學習上的互助,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較低。
“翻轉+拼圖”教學方法是指將“翻轉課堂”“拼圖教學”這2種教學方法融合起來。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確定學習進度,而教師在課堂內外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多的是“益友”。實行拼圖教學,鼓勵學生之間以組隊合作方式解決課堂問題,大膽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聯想,提出不同見解,通過小組討論達成意見一致,實現合作學習。融合式教學模式,把兩種方法的優(yōu)點放大、缺點縮小,讓其更適合現階段教學要求。
“翻轉課堂”是指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主調控學習的深度和進度,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師生互動及生生之間交流討論的方式完成學習目標[1]?!胺D課堂”的核心觀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重點放在更加積極向上、具有更高效率的自主學習,而不是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2]。“翻轉課堂”的創(chuàng)新性在于學生轉變成學習的主人,在完成理論學習之后討論相關的熱門話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還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3]。在“翻轉+拼圖”的教學方法中,學生作為小組成員,各自承擔一部分任務,既分工又合作,在實現互助式學習的基礎上,打破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的板書、幻燈片(PPT)教學方式。
同伴輔助教學(PTL)是一種建立在學生參與基礎上的教學方法,以靈活互動的形式營造出一種團隊合作的氛圍,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4]?!捌磮D教學”是一種被實踐證明有效的同伴輔助教學方法,學生以幾人為一個小組,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實現相互協(xié)作、合作共贏,集體完成一個共同的教學目標[5]。“拼圖教學”不再受限于教材本身,而是采取更加靈活互動的形式,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對相關知識也能獲得更牢固的記憶?!捌磮D教學”在高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營造出一種團隊合作、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
結合營養(yǎng)與食品學知識系統(tǒng)性、實用性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小組協(xié)作的能力,試圖將“翻轉+拼圖”教學方法應用于“營養(yǎng)與食品學”的教學過程,以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翻轉+拼圖”教學在課堂上實施的第1周,教師向全體學生介紹“翻轉+拼圖”學習方法,通過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介紹近期學習內容后,安排學生每人負責學習1個具體知識點。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后,重組專家組(教學實踐流程如圖1所示)。每個專家組的目的是培養(yǎng)掌握某1種知識點的專家,他們每個人掌握相同的全面的知識。專家組成員重回原小組,向同組的同學分享該板塊的知識,每名學生都將掌握該章節(jié)所有板塊知識。學生承擔著自主學習板塊知識內容同時又要在專家組內吸收其他小組專家的知識,所以每個人都具有分享知識的熱情,獲得榮譽感和責任感[6]。
圖1 “翻轉+拼圖”教學實踐流程圖
小組內,每名成員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和摘要員,但同時也都是學習者。每名成員都必須自主收集信息完成所分配到的個人學習任務,又要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學習拼圖的小組任務。同樣地,每名成員都承擔必須要讓組員對自己所分配的知識點內容清晰明了的任務。如果作為受眾的組員依然無法理解,則可以進一步以具體案例加以討論。
每名學生都將賦予同組組員指導教師的角色,因此在專家組里學習時,每名專家組成員都必須理解透徹與某一知識板塊有關的各方面知識。結束專家組研究學習之后,扮演指導教師的學生能夠清晰、簡潔、明了地介紹相應知識。
實施時間為2019—2020學年上學期,實施對象為“營養(yǎng)與食品學”公選課的學生。首次將“翻轉+拼圖”教學方式應用于“維生素”章節(jié),其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如圖2所示)。
圖2 “維生素”章節(jié)教學活動示意圖
“翻轉+拼圖”教學實踐,需要在第1周認真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維生素的基本結構特點,讓學生了解維生素的基本知識點,像維生素的種類,主要分為“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等基本知識點。之后,教師向全體學生表示將會用“翻轉+拼圖”的方法進行維生素種類的具體學習,并介紹“翻轉+拼圖”學習方法。
將知識劃分為與組員人數相等的數量,以保證每個人都有自主學習的任務。合理的知識塊劃分應該是分成4~6塊,所以課程將“維生素”的劃分到具體的維生素種類,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B族維生素(常見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六大板塊。學生自行組成6人小組上報教師做記錄,并按照教師發(fā)放的知識任務清單(如表1所示)進行學習[7]。
表1 小組組員知識塊任務清單
線下教學環(huán)節(jié),由小組組員自主推選出小組長,小組長負責將學習具體某一維生素的任務落實到每一個組員身上。除此,每個小組長組建QQ討論群,方便交流討論。
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上傳微視頻至班群,微視頻按維生素種類劃分成多個小視頻,介紹該維生素的功能及形成。小組內每名成員都通過觀看微視頻完成分配到的部分自學任務。
隨后,組員通過互聯網或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來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每名學生都是摘要員,需對自己知識塊的知識進行摘要和整理,為課堂上的交流討論做準備。
“拼圖”分工,可以讓每個小組中的每名成員都承擔一定學習責任,這樣不僅可以改善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從而為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8]。
第2周的課堂上,每個小組里分到相同知識塊的學生形成1個臨時專家組,維生素A 1組、B族維生素1組,以此類推共形成6個專家組。專家組的學生利用20 min時間對本知識塊的內容進行研究學習,將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現階段關于維生素的流行問題(如維生素B6可以防治脫發(fā)嗎?維生素E的功效包括祛斑嗎?維生素C能用于美白嗎?)相融合進行討論得出結果。每個組員都做好筆記,以便回原組后能更好地向組員分享討論和研究后的成果。
教師會在專家組研究學習的過程適時評價,關注每個專家組的討論動向以便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判斷學習效果是否符合預想,如若不然,及時提供指導進行調整[9]。如某組專家組討論層面不夠深入,可以向專家組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討論某一維生素內容。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每名學生能夠對自身自主學習的結果進行總結與反思。
各個專家組完成研究討論學習后,每名專家組成員回到原來自己小組。每個人輪流向自己的組員介紹自己所分配知識塊的內容,必要時可以結合一些相關案例進行闡述,也可以利用手機在群里展示相關圖片以便讓組員更容易理解。
學生分享完后,還需解答同組組員的針對該維生素的一些疑惑點。如若無法解答可以由記錄員記錄下來在教師解答環(huán)節(jié)向教師提問,由教師統(tǒng)一解答。
教師應當根據在專家組研討階段以及同組學生分享知識階段了解到的學生學習情況,和全體學生一起系統(tǒng)梳理知識點,并就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強調說明。課程的最后階段是集體提問,每組的記錄員舉手向教師報告本組困惑的問題,教師給出啟發(fā)性答案。
課程結束后,每位組員整理自己知識塊的內容并分享在QQ群里,以便同組組員復習鞏固。
在“維生素”這章課程的學習中,不管是組間還是組內都進行高程度的交流學習,同時交流方式的多樣性保持著學生的興奮度以達到有效的學習交流。在互助互補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異質性在教師的輔助下達成學生在“維生素”這塊知識上同質性的目標。
在維生素章節(jié)課堂教學后,用習題的方式考察學生對維生素知識的掌握情況。結果表明,學生掌握維生素的基本構造及其功能,基本能夠判斷常見的維生素缺乏和過量的病癥。這說明“翻轉+拼圖”的教學模式能完成“維生素”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并在維生素章節(jié)教學上得到良好反饋。
“翻轉+拼圖”教學結束時,安排學生填寫調查問卷(如表2所示)獲得教學效果反饋。對調查問卷進行回收回收、整理,利用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表2 調查問卷
結果表明,100%的學生認為小組教學和探究學習有趣,86%的學生認為“翻轉+拼圖”教學對增強“維生素”相關知識點的認識有益,62%的學生認為“翻轉+拼圖”教學有助于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翻轉+拼圖”的綜合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取得建設性成果。
在“營養(yǎng)與食品學”課程教學中引入“翻轉+拼圖”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學生可以系統(tǒng)掌握營養(yǎng)與食品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營養(yǎng)與食品學的發(fā)展方向和動態(tài),為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探究性學習模式和分工教學的結合,增加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胺D課堂+拼圖教學”教學方式營造師生及學生之間溝通、協(xié)作、交互、監(jiān)督、啟發(fā)的氛圍,通過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調整優(yōu)化,預期可以取得更好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