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浪
摘要:近年來,各地中小學陸續(xù)開設了戲曲課,戲曲教學正逐步進入中小學音樂課堂,但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很少開展戲曲活動。如何讓戲曲活動走進幼兒,更易為幼兒接受,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主要從戲曲內容的選擇、戲曲內容的改編、戲曲活動的開展、戲曲活動的鞏固等多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 戲曲活動? 開展
戲曲是綜合舞臺藝術,幼兒對戲曲一般不感興趣,一些精彩的戲曲片段,學起來也有很大難度,而現(xiàn)今也沒有一套適合幼兒戲曲活動開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怎樣在幼兒園開展戲曲類綜合活動,讓幼兒喜歡戲曲、學唱戲曲,這是幼兒教師感到困惑、困難的實踐問題。筆者曾是專業(yè)音樂教師,且熱愛傳統(tǒng)戲曲,從事幼兒教育的筆者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性探索,主要從戲曲內容的選擇、戲曲內容的改編、戲曲活動的開展、戲曲活動的鞏固等方面有序地開展幼兒戲曲類綜合活動,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下面,筆者將一些具體實施措施和操作過程與同仁進行了分享。
一、戲曲內容的選擇
首先,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中國戲劇劇種繁多,約有三百多種,結合幼兒園幼兒的年齡特點,筆者重點選擇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如五大劇種的京劇、黃梅戲、豫劇、越劇、評劇,以及具有當?shù)氐胤教厣膭》N,如筆者所處地區(qū)的淮劇、錫劇、揚劇等。
其次,內容積極健康易于掌握。筆者選擇了內容積極向上、旋律鮮明,便于與其他劇種區(qū)分、易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的戲曲片段。一些經典的戲曲片段,人們一聽就能知道是什么劇種。同時,這些經典片斷不但故事情節(jié)經典,唱腔也非常經典。
二、戲曲內容的改編
戲曲篇幅較長、戲詞艱深、旋律復雜,如果按照本來的面貌讓幼兒學唱困難較大,這時教師需要將這些內容根據(jù)幼兒園小、中、大班不同年齡特點進行適當?shù)馗木帲赃_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效果。改編可以從篇幅改編、戲詞改編、曲調改編三個方面進行。
1.篇幅的改編
所選戲曲內容雖然只是片段,但對幼兒來說,有些片段戲詞篇幅較長,筆者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接受情況進行適當改編,讓學習難度有所降低,使戲曲活動的開展和實施變得可行。如錫劇《雙推磨》里的“推呀拉呀轉又轉”片段,原戲詞是:推呀拉呀轉……熱心人。針對小班幼兒,筆者改編為:(合)推呀拉呀轉又轉,磨兒轉得圓又圓,你幫我來我?guī)湍悖覀兌际呛门笥?。再如越劇“十八相送”的原戲詞是:祝英臺:“書房門前一枝梅……花轎早來抬。”教師可以針對中班學生改編為:“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XX報喜來?!?/p>
2.戲詞的改編
戲詞語言一般要求較高,如果教師直接教唱,幼兒因為對文字理解的不夠會影響學唱熱情。此時,教師可以對戲詞本身進行適當?shù)奶幚恚缬脙焊?、古詩直接替換戲詞。
如黃梅戲《誰料皇榜中狀元》的原戲詞是:“為救李郎……月兒圓?!苯處熆梢杂闷哐月稍姟对伭穪硖鎿Q,也可以用《題都城南莊》來替換。替換時,每一句戲詞的字數(shù)與所替換的古詩或兒歌字數(shù)要相等。
再如淮劇《賣油郎》選段里的原戲詞是:“一更里兒……把她來理?”教師可以用古詩《靜夜思》進行替換。另外,教師還可以用故事替換戲詞,如《朝陽溝》里的“親家母你坐下”選段的原戲詞是:親家母你坐下……農業(yè)科學家。教師可以改編成:(A)XXX,你坐下,咱們一起說說話。(B)XXX,咱都坐下,咱們隨便拉一拉。(A)XXX,你到我家,嘗嘗我家的大西瓜。先帶你來看房間,床的旁邊放的啥,換的一床新被套,上面繡的什么花,你到這邊看一看那吊的什么,掛的什么?(B)我來看看你房間,床的旁邊洋娃娃,換的一床新被套,上面繡的大紅花,再到這邊看一看,那吊的吊蘭,掛的畫,屋里整齊又干凈,真該夸一個啥?啥?啥?(A)(B)夸一個,整理小行家!
改編后的戲詞比較兒童化,相同的意思用兒童的口吻表述,便于幼兒理解并記憶戲詞,使幼兒更有興趣學唱,且改編后又不失原曲風格,實踐下來的效果很好。
3.曲調的改編
除了戲詞篇幅較長,文字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之外,有的戲詞曲調也較復雜,可謂是山路十八彎,對于這樣的戲譜,教師可以適當改編,作精簡化處理。如將復雜的十六分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或四分音符,將上下滑音取消等,只要保留原戲曲的韻味即可。
三、戲曲活動的開展
戲曲教學活動的開展,具體可以從“講、念、唱、聽、做、演”六個方面實施:
1.講——講故事
幼兒愛聽故事,教師就用講故事的形式代替戲詞學習,故事中盡量使用戲詞講故事,便于幼兒記憶。
2.念——念戲詞
念,即念白。戲詞大多數(shù)是一種詩體化的語言,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戲曲唱腔里的旋律講究節(jié)奏,而富有節(jié)奏感的念白是幼兒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所以戲詞可以采取念的方式掌握。按節(jié)奏念好戲詞,幼兒就已經學會了一大半。
3.唱——唱戲詞
經過了有節(jié)奏的念白,唱詞就容易多了。這時,教師可以用鋼琴帶著幼兒學唱,開始學唱時可以先用普通話,之后經過反復練唱,反復聽,再進行方言的學習和試唱。
4.聽——聽旋律
等幼兒已經學會念戲詞,初步學會戲曲旋律,基本能跟在鋼琴后面哼唱時,就可以聽原版戲曲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音頻、視頻的欣賞,盡量播放幼兒表演示范的視頻,讓幼兒覺得親近,沒有距離感,在潛意識里覺得原來這些戲曲不僅是大人們可以唱,幼兒照樣能唱得很好。另外,教師應要求幼兒多聽幾遍,每次聽后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
5.做——做動作
聽原唱時,幼兒應做出相應的動作,做到唱做結合。教唱時,教師可以教授一些簡單的戲曲手勢、眼神、舞臺步伐等,也可以盡量利用道具讓幼兒學習動作。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手絹、扇子、水袖等道具,增加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表演做好準備。幼兒在做動作的過程中反復聽旋律,也達到了反復練唱的目的。
6.演——演劇情
表演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教師在做示范時,可以邊唱邊表演,讓幼兒動起來,表演起來,用表演增加他們對戲曲的感受力。同時,教師要讓幼兒慢慢靠近戲曲中的人物,試著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特色,讓戲劇的韻味在不知不覺中流入幼兒的心田。
四、戲曲活動的鞏固
學前幼兒記憶的特點是記得少、忘得快,記憶的保留時間短。針對這一特征,教師需要讓幼兒對所學的戲曲內容進行及時鞏固,根據(jù)幼兒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活動。筆者根據(jù)自身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
1.開展區(qū)角小游戲
在幼兒教育的領域里,游戲占據(jù)著特殊地位。游戲是每個幼兒都喜歡的一種活動,尤其是區(qū)角活動中的游戲。大多數(shù)幼兒都喜歡到區(qū)角進行表演,教師可以在區(qū)角游戲里反復播放戲曲其中的一個片段,幼兒只需要配合音樂進行跟唱、做動作,經過多次這樣的區(qū)角游戲,幼兒就能鞏固所學的戲曲。
2.提供舞臺表演
在園內搭建戲曲大舞臺,讓學得好的幼兒到小舞臺上,借助服裝、道具、化妝等進行表演,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鞏固所學戲曲。幼兒園里還可以成立“小小戲迷團”,培養(yǎng)“小戲迷”“小票友”。如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會從大班年級組里挑選出幾十名愛好戲曲的幼兒,成立“小腳丫戲迷團”,在每周五進行有計劃、有組織地學習,并利用節(jié)假日等時間帶領小戲團的幼兒一起去觀看地方戲曲演出。演出結束后,教師會組織幼兒到后臺與演員進行近距離的交流,讓他們身臨其境,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一步感受戲曲的魅力。
目前,在幼兒園開展戲曲類綜合活動的嘗試還不太多,仍然有很多工作是需要開展的,以上是筆者在實踐中進行的一些初步探索。筆者希望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能夠參與到幼兒園戲曲活動的開展中來,讓更多幼兒接觸戲曲、喜歡戲曲;希望幼兒園戲曲類綜合活動的開展能迅速發(fā)展起來,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努力,讓古老的戲曲走近幼兒,將戲曲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周育德.中國戲曲文化[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6.
[2]鄭傳寅.中國戲曲文化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3]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第4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泰州市藝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