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晨倩
摘? ?要:Jigsaw Reading是將拼圖的游戲理念與英語閱讀相結合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從解讀Jigsaw Reading的概念和模式等研究入手,反思國內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問題。借鑒澳洲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方法,提出對國內Jigsaw Reading閱讀課堂的改進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fā)生。
關鍵詞:小學英語;Jigsaw Reading;中澳對比;閱讀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16-0049-07
一、現(xiàn)狀回顧:Jigsaw Reading的概念解讀和操作范式
Jigsaw是一種拼圖游戲,游戲者把零散的部分拼成一幅完整的圖畫。Jigsaw Reading是將這種游戲方法與閱讀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指的是利用信息差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信息互補,從而理解整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方式。
早在1978年美國奧特阿倫森等首先提出了拼圖式閱讀的教學模式。他提出Jigsaw Reading教學過程是先將閱讀材料分成4~6個片段,教師細化成4~6個小任務。然后,教師給學生分組,4~6人為一組,成立“原始組”。教師將材料和任務對應分發(fā)給各個小組。此時,“原始組”的成員各自拿到任務后,自主閱讀,分工合作,完成任務。之后,打亂“原始組”,同一任務的成員聚集一起,組成“專家組”,相互討論和補充。最后,“專家組”成員再回到“原始組”,分別展示自己的學習材料,提問講述,全面掌握閱讀材料。(如圖1)
筆者在澳大利亞訪學期間,觀察了澳洲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記錄關于Jigsaw Reading的活動資料,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策略探究。筆者擬通過對中澳的兩節(jié)Jigsaw Reading的課例對比分析,分析國內拼圖式閱讀下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并根據(jù)澳洲的課堂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
二、問題剖析:Jigsaw Reading在國內小學英語閱讀課的團團迷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本標準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旨在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Jigsaw Reading是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差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批判思辨。國內的課堂已經開始逐步將Jigsaw Reading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之中。
通過觀察實踐可以看出國內小學的Jigsaw Reading閱讀課堂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筆者以一節(jié)公開課的課例A message from the sea為例,談談相關的現(xiàn)象和問題。
(一)“有動無心”
【場景一】
學生四人一組圍坐在桌子旁,組成Jigsaw group。教師安排每組成員隨機拿一張卡片,分別是藍色、粉色、黃色和綠色。拿到卡片后學生聚精會神地讀著卡片上的閱讀材料,思考此片段的關鍵詞。
當教師說大家重新分組,成立專家組Expert group。學生興奮激動地跑向同色小組,分別是藍色、粉色、黃色和綠色組。這時整個班級成了鴨子塘,一下子熱鬧活潑起來。
當專家組聚集的時候,來聽聽“首個專家組”在說什么呢?
女A: Two key words are drift bottles.
女B: Yes. Maybe they ask “Whats in the drift bottle?”
女A: The message. Anything else?
女A&B: Why people use drift bottle?
女C: Emm…why…
男A: This is boring and simple, right?
男B: Yes, I have read more at home. This is too easy.
此時,教師從其他組向這里走來,男A和男B湊到小組中間,指著卡片。
熱鬧的課堂里,教師布置了任務和要求,學生跑動討論,卻并沒有真正地“心動”,仍游走在課堂的邊緣。教師都是按照座位,前后左右四人為一組,方便快捷??蒍igsaw Reading里每個語篇的內容和難度不一樣。成立專家組時,學生沒有充分理解文本,也就沒有了參與討論的興趣。
(二)“有做無思”
【場景二】
學生回到“原始組”
T: First, read together. Then, make the jigsaw. Third, give a main title.
“首個專家組”開始熱衷于貼圖、貼閱讀片段,精心布置本組的拼圖版面。
學生的報紙版面各具特色,有圖文對應,有圖文分開,有豎向構圖,有橫向構圖,十分美觀。
T: I like your layout. Lets look at them. This group, the title is…?
S: Drift bottle. The magic drift bottles. Important drift bottle.
教師此時出示本文作者的標題“A message from the sea.”
T: Which one is better?? ?學生一起說A message from the sea.
男B悄悄和男A說:“我覺得我們的挺好的,為什么老師沒有采用呢?”
在最后的一個問題里,他們很安靜很乖,但是臉上沒了笑容,也沒積極舉手。
學生為何如此安靜?筆者從課堂中觀察到學生對個性化的任務十分感興趣,很有成就感。他們會很樂于自己動手制作,樂于展示自己的成果,能很認真地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墒?,這樣配合的學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學生在貼的過程中,很愿意與同組的成員討論文本。表達自己與漂流瓶發(fā)生的故事,分享對漂流瓶使用的見解,談談漂流瓶在當今時代或未來的應用發(fā)展等等??山處煕]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機會,很多學生只能擱置想法,沒有發(fā)散深入討論。
(三)“有分無合”
【場景三】
當成立專家組的時候,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討論。專家組一起閱讀同一文章,但是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是孤立的,并不是所有成員都有事可做。每組有一兩個代表能表達觀點,成為 “核心”,其他成員并不明確自己在小組合作的位置,沒有發(fā)揮優(yōu)勢?!笆讉€專家組”上臺了,他們先讀了文章,之后學生準備提問。
S: Who finds the oldest drift bottle?
女C: Tonya.
S: Who throws the drift bottle?
女A: A German sailor.
S: Where does Tonya find the drift bottle?
男C: In Australia.
S: When did Tonya find the drift bottle?
女B: In January.
T: Why did they throw the bottle?停幾秒,教師又問一遍,大家都愣住。
此時男A舉手: To study ocean current. 教師開始講授ocean current。
小部分成員成為了“影子”,沒有真正地參與到小組的討論活動中,使得合作的效率較低。在專家組回答問題的時候,成員站在上面機械地回答下面同學的問題。其實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他們只是拿著閱讀材料,按部就班地回答了問題,并沒有默契地配合。沒有展現(xiàn)每個成員不同的擅長點和興趣點,缺少對問題不同角度的精彩回答。
綜上所述,國內的Jigsaw Reading在課堂實踐時存在三個實施困境:“有動無心”“有做無思”“有分無合”?,F(xiàn)今的課堂普遍流于Jigsaw Reading的形式,能按照模式一步步設計教學,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因為沒有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他山之石:Jigsaw Reading在澳洲小學英語閱讀課的課堂觀察
筆者在澳洲訪學期間,有幸走進過澳洲的課堂。澳洲小學的Jigsaw Reading閱讀課,讓筆者印象深刻。教師的課堂組織、學生的合作討論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給聽課教師呈現(xiàn)了真實精彩的課堂。
(一)“到處趴”——差異資源的發(fā)源地
國內的課堂里出現(xiàn)了“有動無心”,筆者在澳洲小學課上觀察到學生的動態(tài)狀態(tài)。本節(jié)課的閱讀主題是Sustainability,學生共同閱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本。學生有4次座位大變動,分別是全班閱讀前熱身、原始組自主閱讀、專家組討論閱讀和原始組分享閱讀。筆者對學生的座位變動和座位安排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如圖2)。
從座位分布情況能夠看出,每個小組可以在教室里和走廊上選擇一個區(qū)域,自由趴在地上或小圓桌上進行小組交流。之后,每個人都會拿彩筆在第一張海報上寫上自己的觀點想法等。
(二)“到處寫”——教師腳手架的支持
國內的課堂里普遍出現(xiàn)“有做無思”的狀態(tài),筆者在澳洲的課上關注到學生“到處寫”時的狀態(tài),他們積極踴躍。本節(jié)課的閱讀主題是“Life in the future”,學生學習相關先進的未來技術,結合現(xiàn)在的生活想想未來人類的生活。
教師在分組時,“原始組”的每位學生會拿到一篇文章進行獨立閱讀。教師會引導學生思考一些關于文本的問題,例如,文本的主題是什么,談了哪些方面,是怎么做的等等。五分鐘后,同樣形狀卡片的學生,成立“專家組”。學生針對海報的大問題填寫自己的想法,學生的想法有條理、有邏輯。(如圖3)
之后,學生回到“原始組”,分享每個語段的內容等。經過同組分享學習后,輪流對各個海報進行再加工。教師使用“Noisy Round Robin”的教學法,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深入思考。(如圖4)
(三)“到處講”——合作學習的生長點
澳洲Jigsaw Reading課堂中教師安排的專家組是5~7人一組。觀察到,每個學生脖子上掛著自己的小牌子,上面是自己的職位,有Organiser, Understander, Resourcer, Includer。每個職位職責很明確,具體細化。每個組由于人數(shù)超過4人,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安排兩個相同的職位。(如圖5)
比如Resourcer的職位卡片上: Get materials for team;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leave your seat to collect rulers, pencils etc. for the group; Make sure all questions are team questions; When your team is done, call the teacher over to debrief the problem; Make sure everyone is ready before you call the teacher.
學生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有的根據(jù)內容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指著字典告訴組員單詞或者句子的意思,有的拍拍同組成員的肩膀,提醒他好好聽。
四、讓學習真正發(fā)生:Jigsaw Reading的有效策略研究
面對國內小學Jigsaw Reading閱讀課堂的重重困境,我們如何改善我們的課堂呢?筆者結合澳洲課堂的實踐方法,提出Jigsaw Reading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學生差異,實現(xiàn)“到處趴”
1.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的差異是一種很好的教育生態(tài)資源。國內課堂的學生雖然人數(shù)較多,但在Jigsaw Reading的原始組分組時,我們可以借鑒澳洲做法。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和性格等,了解學生后再合理分組,達到小組水平平均化。
(1)多維分析,合理分組。教師在考慮學生個性的時候,不僅僅是考慮成績的高低、座位的鄰近位置等,還應該多維分析個性:性格(內向或外向)、口語表達能力、英語語言水平、書寫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個人特長、專注力、人際交往能力、總結概括能力、領導能力、執(zhí)行力等。
以一個班42個學生為例,可以6人一組,分為7組。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后初步分組:學生A領導組織能力較強,但英語語言能力一般;學生B英語語言素養(yǎng)較高,但人際交往能力欠缺;學生C個性活潑外向,喜歡表演,但學習習慣不好,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等;學生D專注力很強,能夠傾聽組內觀點,善于記錄總結,但是個性內向,不善言辭;學生E擅長畫畫,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F膽子大,勤學好問,但英語書寫能力欠缺。6位同學各有所長,教師將這些學生放在一組,有利于互相幫助,使得分組更合理化。
(2)研讀文本,細分任務。教師應該研究閱讀文本的主題內容和教學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設置不同類型的子任務,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方式,尊重兒童的個性發(fā)展。
教師在分發(fā)閱讀材料時,可以提前告知學生閱讀材料的不同特點,比如文體、詞匯量、語法、知識面等。
主題是科學知識性質的,《跟上兔子》五年級第二季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和A silkworms life cycle中教師將文章分為6個小文章,第一篇文章容易理解,需要知識面和想象力;第二篇和第三篇句型語法單一,有少量生詞,需要細心和耐心解讀;第四篇有一些配圖,但生詞較多,可以提問求助;第五篇和第六篇屬于總結和拓展部分,需要一定語言功底和總結概括能力。
學生有了初步認識后,自主選擇文本進行閱讀,才能活躍在小組之中。
閱讀材料的主題多種多樣,那該如何結合文本來設置子任務呢?
按照上述例子設定6個子任務分給各小組,分別是:這是什么樣的科學知識,此階段是怎么發(fā)生的,你們對此了解多少和如何了解的,想想他還將經歷什么樣的階段,作者的寫作方法是什么,你閱讀后會有哪些看法和做法等。根據(jù)科學知識的內容、經歷過程、作者寫作角度和學生思想等方面入手,分組討論研究。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更能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實現(xiàn)“有動有心”。
2. 遵循學生身心特點,給予自由閱讀空間。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與興趣密切相關,而且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紤]到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候,應多給學生活動的空間和機會。
(1)以生為本,自選方法。國內課堂中學生在閱讀文本時,閱讀方法千篇一律,籠統(tǒng)泛化,基本是先讀文字,然后看看圖片,最后帶著問題完成任務。澳洲的課堂里學生的方式多種多樣,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閱讀方式。
學生在閱讀中自由選擇自己適合的、喜歡的方式方法來閱讀文章,教師應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采用多樣的閱讀方法,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閱讀方法。學生如果對圖片信息較敏感,可以從圖中分析表達內容;學生如果閱讀能力高些,平時閱讀量較大,可以選擇篇幅較長的文章,品讀閱讀語言;當學生學會了“圖文結合”的方法,可以建立圖文之間的信息差,自主建構完整的圖文系統(tǒng)。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鼓勵自主選擇方式方法,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機會。
(2)營造氛圍,感受自由。一方面,小組成員有權選擇討論的位置。整節(jié)課都固定坐在座位上,這40分鐘對于小學生來說時間過長。教師在每項活動開始前,規(guī)定好時間和要求。允許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趴著或者站著,選擇舒服的地方閱讀,不受到教室場地的限制。
其次,結合組內學生的個體差異,自主找到閱讀的“位置”。當成立專家組時,每個學生都應確立組內“專家”地位。專家組可以自由確定閱讀和討論形式,有問答型——輪流對專家提問,有戲劇表演型——專家以戲劇形式表演,有口語交際型——專家設定場景、對話情境等。學生只有在放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地享受閱讀的過程,迸發(fā)閱讀的靈感。
(二)教師成為 “腳手架”,實現(xiàn)“到處寫”
1.厘清閱讀材料主線,建構思維學習網絡。英語閱讀課堂中的閱讀材料應貼近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核心之處。教師指導學生圍繞“文眼”提出問題和展開思考,厘清閱讀材料的主線,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閱讀材料的意義。
在閱讀的過程中,國內的課堂思維方式單一和簡單,借鑒澳洲教學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用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比如:①借助線條圖、韋恩圖、概念圖、魚骨圖、線條圖等表達觀點;②用不同的顏色來標注內容;③用畫圖的方式配在生詞或者較難表達的觀點旁,輔助理解。
由此,國內課堂中學生將會有層次、有邏輯地閱讀材料,形成自己的或者小組的思維學習網絡。這樣的過程不會讓人擔心出現(xiàn)為教而問,為問而問,明知故問,學生為了迎合教師的意圖,給予教師“準確”“積極”應答的現(xiàn)象。
通過閱讀中的閱讀方法指導和思維方式指導,學生的“到處寫”是有具體內容指向的,有思維的層次性,也有思維的廣度。思維學習網絡能夠激發(fā)學生新思路的產生,促進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能力發(fā)展,讓學生享受閱讀過程中思考的價值,體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獨立思考,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去建立思維鏈接點,而不是揣測教師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2.引進國外教學設計,實現(xiàn)思維深入碰撞?!墩n標》提出,“英語學科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教師應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閱讀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辯證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教師應該選擇國外有趣有用的教學設計,融合在國內的課堂中,使得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更加新穎,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比如“Noisy Round Robin”,指每個小組學生輪流到下一個小組的海報上寫上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原有的海報上記錄的信息作出一定的補充和拓展。
國內課堂里,學生的反饋形式通常是一組上來展示,其他組認真聆聽。整節(jié)課由于時間關系,只能請1~2組,導致其他學生積極性下降。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運用 “Noisy Round Robin”,學生全部站起來,動起來。他們需要到各個小組去巡視作品等,關注每組的觀點內容、版面設計、思考角度、書寫情況、拼寫錯誤等多個方面,如本作品出現(xiàn)了問題,可以及時在上面修改。學生巡視每組作品的過程,既是向別人學習、吸收知識的過程,又是自我反思、自我創(chuàng)造的過程。如果產生好的想法或思路,都可以在上面具體補充。
在“到處寫”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利用已有的語言知識技能和思維角度方式相互交流,而且在交流中有意識地獲得新的語言和碰撞新的想法,使自己的語言能力得到積累和提升,同時在真實自然的情境下深入思考問題,促進和帶動思維向更高以及更深的層次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再“有做無思”,真正做到“到處寫”。
(三)增強合作之力,實現(xiàn)“到處講”
1.建立小組成員責任制,形成組內互動秩序。國內Jigsaw Reading課堂小組的效率較低,教師無法時刻顧及每個小組。面對這種情況,借用澳洲做法,教師在課前應建立小組成員責任制。每個人選擇一個角色:Organiser, Understander, Resourcer, Includer,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合理調整角色。人人是管理者,互相督促互相促進,才能使得整個小組的凝聚力更強,形成很好的組內互動秩序。
當課堂建立了責任制,那如何形成秩序呢?
(1)明確組內學習規(guī)則。教師將制定一份班級小組學習的規(guī)則,各個小組仔細閱讀,并根據(jù)本組的實際情況刪改添加,共同確立小組學習的規(guī)則制度。
專家組討論期間,當成員們輪流闡述自己的觀點時,每個人承擔著自己的職責。如果有成員講與主題無關的內容時,Organiser及時提醒同學不要講話,保持良好的紀律。如果組內有困惑,這時Understander就會先解答,如果仍未法解釋,有權限舉手求助教師。
(2)確定角色滾動機制。每個學生初期會確定好一個角色,之后依據(jù)角色滾動機制,每兩周或三周更換自己的角色。讓人人都有機會嘗試不同的職責,鍛煉學生的不同能力。
(3)調控討論秩序。學生在“原始組”和“專家組”時,可能會出現(xiàn)混亂、組內討論失控等情況,此時教師應及時調控學生,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組內問題的方法,運用語言技巧和交往技巧,共同維護組內良好積極的秩序。
這樣的機制下,每個學生不僅僅是小組的學習者,也是小組秩序的管理者。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高了自我的管理能力,也能增強組員之間的互動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做到“有分有合”。
2.走近學生合作世界,促使師生融為一體。國內課堂中,很多教師在學生討論的時候,走進了學生小組中,但僅僅是傾聽幾句,問幾個問題,并沒有真正深入學生合作討論的世界。
(1)重視其努力的程度。王薔教授提出:“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對學生的反饋不應該只是評價性的,而應是具有導向性的,要在評價中對學生的努力給予肯定?!苯處煈摫頁P學生的閱讀成果,更要選取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合作的持續(xù)性,而不只是關注一個任務的完成結果。
教師在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中,不僅詢問本組的閱讀成果等,更要關注學生交流的過程,比如本組成員遇到了什么困難或問題,如果有問題是怎么解決的,本組成員是如何利用每個人的長處來達到合作效果的。
(2)傳遞育人價值?,F(xiàn)今國內課堂普遍會關注到學生的語言表達,思維角度,學生的拓展閱讀作業(yè)等,卻很少關注到學生合作過程的“學科育人價值”。
教師應將課堂作為閱讀能力和品格的培養(yǎng)點,更要作為育人的基地。
教師可以分為兩步走,一步是行為觀念的傳遞。如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中正確的行為觀念后,教師表達贊同感,幫助組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和判斷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達到的教育和滲透。
其次,另一步是情感傳遞。每個成員在組內是否能夠承擔起小干部的責任,如果有同學不適合,教師先應站在學生角度,理解學生的能力,肯定學生的付出,正確引導其他組內學生合作解決,責任交換,增強本組的合力。教師通過情感的傳遞,引導學生形成互愛互幫的和諧氛圍,使教師與學生融為一體,走向真正的“到處講”。
五、展望:Jigsaw Reading的課堂發(fā)展
Jigsaw Reading的國內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雖然出現(xiàn)了“有動無心”“有做無思”“有分無合”的困境,但是借鑒澳洲課堂的教學方法,運用以上三方面的具體實踐策略,能夠有效解決并實現(xiàn)學生 “到處趴” “到處寫”“到處講”。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嘗試探索,細化Jigsaw Reading的教學設計,最大化發(fā)揮其方法的價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閱讀的品格和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走向小組合作的“真交流”。
Jigsaw Reading的發(fā)展也離不開教師的反思,教師應珍惜課堂互動的資源,發(fā)現(xiàn)設計的問題,提出困惑,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生長,讓每一個學習者產生真正的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郭黎巖.小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黃永志.拼圖式學習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嘗試[J].英語教師,2016.
[4]沈國峰.項目學習與拼圖式合作學習相融合的深度閱讀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