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盛
一、家校共育的現(xiàn)實意義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明了家庭教育的目標和方向。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更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近年來,我國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十分重視家校合作工作的開展?!蛾P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指出,中小學要充分認識建立家長委員會的重要意義,把家長委員會作為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社會參與的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重要內容。
二、資源取向視角下的家校共育
在以往的家校合作工作中,更多的是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工作方式,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更多是為解決孩子在校的違紀行為、學習退步或心理問題而展開。這種聚焦問題的溝通方式相對比較被動,不僅降低了家校合作的力度,還容易激發(fā)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矛盾。
而“資源取向”則更加強調問題的功能意義和當事人的內在資源。資源取向的家庭治療認為,要解決個體心理問題不能僅從治療個體著手,應該以家庭系統(tǒng)為對象,改變家庭溝通方式、認知特點、人際關系等,鼓勵家庭成員從問題中找尋資源,學會主動解決問題,建立積極健康的家庭生活新模式。資源導向體現(xiàn)了三層含義:第一,資源導向并不是不關注問題,而是關注問題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側重于關注問題的成因,而更多關注解決問題的資源;第二,資源導向體現(xiàn)了家校合作的一種態(tài)度,即更多關注孩子成長中的保護性因素,過去有哪些成功經驗,現(xiàn)在有哪些小進步,未來可以如何發(fā)展得更好;第三,資源導向也揭示了家校合作的新方向,更多地關注家校合作中的優(yōu)勢力量,讓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近年來,我校以資源取向教育觀作為開展家庭教育的理論依據(jù),在實踐工作中探索出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
三、資源取向視角下家校共育的途徑
(一)資源取向的“1+3+2”家庭教育模式
我校以積極心理學和資源取向理念為理論依據(jù),以“幫助家長自我賦能”為目標,采用“1+3+2”的教學模式,通過系列教學活動,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長學校課程聚焦于為家長賦能,調動與挖掘家長的優(yōu)勢、力量和資源。
1.?基礎課程“1”——案例教學課。課程面向全體家長,每學期2節(jié)(4學時)?;A課程以《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為指導,在《父母課堂》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積極性的家庭教育案例作為教學素材,以生動多樣、互動性強、易操作的教學形式進行實踐,引導家長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
2.?提升課程“3”——智慧成長課程+家長沙龍+家長讀書會。除了基礎部分,課程還通過招募、自愿報名的方式,面向部分家長開設家長智慧成長培訓班、家長沙龍、家長讀書會等特色課程。家長智慧成長培訓班以培養(yǎng)家長成長型思維為主,開設了《優(yōu)勢視角下的親子溝通》《培養(yǎng)“五好”孩子》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在《優(yōu)勢視角下的親子溝通》中,講師通過“畫孩子肖像”的體驗活動,帶領家長進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對孩子的關注焦點,并引導家長將關注點從孩子的缺點轉移到孩子的優(yōu)勢上,在實踐演練中學會積極傾聽、開放式提問。家長讀書會則選取了《終身成長》《非暴力溝通》等作為家長的閱讀書目,并結合家長日常所遇的家教難題進行分享、引導,有效幫助家長樹立科學先進的育兒理念,掌握積極正面的教育方法。
3.?拓展活動“2”——家長俱樂部+戶外拓展活動。作為孩子一生中首要的啟蒙教師,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為了幫助家長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學校還成立了家長籃球俱樂部、家長舞蹈隊、家長羽毛球俱樂部等,由家校共育中心定期組織家長到校參與活動。此外,家校共育中心還定期組織家長到戶外拓展基地參加團隊拓展活動,為家長提供自我提升、相互學習的平臺,幫助家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二)資源取向的心理輔導與家校溝通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在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問題根源多數(shù)來自于家庭。生態(tài)學模型中有兩個基本觀點:第一,求助者的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個體內部,而且也存在于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系統(tǒng)或情境之中;第二,當今咨詢實踐存在著這樣一種變化,即將關注點從個體的病態(tài)轉向求助者本身的潛力、資源和應對技能。因此,在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中,我們的輔導方向也逐漸從問題取向轉向資源取向,不再只關注學生問題的原因,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用積極關注和尊重的態(tài)度傾聽孩子的故事,通過靈活的提問,挖掘孩子內在的資源與優(yōu)勢,鼓勵孩子運用內在的力量去解決問題,積極面對生活。
同時,我們也非常關注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將家庭系統(tǒng)作為孩子問題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輔導個案小張是一名初二女生,性格外向而倔強。小張媽媽反映孩子最近沉迷手機,與孩子發(fā)生了劇烈的沖突。老師了解到媽媽是一位全職母親,本身脾氣較為急躁,常因小張的一些瑣事打罵她。在與小張的談話過程中,老師也發(fā)現(xiàn),孩子沉迷手機實際上是對媽媽“干涉太多”的一種無聲反抗。于是老師與孩子進行談話,引導孩子體會與媽媽沖突之外的“溫情時刻”,調動孩子內在的資源積極面對目前的問題。同時,老師引導家長不要只關注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更多要關注自身的成長,給彼此一些空間,減少對孩子的指責,做好自身情緒管理,學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與咨詢,小張與媽媽的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沉迷手機的問題也自然而然消失了。在這個案例中,心理老師運用資源取向的輔導方式,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調動家長資源,引導家長的注意焦點從孩子的“病態(tài)”轉移到孩子的優(yōu)勢與發(fā)展?jié)撃苌稀?/p>
(三)挖掘家長資源,促進家長與師生共成長
學生家長來自不同的行業(yè),其中不乏行業(yè)精英、道德模范等有著豐富人生閱歷和廣泛愛好的家長代表,因此學校開設了“家長秀課堂”的社團活動,邀請優(yōu)秀家長走進課堂為學生授課。學生在課堂中學習了健康急救、手工制作、中外文化等豐富的知識與技能,實現(xiàn)了課內與課外、學習與實踐、系統(tǒng)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鏈接,更主動、更積極、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每月還會對優(yōu)秀家長的事跡進行報道,宣揚正能量,為學生與家長樹立正面的榜樣。
綜上所述,以資源取向為理念指導的家校共育新途徑,充分挖掘家長內外在的資源,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lián)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力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寮步中學)
實習編輯?向睿涵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