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同市博物館館藏宋龍泉窯瓷器鑒賞

      2021-08-09 11:00:08盧蕾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1期
      關鍵詞:宋代

      盧蕾

      摘 要:龍泉窯是我國瓷器歷史中最為長壽的民窯系統(tǒng),它以其獨特的風格、絕美的釉色展示著不同時期人們對于審美和實用的追求。北宋時期的龍泉窯瓷器以日常用具碗、盤、壺為主,器物類型并不多,底部修坯平滑,常見以刻花進行裝飾,特點是厚胎薄釉。南宋是龍泉窯鼎盛的時期,這期間燒造的瓷器通體施以青釉,器物整體瑩潤通透。文章從大同市博物館館藏宋代時期龍泉窯瓷器入手,結合宋代各時期龍泉青瓷的形制及特征,對其胎釉、紋飾、造型等方面進行賞析。

      關鍵詞:大同市博物館;宋代;龍泉窯青瓷;爐;瓶;豆

      在我國瓷器發(fā)展的漫長歷史進程中,宋代之前各個窯口燒造的瓷器主要是青瓷。龍泉青瓷是在宋代登上歷史的絢爛舞臺的,并以古樸溫潤、深沉典雅的性格占據(jù)著瓷器史上的主導地位。

      1 大同市博物館館藏宋代龍泉窯瓷器

      1.1 宋龍泉窯弦紋瓷爐

      三足香爐是由商周時期的青銅鼎演變而來,是一種禮器。南宋時期仿古風潮盛行,燒造出了很多仿照古代器物樣式的瓷器,多為禮器,其中香爐、花觚等器物居多。影響著這一種風潮發(fā)展的因素,一是受到當時上層統(tǒng)治階層對于美的理解和要求,二是宋朝在靖康之變發(fā)生后不得已南遷建都,此時的朝廷需要大批禮器用于祭祀活動,而青銅器受到種種條件限制無法制作,只好燒造形制類似的瓷器。這些仿古禮器多用于祭祀祈福、陳設。大同市博物館收藏的宋龍泉窯弦紋瓷爐就是其中一類(圖1)。該瓷爐仿造禮器奩的造型,奩式爐又稱“樽式爐”,其形式與漢代的桶形樽、奩很相似。

      這件宋龍泉窯弦紋瓷爐1953年出土于大同市西南郊周家店村,口徑13.5厘米,高6.5厘米,底徑5厘米,爐口寬敞,直腹,圈足邊緣有三獸足,三足與圈足在同一平面,起到穩(wěn)定器身的作用。圈足著地處沒有施釉,爐內底有大量鐵銹斑(圖2)。器身外壁凸起三周弦紋,水平分布于器身。朱伯謙在《龍泉窯青瓷》一書中所寫到的“在爐上主要是在樽式爐的腹部等距離地飾寬弦紋三道”,描寫的就是這類器物紋樣。弦紋是古代陶器及青銅器的裝飾紋樣之一,樣式特點為刻畫出一條或多條平行的線條,排列在器身的外壁上。這種紋飾是古器物上最簡單的一種傳統(tǒng)圖案,最早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后流行于商周時期。以瓷仿古,既借鑒了青銅古器的造型,同時在質感上又褪去了銅器的凝重感,在線條和色澤的映襯下呈現(xiàn)出一種雍容、端巧的氣度。器身通體施以青釉,釉色青翠,釉層光亮,造型古樸大方,這件弦紋瓷爐以釉色取勝,頗具秀逸之氣,是非常難得的一件器物。

      1.2 宋龍泉窯青釉雙耳銜環(huán)瓶

      瓶口徑6.5厘米,底徑5.4厘米,高14.9厘米,陳設用瓷,1955年出土于大同市西南郊周家店。瓶口外敞平展,肩下弧線內收,至頸部以下外撇,鼓腹,圈足,頸部對稱裝飾雙耳銜環(huán),耳、環(huán)、肩銜接的位置均設計鏤空,雖設計雙耳雙環(huán),但沒有累贅的感覺,反而給觀者一種平衡視覺的感覺。腹部裝飾纏枝牡丹紋四朵,腹底部一周裝飾蓮瓣紋。器物通體施青釉,瑩潤通透,暗紅色瓷胎,雖線條刻畫程度較淺,但紋樣非常精美講究,造型端莊大方,簡中有繁,比例協(xié)調,契合著宋時人們的審美理想,是宋代龍泉窯的精品(圖3)。

      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影響著社會各階級。蓮瓣紋作為佛教題材,很快地融入進了中國美術范疇之中,并一路發(fā)展壯大。受佛教和我國對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喜愛,蓮瓣紋在瓷器的紋飾運用上經(jīng)久不衰,宋代的蓮瓣紋相對比其他時期,形狀上更為纖長、消瘦,排列較密。這件器物腹底部所飾的一周蓮瓣紋正是展現(xiàn)了這一特征。器身外壁上的纏枝牡丹圖案有很好的層次感和立體感,牡丹花纏繞的花瓣和自然舒卷開來的藤蔓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器物外壁,將牡丹富貴吉祥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出來。

      1.3 宋龍泉窯青釉蓮花紋豆

      器物口徑15.9厘米,底徑6厘米,高11.6厘米,1955年出土于大同市西南郊周家店。豆斂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外撇,內可見接足痕。內壁裝飾兩朵折枝蓮花紋,內底中心飾一周弦紋。外壁口沿處飾兩道弦紋,上腹部飾一周回紋,下腹部裝飾一周卷草紋。足壁飾兩周凹弦紋。周身施青釉,釉層光亮,釉色勻凈。紋飾清新、自然(圖4)。

      豆是古代盛食用具。田自秉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對豆做了解釋:“豆,是把盤子加一個高足,既便于取食物,又便于挪動?!倍棺钤缙鹪从谛率鲿r代,至宋代時質地已由原始陶發(fā)展到瓷。

      2 宋代龍泉窯青瓷的歷史概況

      龍泉窯青瓷是我國瓷器中的一顆“瓷國明珠”。“中國古陶瓷研究之父”陳萬里先生曾說:“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p>

      龍泉窯是中國瓷器歷史中最為長壽的民窯系統(tǒng),目前主流學術界普遍認為龍泉窯的燒造是從北宋一直延續(xù)到清初康熙年間,時間跨度700余年。宋代莊綽《雞肋編》記載:“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于此。”這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記載有關龍泉窯青瓷最早的文獻。

      趙匡胤發(fā)動兵變建立起了宋朝,他知道“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判上”,所以宋朝開始啟用“文官集團”來治理國家,雖歷盡艱辛,但享國近300年,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這一時期各大名窯相繼登上舞臺,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璀璨生輝,磁州窯、耀州窯、龍泉窯、建陽窯等民窯光華奪目,窯口的爭相開設,燒造技術與日漸漲。民間的需要、皇帝的喜愛、國家的貿易,都在加速著宋代瓷業(yè)的發(fā)展。文人與勞動人民不同的審美情趣相互影響穿插,在中國瓷器的歷史上譜寫出了輝煌的篇章。

      3 宋代龍泉窯青瓷的分期特征

      北宋時期的龍泉窯瓷器以日常用具碗、盤、壺為主,器物類型并不多,底部修坯平滑,常見以刻花進行裝飾,這一時期瓷器的特點是厚胎薄釉,釉層較薄,整體呈一種青黃色(黃中帶綠的顏色,見表1)。發(fā)展至北宋中期以后,龍泉窯自己的風格開始顯現(xiàn)出來,器物類型也增多了,瓶、盤、爐、渣斗等器物開始出現(xiàn),樣式也豐富起來,裝飾上仍以刻花為主。

      南宋時期是龍泉窯的鼎盛時期,這期間燒造的瓷器通體施以青釉,器物整體瑩潤通透。

      南宋時期燒造的青瓷質量有了顯著提高,粉青、梅子青等顏色都是在這一時期燒造成功的,瓷窯的數(shù)量也大大增加。20世紀二三十年代,陳萬里先生開始對龍泉窯進行實地考察,他提到,南宋的龍泉窯有白胎和黑胎兩種類型,但90%以上都是白胎,傳世的黑胎青瓷完整器幾乎不見。這時期瓷窯不僅燒造生活中的各種日用品、文房用品、祭祀禮器、塑像等,甚至還開始燒制鳥食罐這類趣味雅器。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當時龍泉窯的發(fā)展迅速,另一方面南宋時期經(jīng)濟開始突飛猛進,民生富庶,民物康阜,不論是儒士文吏還是平民百姓,都對生活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愿意在瓷器上下功夫。

      4 原料和燒造工藝

      就陶瓷工藝來說,陶瓷的燒造并不像其他手工藝,一技之興衰在于個人,雖也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但在制瓷領域,注重的是口傳身授,師傅與徒弟之間更在于教授,所以徒弟的技術不一定能超過師傅。

      燒造龍泉窯的窯室是一種沿山坡修筑成的龍窯,窯為長方形,由下至上,因臥似龍形而得名。北宋時期,龍窯的窯身修建較長,導致窯室內的氣溫、火候難以有效控制,所以這一時期燒造的青瓷器物釉色偏黃綠。到南宋時期,窯身的長度縮短,更好控制火候,加上匣缽被工匠普遍使用,這時期的瓷器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南宋時期,龍泉窯青瓷有兩種特征,分別是“厚胎薄釉”和“薄胎厚釉”,前文說到的白胎類瓷器多為薄胎厚釉,以石灰堿釉為釉層。這種材料一方面可以經(jīng)受住高溫的燒制;另一方面它的黏性大、氧化比高,能夠在高溫下形成很好的聚攏性,不易流動,因此,釉層可以施厚,器物燒成之后釉面整體光澤柔和,因采用多次施釉、多次柔燒的工藝,釉面的乳濁感有所增強,燒造好的瓷器能夠擁有溫潤如玉的效果。

      早期的厚釉類瓷器多為粉青釉。粉青釉色感上為青綠中帶粉白,略帶乳濁性,有類玉的效果。燒造時溫度要求相對低,只有在弱還原性氣氛下才能成功。胎色上要求白中帶灰,所以在其坯胎中必須要加入一定量的紫金土,用來降低胎色的白度。這類瓷器的燒成溫度為1180~1230攝氏度。

      晚期的厚釉類瓷器更多趨向于梅子青釉,約在南宋晚期。梅子青釉因釉層顏色像青梅而得名,其釉的玻璃化程度比粉青釉稍高,所以燒造時要求胎色的白度便會更高一些,釉面有很強的乳濁感,狀如凝脂,燒成溫度也要高于粉青釉,需要較強的還原性氣氛,燒成溫度為1250~1280攝氏度。

      5 結語

      在中國陶瓷歷史的長河中,龍泉窯以其獨特的風格、絕美的釉色展示著不同時期人們對于審美和實用的追求。龍泉窯青瓷的傳承與發(fā)展、碰撞與融合,形成了悠久奪目的青瓷文化遺產(chǎn)。不論是北宋時期的創(chuàng)燒,還是發(fā)展至南宋時期的極盛,都是中華文明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提倡文化自信的當下,我們更應該堅信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繼承和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技藝,讓中國的瓷器成為世界的驕傲,世代不衰。

      猜你喜歡
      宋代
      生熟無界:羈縻政策視域下的族群互融
      淺談宋代哥窯“金絲鐵線”之美
      臘八粥在宋代汴京的創(chuàng)制及后代的變異
      宋代女子纏足的特點及其成因探析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25:19
      探究宋代翻異別勘制度的現(xiàn)代司法借鑒
      以《全宋詞》為藍本看宋代歌妓詞人及其詞作
      文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52:33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人民論壇(2016年30期)2016-12-05 14:50:11
      淺談宋代瓦子勾欄的興盛及對書會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
      宋代工筆花鳥用線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4:05
      宋代浦城吳氏家族與王安石新法
      仙居县| 泰兴市| 灵武市| 阳曲县| 云林县| 琼海市| 内黄县| 华容县| 长葛市| 张家川| 甘孜| 西青区| 合作市| 丹寨县| 买车| 临安市| 易门县| 丹棱县| 无极县| 汕头市| 岳池县| 泰安市| 慈利县| 中超| 芜湖县| 富民县| 汉中市| 温泉县| 九江县| 绥芬河市| 奉新县| 山东| 井陉县| 安多县| 兴城市| 泽普县| 皮山县| 玉林市| 个旧市| 怀仁县|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