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 葉裕鵬
摘 ?要:目的 ?了解中青年群體健康狀況及其鍛煉現(xiàn)狀,開展如何進行碎片化時間鍛煉可行性調(diào)查分析,并對中青年群體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鍛煉提出可行性條件及方式,以此提出促進中青年群體體質(zhì)健康發(fā)展實質(zhì)性建議。方法 ?以贛州市章貢區(qū)130名中青年群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diào)查方式進行,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結果 ?中青年對于慢性疾病和碎片化時間認知程度不高;少部分人有鍛煉習慣和意識,大部分人鍛煉意識還是比較匱乏,并對于碎片化時間鍛煉的這一概念基本沒有形成;碎片化時間鍛煉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和可操行性。結論 ?中青年群體有很多碎片化時間,可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鍛煉,通過日積月累的鍛煉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鍛煉習慣的有助于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強體質(zhì)、強健體魄。
關鍵詞:中青年 ?碎片化時間 ?體育鍛練 ?群體
中圖分類號:C91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c)-0215-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Taking Exercise in Fragmented Time
ZHU Xiong ?YE Yup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Province, 343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ealth status and exercise statu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How to carry on the feasibility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the fragmentation time exercise, and how to use the fragmentation time to exercise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groups to put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conditions and ways, so as to promote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group physical health development substantive suggestions. Methods ?This paper takes 130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in Zhanggong District of Gan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Results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have low cognition degree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fragmentation time;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have exercise habits and awareness, while most people still lack exercise awareness, and the concept of fragmented time exercise has not been formed; fragmentation time exercise has certain advantages and operability. Conclusion ?Young and middle-aged groups have a lot of fragmentation time, can use fragmentation time to exercise,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exercise can cultivate their exercise habits to help them to establish a good lifestyle, enhance the physique, strong body.
Key words: Young and middle-aged; Fragmentation time; physical exercise; group
碎片化時間,顧名思義,指的是在人們?nèi)粘I顚W習或工作中閑散的、零碎的時間。碎片化時間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普遍存在,但碎片化時間管理卻被很多人所忽視。因此,了解大眾的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情況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地受到學術界的關注[1]。當今中青年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利用好他們的碎片化時間至關重要。
1 ?研究對象
社區(qū)醫(yī)療保健服務需求定性調(diào)查分析中提到,中青年表面上是一群健康人群,他們精力很充沛,身體也很健壯,被認為遠離疾病[2]。多數(shù)年輕人則認為,預防保健是老年人的事,身體健康用不著保健。研究人員曾在一個叫作安貞西里的社區(qū)進行了社區(qū)醫(yī)療保健需求的定性和定量調(diào)查,在小組訪談時,中青年人多數(shù)贊同社區(qū)開展預防保健活動,但這種需求并不是基于他們本人,而是希望有利于家中的老年人,家中沒有老年人的中青年,由于多種原因多數(shù)不愿意參加預防保健活動。針對此情況,該次被調(diào)查的人群為社會上中青年群體的不同職業(yè)者、個體商戶自由職業(yè)者等,共隨機發(fā)放問卷130份,有效回收的問卷為100份。具體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結果
2.1.1 運動頻率
從問題“你平均一周從事鍛煉身體幾次”來看(見表2),一周鍛煉5次以上的為27人,占總數(shù)的27%(以44歲之后的中青年為主)。絕大部分的是一周鍛煉1~2次和基本上不鍛煉,人數(shù)分別為32和28人,占總數(shù)的32%和28%(以44歲之前的中青年為主);其次則是3~5次的,人數(shù)在13人,占總數(shù)的13%。
2.1.2 鍛煉項目
從體育鍛煉的項目來看(見表3),更多的人更偏向于走路和跑步這類簡單經(jīng)濟的運動[3],因為鍛煉氛圍同樣也包含從眾現(xiàn)象(從眾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種社會心理現(xiàn)象,用心理學解釋,從眾就是指個體在社會群體的影響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行為的心理現(xiàn)象,比如“隨大流”就是典型的從眾現(xiàn)象)在里面。在鍛煉這一氛圍中,其他人會模仿大部分人所做的運動,這就導致很多人愿意借助特定的場地和一定的器械來進行體育鍛煉[4]。
2.1.3 碎片化時間鍛煉的意愿與方式
從是否愿意用碎片化時間來鍛煉的問題回答來看(見表4),不肯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鍛煉的有一半以上,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1)大家對于碎片化時間的這一個概念不是很清楚。(2)很多人更喜歡長時間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長距離跑步等,并不喜歡只鍛煉一小會兒。(3)有些人則認為短時間的鍛煉運動效果不明顯。愿意用碎片化時間鍛煉的人,原因可能是體育鍛煉參與度低,沒有固定的鍛煉項目,更容易接受新的鍛煉方式,即碎片化時間的鍛煉[5]。
2.1.4 碎片化時間鍛煉認知情況
通過調(diào)查結果顯示(見表5),對碎片化時間這一概念的了解程度上看,非常了解該詞的沒有;略知一 二的有8人,占總數(shù)的8%,基本上是沒有;不太了解該概念的56人,占有大部分為總數(shù)的56%,為絕大部分;而根本沒有聽說過的有36人,占總人數(shù)的36%。由此可見,在對碎片化時間了解狀況來看,并不是很普遍,甚至可以說是極少的人知道并且了解。
2.2 分析
對于我國中青年體育鍛煉積極性不高、鍛煉人數(shù)少原因分析,有相關研究顯示,影響中青年的鍛煉有很多方面,個體因素如收入、婚姻、價值觀等,環(huán)境因素比如人文方面(朋友的支持與結伴)、環(huán)境方面(氣候溫度和季節(jié))等,鍛煉活動本身特征因素如運動的形式、強度和場地之類都是影響中青年鍛煉的因素[6]。該文對這一情況也進行了系列的研究,并對中青年鍛煉項目、目的、頻率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得出我國中青年體育鍛煉狀況雖然不容樂觀,但總體上還是往好的一方面發(fā)展。相關人員可以宣傳有關碎片化時間鍛煉的消息與益處,引導中青年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鍛煉,工作之余勞逸結合,從而達到增強體質(zhì),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好習慣[7]。
3 ?結語
總之,我國中青年體育鍛煉參與度低下是導致其健康狀況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碎片化時間鍛煉是很不錯的一個方式。據(jù)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國運動醫(yī)學協(xié)會ACSM的一項研究表明,鍛煉身體有效的時間為至少30 min,或單次8~10 min,累計每天至少30 min的中等強度及以上的體力活動,即可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只要將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很好地利用起來用于鍛煉,就一定可以達到CDC和ACSM推薦的每日體力活動量,達到健康促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昕光,魏志清,曹華,等.碎片化時間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管理[J].高考,2020(6):43.
[2] 劉海平,汪洪波.“大健康”視域下中國城市社區(qū)“體醫(yī)融合”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的構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6):492-498.
[3] 劉菁,李小冰.健康意識對我國體育產(chǎn)業(yè)的影響[J].體育科技,2004(4):16-19.
[4] 薛云.全民健身下的居住區(qū)體育健身場所的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10):18-19,145.
[5] 許瑞.全民健身視域下“328運動模式”推廣途徑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6):39-40.
[6] Lindgren,Annerstedt,Dohsten."The Individual at the Centre"—a Grounded Theory Explaining How Sport Clubs Retain Young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2017,12(2):213-214.
[7] 孫浩,孫殿恩,呂峰,等.全民健身與休閑體育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J].黑龍江科學,2020,11(23):130-131.
①作者簡介:朱雄(1997—),女,本科,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
通信作者:葉裕鵬(1990—),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tǒng)體育,E-mail:59519985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