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 邢燁 何源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雖然教師努力授課,但部分學生仍不太重視。筆者通過課堂試驗,分析學生課堂問卷,以及試驗結束后的成績差距,探討如何成就翻轉課堂教學改革,解決相關問題,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任務。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翻轉課堂? ?立德樹人
一、思政課堂現(xiàn)狀
(一)思政課改革的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下面簡稱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2]。堅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但作為立德樹人重要載體的思政理論課,在高校仍面臨一些困境,因此迫切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革。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難點和困境
思政課是面向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學生數(shù)量眾多,這對數(shù)量有限的教師而言是龐大的教學任務與教學壓力,學校不得不采取大班化教學,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受到限制。
思政課除了需要應對教學挑戰(zhàn)之外,還面臨來自學生的挑戰(zhàn)。信息時代,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內在需要快速改變。如果思政課不能與時俱進,那么一些學生很可能會因為認識不足或覺得課程無用在主觀上淘汰思政課程,具體到思政課堂上,表現(xiàn)為上課玩手機甚至曠課等行為。已有一些調研顯示,學生更希望教師在思政課上推薦一些書籍、視頻、音頻資料,希望教師通過話題引發(fā)思考,在尋求解答中查找資料,互相探討中激發(fā)思索,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進行觀察、總結和思考[1]。
二、思政課堂現(xiàn)狀原因與對策分析
(一)高校思政課課堂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層面
從認知層面來說,因思政課教學體系設置、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形式的單一等多種因素的長期影響,一些大學生對思政課并不重視,認為可有可無。
2.課堂環(huán)境層面
傳統(tǒng)思政課堂教育模式是學生在教師監(jiān)管教授下學習知識,學生多呈現(xiàn)半被動狀態(tài),當思政課匯聚許多小班級上課時,出現(xiàn)教育模式與教育環(huán)境的沖突,在帶來教學方便的同時,也帶來教學挑戰(zhàn)。在大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的控制和監(jiān)管力度難以全面覆蓋課堂,加上一些學生的不重視、從眾效應與責任擴散效應,一部分意志力不足的學生容易做出非學習行為并逐步擴散,如果不參與課堂的邊緣人過多,對課堂發(fā)言與討論就會產生一定抑制作用。
3.學生學業(yè)結構層面
就學生學業(yè)結構層面而言,思政課一直處于從屬于“主課”的“副課”地位,相對于專業(yè)課程,思政類課程在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不夠重要。就授課內容而言,思政課程原本應是一門循循善誘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可為了應試,課程內容漸漸簡化為對知識點與考試技巧的重復背誦,立德樹人的循循善誘慢慢變成了應試背景下的老生常談。
(二)思政課堂現(xiàn)狀對策分析
要想解決當代大學生的思政課堂參與度問題,首先應該了解當?shù)馗咝W生的需求與特點,然后,結合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1.認知角度的調整
認知角度上“不重要”的觀念,來自多重因素和功利化角度的看法。為改變這一觀念,一方面,應對課程體系安排進行調整,以課程參與度等軟性指標作為考核標準,并將考核成績納入學生的評獎、評優(yōu)乃至工作升學的系統(tǒng)考核中。另一方面,應堅持發(fā)展“思政課程”與“課堂思政”相結合,將思政課與專業(yè)課結合。如在醫(yī)學院校中,將醫(yī)德教育與思修教育相結合等,使學生明白思政課程對個人學業(yè)發(fā)展與職業(yè)發(fā)展的意義。
2.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層面,如果僅改變考核而不變授課,那么不過是從一種應試變成了另一種應試,學生的認知不會有太多改變。目前,要想分配小課堂授課或驟然增強教師教學能力都是不現(xiàn)實的,能夠著手改革的即傳統(tǒng)一言堂的授課方式。
翻轉課堂最早由J.韋斯利.貝克提出[3],后經科羅拉多州林地高中的兩位化學教師Bergmann和Sams發(fā)展而成,核心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4](22-27)。近年來,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受到國內外教育研究者的重視,對翻轉課堂與各類課程結合研究的深入,揭示了翻轉課堂對活躍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度、構建學生知識體系有超乎預期的效果。
三、嘗試突破的課堂實驗
前文分析了當代高校思政課遭遇的難點和困境及原因,為突破現(xiàn)實難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筆者嘗試設計相關教學方法改革實驗。
(一)試驗設計
1.實驗對象
實驗以160名醫(yī)學相關專業(yè)的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隨機對照研究。在他們入學時,這些學生被分為4個獨立的教學班。在研究開始階段隨機將兩個班級分為翻轉教學組,另兩個分為傳統(tǒng)教育模式課堂對照組。
2.翻轉過程
實驗課程為思政課之一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為保證試驗效果,兩組小組的課堂教師、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時間表、考試模式均相同。
普通組按傳統(tǒng)課堂方式進行教學。翻轉組教學分三階段完成教學工作,第一階段,由教師根據(jù)網絡平臺上所留視頻和討論做簡單演講,突出教學重點;第二階段,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講,當一個小組發(fā)表完觀點后由其他小組提問,刺激全體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維持課堂基本方向并引發(fā)討論,反復進行5輪—6輪;第三階段,教師總結課堂重點難點,回答學生疑問,升華知識與建構知識體系。
3.考核方法
考核主要分為三個模塊:
第一,對授課教師進行訪談,調查教師對于翻轉思政課程的看法。
第二,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采用自編的由23個贊同度題項與8個滿意度題項組成的,包括學生獲得感、教師表現(xiàn)、課堂吸引、課堂表現(xiàn)、考核模式及課程滿意度六個維度的認可度調查問卷。在課程實驗結束前最后一節(jié)課分別對翻轉組與普通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運用SPSS軟件對翻轉組與普通組學生不同教學模式下的思政課程認可度的差異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進行分析。
第三,學生進行試卷考核并分析。兩組同時考核相同試卷,批改后錄入成績并用SPSS軟件比較不同教學模式下的兩組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二)實驗結果
1.教師訪談分析
授課教師在訪談中表示,翻轉課教學效果遠超預期。在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中,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在翻轉課程中,學生短暫地被迫參與課堂后,開始越來越主動地參與課堂,并自發(fā)圍繞課堂內容展開討論,整體氣氛積極活躍,學生的討論可以觸及一些教師“自說自話”時很難觸及的內容。當教師回答了一些學生發(fā)掘的難點時,甚至有學生會主動為教師的點評鼓掌。這些教學效果在傳統(tǒng)思政課堂是很難達到的。
由此可見,翻轉的思政課教學突破了過去的一些局限,課堂效果顯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師認可度很高。
2.學生的認可度問卷分析
本輪發(fā)放問卷160張,回收160張,回收率100%。其中,實驗組84名學生,對照組76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過去三年的績點進行t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績點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兩組學生學習水平相當,具有可比性。對照組與實驗組性別比例組成無顯著差距。
將問卷數(shù)據(jù)錄入后,首先對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經過Shapiro-Wilk檢驗,31組數(shù)據(jù)均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由于是不同樣本,因此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
傳統(tǒng)授課模式課堂及翻轉課堂各觀點認同度和滿意度的打分均值和標準差情況,除“本門課程課堂中常有同學遲到或曠課”和“本門課程課堂中玩手機或忙其他與課程無關的同學較多”兩項反向題項翻轉課堂打分值小于普通課堂外,其他題項得分均高于普通課堂;贊同度選項中78%選項差異顯著,滿意度選項中75%選項差異顯著??梢哉f翻轉教學模式實驗組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驗組,對教學與課程的贊同度、滿意度更高,簡言之,學生對翻轉課程的認可度更高。
3.試卷考核并分析
為測試課堂實驗的效果,在實驗階段結束后,就課程內容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開展了內容相同的隨堂測試,成績錄入后運用SPSS軟件進行配對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面對相同試卷,兩組實驗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并且翻轉組學生平均總分更高。
由此得出,原來學習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后,在知識把握程度上出現(xiàn)了統(tǒng)計學意義的顯著差異。可以得出,翻轉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把握相關課程內容。
四、結語
根據(jù)對三個考核內容的結果分析,可以看到在六個維度上,翻轉課堂和傳統(tǒng)授課模式課題有較明顯的差異。
在學生獲得感維度上,翻轉組學生對翻轉課堂獲得感的題項自評分數(shù)均與傳統(tǒng)課堂學生在課堂的獲得感自評分數(shù)呈顯著差異,在翻轉課堂下,學生更主動學習,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全面,且翻轉過程的演講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對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及日后個人發(fā)展均有一定益處。
在教師表現(xiàn)維度上,翻轉組與普通組五項相關題項評分中三項未顯現(xiàn)出顯著差異,筆者認為可能有兩方面原因導致該結果,一方面,未參與翻轉過程的傳統(tǒng)課堂學生出于對教師尊重評分較高,因此與實驗組評分未表現(xiàn)出差距,另一方面,可能受教師對翻轉過程還不夠熟悉與思政傳統(tǒng)刻板印象的雙重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思政教師課堂表現(xiàn)的認同度,同時現(xiàn)階段尚有進步的空間。
在課堂吸引維度上,翻轉組對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吸引力評價高于對照組學生對傳統(tǒng)課堂的評價,且大部分題目均呈顯著差異,可以說翻轉課堂教學法可以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學生更愿意在翻轉課前花時間進行預習工作,在線下課程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且學生們更傾向于將來繼續(xù)以翻轉的形式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
在課堂表現(xiàn)維度上,數(shù)據(jù)證實,除部分反向問題外,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對自我的課堂表現(xiàn)力題項評分多趨于“不贊同”至“一般”之間,翻轉課堂教學中評價多趨向于贊同,且兩者差距在大部分問題上均達到顯著差異水平。充分說明,翻轉思政課課堂中的學生表現(xiàn)更好,學生能夠主動與教師對話,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遲到早退課上玩手機等現(xiàn)象也得到了一定改善。正因為全程主動參與,在課程結束后翻轉課堂組學生仍能夠相對完整地回憶課程內容。
在考試考核維度上,翻轉課堂教學法可以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提高考試成績。
在課程滿意度維度上,數(shù)據(jù)證明,翻轉課程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傳統(tǒng)LBL課堂評分。除部分題項因對教師尊重,傳統(tǒng)課堂與翻轉課堂評分均較高外,其他題項皆達到顯著差異水平,且大部分題項呈顯著差異,可以說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表現(xiàn)及學生自我表現(xiàn)等各方面切實提高了學生對該課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法可以有效增強思政課堂的吸引力與提高學生的課程滿意度,使學生課堂獲得感更強,并使學生對自己及教師的課堂表現(xiàn)更滿意,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可見,翻轉教學能夠較好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法的困難,讓學生在自主自愿的課堂環(huán)境中更好地接受知識,教師也可以更全面地傳授知識。相信隨著兩者結合的不斷深入,翻轉課堂教學法終將打破對思政課的一些錯誤認知,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姜玉梅.在MOOC和“翻轉課堂”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4).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新華日報,2019-3-19(1).
[3]Baker J W.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on the Side[C]// 2000.
[4]Bergmann J, Sams A. Remixing Chemistry Class: Two Colorado Teachers Make Vodcasts of Their Lectures to Free up Class Time for Hands-On Activities[J].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008(36).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思政專項)“敘事視角下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2019SJB074)。
通訊作者:邢?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