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春江月夜的清新雋美,讓人復(fù)看竟不生厭。其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diào),更是讓人有著如沐春風(fēng)之感?!肮缕獕喝啤?,飽含了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春江花月夜》的贊譽(yù)。其美,自然美不勝言。景美、情美、理美,無疑讓此詩升華到了更高的境界。文章試從其傳達(dá)出來的三美、構(gòu)思與筆法、文學(xué)地位等方面來賞析。
關(guān)鍵詞:《春江花月夜》 三美 孤篇壓全唐 賞析
一、景、理、情交融相生,堪稱美之三絕
(一)景美,賦予景物以靈動之感,構(gòu)造渾然天成的畫卷 “一切景語皆情語”a。王國維先生在其文學(xué)批評著作《人間詞話》中如是寫道,用在對《春江花月夜》的品評中亦是如此。開篇一句“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共”一“生”,賦予了這江潮和皓月以靈動的生命,“共”字,有人類間相互協(xié)作、同舟共濟(jì)之感,“生”字,甚是加深了二者間的情感,頗有些同生共死之意味,凸顯了潮水和明月不只是在同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圖中,二者還被擬人化了,有了人類間心心相惜之感,其遣詞造句可見一斑。此外,在皓月的照耀之下,水波閃耀了千萬里,何處的春江之上,缺少明月的照撫呢?仿佛整個天地都被明月和春江所籠罩,江水圍繞著遍布花草的郊野,纏綿婉轉(zhuǎn)地流淌著,更是把江水和郊野的纏綿悱惻之情蘊(yùn)藉其中。江畔淺處的白沙與月色相互交融為一體,竟不能分辨,仿佛這一切景物在張若虛的丹青妙手之下,都是這般的靈動纏綿。
春、江、花、月、夜,這五大意象無一不是絕美之景,可若是將這些意象置于一處,不免讓人無從下筆,難以把握?!拔恼挛芰⒁?,方能造境”b,此為林紓先生所以為。而張若虛便是用了立意造境之法,將如此絕美之意象,變幻成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圖。其立意的方向,便是情,一雙戀人的情意綿綿,不一定是濃情蜜意,但必定是心心相惜。由此,潮水與明月、江流與芳甸,皆被注入了生命力,成為有情之人,這一幅畫卷,也更是毫無違和之感?!梆罩泄略螺啞?,這其中一“孤”字,看似毫無征兆地打破了這美境,實則引出下文的哲思,也為這一畫卷增添了一抹殘缺之美。
(二)理美,哀而不傷,引人無限遐思 這絕美畫卷,不免讓人沉醉。可抬頭一望,一輪孤月引得“我”思索,江邊上何人最先見著這明月,江上的月光又何時照撫著人?由此有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千古名句。人類一代又一代的不斷更迭,沒有窮盡,而江月一年又一年卻只是相似。雖然也有人生易老、時光易逝的感慨,但更傳遞出人生的豐富多彩是江月所不能比擬的。人生雖短暫,但貴在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同,人生也更豐富,而又因人類一代代的不斷更迭,竟也能和江月一樣長存于世,這正是人生的神奇之處。此情此景,“我”又在思考:不知道江面之上的月兒等候著何人,只看見長江源源不絕地送走東流之水。“我”亦生發(fā)出一顆好奇之心:月亮難道也在等待著它的心上人嗎?此處的“但見長江送流水”,不明是寫“我”見還是月之所見。筆者在此處更傾向于月之所見,月亮在此處已度過了“人生代代無窮已”這樣年復(fù)一年的歲月時光,照過了一代又一代人,卻只能望著長江歡送這流水,心中受著折磨,卻不能和心上人相見,不免五味雜陳涌上心頭,原來,這月兒也是那癡情郎。
文章末了,“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頗有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之意,不知曉有幾人能乘著這月色歸家,落月牽動著悠悠情思,好似灑遍了江郊邊的樹林。游子心中羨慕著歸家之人,同時也祝愿著有情人終成眷屬。將個人的離愁別緒上升到了這一類人身上,雖牽動著游子情思,但也為這些人祈禱和祝愿。
(三)情美,兩地相望不相見,終是思念 有情之人相隔兩地,漸行漸遠(yuǎn)。游子如同白云一樣,悠悠飄去,獨(dú)剩女子在青楓江上不勝哀愁?!氨庵圩印薄懊髟聵恰苯柚赋舜丛谕馇∷聘∑嫉挠巫右约皹情w之上的思婦。此情此景,不難想象,游子乘舟遠(yuǎn)去,樓上的思婦憑欄遠(yuǎn)眺,直到那扁舟化為隱約可見的小點(diǎn),不見蹤跡。此時,畫面切回樓中思婦??蓱z樓上的月兒在此徘徊,落腳在思婦的門簾上,卷不去,縈繞在搗衣砧上,亦拂不了。此時的思婦更加心煩意亂,因為這月光讓她思戀起游子。這樣相望而不能相聞的苦楚,讓她想要隨著月光去照耀游子前方的路。思婦欲讓鴻雁、魚龍給遠(yuǎn)方的夫君寄信以表情思,無奈鴻雁奮力飛翔,也闖不出這月華,魚龍潛在水中騰躍,也躍不過這無邊的江水,最終只是在水面泛起層層波紋罷了。
鏡頭再度調(diào)轉(zhuǎn),定格至游子的住處。昨夜夢見花落靜潭,夢醒后感慨春天半數(shù)已過,“我”還不能還家?;洌路鹗窃谠V說著思婦的容顏快要逝去,花落靜潭,又像是猛然之間敲擊著“我”的心,久久不能還家,自家妻子卻只能苦苦等待,不斷地消磨著容顏與青春。游子既有對思婦的愧疚,又蘊(yùn)含著思念之情。長長的江水連帶著春光一起流去,江潭上的皓月又要向西而落了。游子感嘆著時光易逝,天色又要亮了。因思念著妻子,久久不能眠的心情,已成為常態(tài)了?!绊偈癁t湘”暗示二人分隔兩地,水遠(yuǎn)山遙,游子越是乘舟前行,二人越是相隔遙遠(yuǎn),描述了游子為了仕途,或為了理想抱負(fù)不得不遠(yuǎn)行,卻又不舍心上人的矛盾心理。結(jié)尾之處,羨慕而又祝愿著能回家團(tuán)聚的游子。如此情真意切,心心相惜的游子與思婦,確為人間的一樁美談。沒有赫赫地位,亦沒有濃妝艷抹,只是娓娓道來,卻能引人共情。
二、構(gòu)思巧妙,筆觸精湛
(一)結(jié)構(gòu)層次鮮明,巧用蒙太奇手法 提筆“春江潮水”,描繪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絕美畫卷,澄澈空明,將種種美景巧妙點(diǎn)綴,結(jié)成了一幅有機(jī)整體的意境。其二,由“孤月輪”引發(fā)“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進(jìn)而引人思索,余味無盡。其三,由“白云”“青楓浦”給我們帶來凄美的愛情故事。游子、思婦,相隔兩地卻不相聞,也牽動著我們的情思。如此由景入理,再由理寫情,情景理交融共生,引人無限想象。
在講述凄美愛情故事過程中,巧妙地運(yùn)用了蒙太奇思維。鏡頭先分別拍攝兩地相隔的“扁舟子”和“明月樓”,傳達(dá)遙思之情,接著,轉(zhuǎn)向思婦,講述了思婦拂月月還來的思愁別緒,以及欲托鴻雁、魚龍寄情的無奈。最后,鏡頭反向調(diào)轉(zhuǎn),來到游子的住處,夢中花落靜潭,徹夜無眠,情思灑滿了江郊的楓樹林,以上帝的視角,來講述故事,在當(dāng)時可謂新穎獨(dú)特。
(二)月照思婦,同命相連,筆觸精湛 “不知江月待何人”,月兒也在企盼著他的心上人,年復(fù)一年,卻不相見。而恰好,憑欄眺望的思婦也在等待著她那乘舟遠(yuǎn)去的夫君,可謂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月色徘徊在樓上,照著離人的妝鏡臺,落在門簾,又照撫在搗衣砧上。他本想給這同命相連的思婦一絲慰藉,可思婦卻不解其意,只是想要將其卷去、拂去。后來,思婦好像明白了月的心思,便欲隨著這月光一同流去,照亮夫君的前路。這樣望月懷人的筆觸,與詩仙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有異曲同工之妙。與李詩不同的是,張詩不僅將月擬人化了,更是在隱隱約約中透露出他是一個癡情郎,不免讓人贊嘆其筆觸之精湛。
三、何以“孤篇壓全唐”
(一)詩風(fēng)清麗自然,洗滌了驕奢綺靡的宮體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c。晚清文學(xué)家王闿運(yùn)如是評價。張若虛為初唐人,而初唐又是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頗為重要的過渡時期。齊梁的宮體詩盛行綺靡之風(fēng),向來被稱作“妖體”“淫詩”,甚至是“亡國之音”,而這種詩風(fēng)在初唐依然余音未絕。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可謂很大程度上凈化了這種風(fēng)氣。一幅清新雋美的春江月夜圖,追溯人生宇宙源頭的哲理以及描寫相隔兩地的有情人,其辭藻清新脫俗,沖刷了以往的那些空洞、艷麗的脂粉氣。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也代表著初唐不斷走向興盛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此詩也是唐詩開端的代表作之一。
(二)以“理”服人,頗有大家風(fēng)范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d。聞一多先生這樣評價道。如此高的評價,筆者認(rèn)為,是以“理”服人的緣故。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李煜的“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皆為感時傷懷之作。而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同是感慨時光易逝,卻不落窠臼。其對人生源頭的追問,不禁引人陷入深思。而又以人生代代更迭、無窮無盡來回答困擾了多少文人志士的人生問題。以人生的不斷更迭和豐富多彩的經(jīng)歷,來應(yīng)對宇宙的無窮無盡。
在情思方面,更是以“理”服人。哀婉凄美的愛情故事,雖無艷麗辭藻,但其用詞恰到好處。講述了平凡百姓的普通事——“游子與思婦”“思念與盼歸”,更能引起眾人的共鳴與共情。文章結(jié)尾,“不知乘月幾人歸”,雖有對歸家游子的羨慕之情,但更多的是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愿。足見其胸襟博大,頗有大家風(fēng)范。
四、結(jié)語
古往今來,多少文學(xué)大家對此詩有極高評價,足以見其文學(xué)造詣之高?!洞航ㄔ乱埂罚徊靠缭綍r空的曠世佳作,讀來使人心靈澄澈,意猶未盡。景、理、情交融之美,賦明月以生命,并巧用蒙太奇思維囊入相思之情,造就了其“孤篇壓全唐”之譽(yù)。其清麗之筆更是凈化了當(dāng)時的綺靡之風(fēng),亦是其魅力所在。在當(dāng)今,依然是值得我們?nèi)グ葑x學(xué)習(xí)的。
a 王國維著,劉峰杰、章池集評:《人間詞話百年解評》,黃山書社2002年版,第282頁。
b 張恩普、任彥智、馬曉紅:《中國散文理論批評史論》,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版,第358頁。
c 王簡編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編》 (第3輯) 《湘綺樓說詩》,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10頁。
d 聞一多:《唐詩雜論》,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頁。
參考文獻(xiàn):
[1] 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作品選(第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李青云.江月照千秋 孤篇壓全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解讀[J].鄂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13,20 (3).
[3] 王麗芳.情境教學(xué)法在大學(xué)語文古典詩詞教學(xué)中的運(yùn)用——從《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談起[J].陜西教育(高教),2020 (8).
作 者: 唐雪,西南科技大學(xué)文學(xué)與藝術(shù)學(xué)院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生。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