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霖
摘 要: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高校課程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途徑。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美術教學變得生動靈活,學生學習興趣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從而高校美術教學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也符合新時代教學發(fā)展理念。多媒體技術解決了高校美術教育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給高校美術教育帶來了一系列重大變革,讓高校美術教育變得更加有趣,對高校美術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校;美術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發(fā)展方向。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技術,近年來產生了令人矚目的效果。我國對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研究,大多以多媒體課件為研究對象,研究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優(yōu)缺點和策略。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教師口傳身教為主,利用課堂提問、課后作業(yè)、隨堂考試等手段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而在教學中加入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問題,比如師生互動性差、學生興趣不高等。在多媒體技術在高校美術教育的應用前景方面,很多專家認為,該技術涵蓋面廣,其智能化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Γ哂辛己玫膽们熬啊?/p>
一、高校美術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手段單一
教學手段一直都是廣大教師研究的重點領域,教學手段也會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fā)展逐步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我國高校美術教學涉及面較廣,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紛繁復雜,因此,有些高校仍然以講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仍然延續(xù)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理論講解占據(jù)大部分課時。即使有些教師能夠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圖片、視頻等,但是,結合手段過于模式化,再加上課堂教學內容枯燥,依然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在期末考試中應付了事,課堂效果不理想[1]。
(二)學生學習方式仍然以機械記憶為主
在美術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學習中仍然以機械記憶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并且在期末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在短暫的時間內進行大量記憶,這樣,即使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成績,在考試結束之后也會很快遺忘。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通常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內容,很少在課后復習。部分教師在學期末分享測試的重點、難點,學生在短時間內機械記憶以應對考試。而美術課程應是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其情感、綜合能力的課程,如果以僅以取得好的考試成績?yōu)槟康?,那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身心發(fā)展造成不良的影響[2]。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單一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在很久以前就引入課堂,但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多媒體僅充當顯示器,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其作用。例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教學課件,這種交互式課件的格式是單一的,并且都可以通過單擊鼠標來操作。這種單一的操作方式有以下兩點缺陷:
1.教學輔助課件缺乏互動性
多媒體輔助課件以幻燈片的形式出現(xiàn),交互效果較差。例如,對于某些教育軟件和教育網頁,學生可以單擊上方的按鈕查看相關內容,計算機根據(jù)學生的偏好推送一些學習內容。但是,這種學習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為圖像,教育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同,但教學效果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3]。
2.互動形式單一
單一形式的互動會使學生感到無聊。當學生第一次遇到交互式課件時,他們會因為新鮮而積極地學習。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鼠標進行教學,學生的新鮮感會逐漸消失,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育效果大大降低。
(四)教學內容選擇缺乏針對性
數(shù)字技術具有較強的信息集成能力和交互性,但尚未在大學美術教育中得到合理利用。此外,由于信息的爆炸式傳播,“淺文化”變得流行起來,這不僅削弱了大學美術教育的有效性,而且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并降低了他們的審美能力[4]。隨著網絡信息量的不斷增加,人們接收信息變得更加便捷,但互聯(lián)網讓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快速的同時,也讓原本條理清晰的長篇文字變成一種“文化快餐”,爆炸般地在互聯(lián)網上快速傳播。網絡上信息量很大,并且上一個信息和下一個信息之間沒有嚴格的邏輯關系。大學生與互聯(lián)網的接觸最多,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許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閱讀經典作品的耐心。在一些調查中,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不愿閱讀與美術有關的書籍,對深層次的閱讀失去興趣,同時,網絡上的一些低俗內容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逐漸降低了他們的審美水平。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化策略
(一)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結合
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模式有很多弊端,但部分大學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因成本低廉很受歡迎,資金充裕和資金不足的大學在之前都傾向于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而將數(shù)字多媒體互動教育模式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相結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大學美術教育的教學效果。將多媒體技術放入高校美術教育課堂之中,可以把傳統(tǒng)教學的過程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多媒體技術式的教學,在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可以先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引導,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親身體驗一下。多媒體課件一開始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會引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好奇心。在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后也可以加入多媒體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互動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引導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第二個部分就是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在學生產生興趣的時候,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給學生講解深層次的知識,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5]。
(二)教學方式個性化,因材施教
在大學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模式中,一位教師要面對多位學生進行教學,這對于教師而言,很難知道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是什么。而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來安排教學內容,并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通過整合課程內容來建立學生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庫包含每個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jù),包括學生花費了最長學習時間的那部分內容,還可以分析每個學生的喜好和學習狀態(tài)。通過這種數(shù)據(jù)積累和分析,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課件可以根據(jù)每個人的學習狀態(tài)提供相應學習內容。比如翻轉課堂就是以網絡形式授課,當學生在多媒體上完成學習和作業(yè)時,該網絡平臺會智能地收集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向教師提供反饋,以便教師可以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6]。
(三)將多媒體技術與MOOC相結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美術教育是人類文化活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產物,它以美術文化為內容,包含美術相關知識、技術等,以視覺美術為媒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美術文化。大學的美術教育側重于美術的本體論和工具性,即培養(yǎng)學生美術技能,并傳播美術知識和審美文化。在信息時代,大學美術教育應擺脫傳統(tǒng)美術課堂的束縛,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眾所周知,人們的視覺閱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視覺感受的便捷性,決定了由視覺形象所傳達的信息,比文字更易于接受。美術本身是一個讀圖和繪圖的過程,即使沒有相關的基礎知識積淀,但與生俱來的視覺讀圖能力與生活經驗的結合,使得人類能夠在美術圖像中獲得或多或少的信息。美術MOOC通過使用圖片、文本、視頻等,呈現(xiàn)出教學的特定內容,教師可以獲得信息交互平臺和大量可用于沉浸式學習的學習材料。例如,有些學生想聽著名教師的演講,但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獲得相關的教學資源,MOOC的出現(xiàn)就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需要自行學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鍛煉了自學能力,這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7]。但是在多媒體MOOC內容的選擇上應遵循精簡有效原則,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目的應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可以自主學習,而不是將所有的教學內容不加篩選地一一呈現(xiàn),直接灌輸給學生。如果多媒體MOOC資源呈現(xiàn)了太多的內容,學生反而會無所適從,甚至會過于依賴MOOC給出的答案,降低學習能力,削弱學習效果[8]。
三、結語
多媒體技術的數(shù)字化特征豐富了高校美術教育的內容,多媒體技術的多通道特征增強了高校美術教育的效果,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特征加強了高校美術教育過程中的信息交流。切身體會要比被動地聽與看更生動有趣,自主學習要比灌輸式的教學更有效果。多媒體技術可以讓高校美術教育變得更加有趣,對于高校美術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未來,多媒體技術必將會在高校美術教育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柴紅霞.高校學科教學美術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探討[J].中國包裝,2020(9):66-71.
[2]甘泉.高校美術教學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新一代,2020(19):250.
[3]侯穎慧.高校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J].濰坊學院學報,2020(5):87-91.
[4]李膺民.“互動模式”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26):110-112.
[5]林碧珠.微信社交軟件滲入高校美術實踐課程教學探索[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增刊1):143-146.
[6]侯毅凡,郭曉婧.論多媒體技術在高校美術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20(2):157.
[7]肖立軍.論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113-116.
[8]繆虹,張敏,周立偉.高校美術課線上教學與線下實踐的互動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0(8):43-45.
作者單位: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