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fēng)
盡管人人都知道,每個人都將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便會死亡,但內(nèi)心或多或少都不愿承認自己也要受這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會生病、衰老,總有一天也會走到人生的盡頭,直至離開。
筆者是一名退休教師,今年已78歲,我2019年初與老伴兒因疾病纏身,兒女們又工作繁忙或定居國外,均不在身邊,生活萬般艱難,多次請保姆或小時工,均因種種原因而辭退了,我們不得不入住了北京一家養(yǎng)老院,未曾想到,老伴兒才住養(yǎng)老院幾個月就去世了,我的悲痛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偶然從朋友那里得知在我老伴兒去世的十幾天前,我兄弟姐妹中唯一健在的大姐也去世了,我的淚水一下子從眼眶噴出,為什么我最親愛的兩個人只隔幾天就扔下我而去了呢?過了很長時間后,經(jīng)過女兒及生活圈的朋友的不斷勸慰,我的心情才逐漸好轉(zhuǎn)些,但在夢境中仍經(jīng)常出現(xiàn)他們的身影,或者從夢中突然驚醒,好像他們就在我身邊……
其實,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可以說是與生俱來,只不過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和存在而已。從人類的進化來講,對于未知事物保持恐懼,并不是一個缺點,而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人死了,感知覺活動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沒有人知道死亡以后會是怎么樣的。對死亡的未知,也是人們會對死亡產(chǎn)生恐懼的原因之一。對死亡的恐懼自有人類即存在,從古代皇帝尋找長生不老藥或者食用煉金術(shù)士給提供的所謂的仙丹中窺見一斑。
當(dāng)前,打著“包治百病”和“延年益壽”等旗號的保健品販賣者,正是利用了人們尤其是老年人恐懼死亡的心理大行其道。殊不知,從來沒有什么長生不老的仙丹。在害怕衰老和恐懼死亡的心理狀態(tài)下,老年人不能理性判斷,采取一種非理性、非邏輯的思維方式對待自己的生活,看待周圍的事物和其他人,被一些魚龍混雜的保健知識所騙,把購買一些所謂功能強大又不甚詳焉的保健產(chǎn)品變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卻不自知。認為相信這些物品可以幫助自己抵御死亡的來臨的觀念可以減輕內(nèi)心的恐懼,而不知恰恰是自己的這些行為將自己置身于死亡恐懼的影響下,使自己的身心更加脆弱。
對老年人來說,距離生命的終點確實更近一些。因此,對死亡的恐懼也比年輕人多些。老年人由于身體各器官功能的減退,常因視力減退而變得消沉,聽覺遲鈍而多疑,動作緩慢反而急躁,記憶衰退更加嘮叨。總之,經(jīng)常自己感覺和不斷念叨“我已衰老了”“我不行了”,但他們的心里又不愿意衰老。這種事實上的衰老和不情愿衰老的心理矛盾的反差,使他們無可奈何又焦躁不安。他們留戀過去又對未來不安,并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也減弱了。少數(shù)老年人還會萬念俱灰,精神空虛,恐懼死亡的心理十分強烈。
另外,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好,但周圍的同學(xué)、朋友、熟識的鄰居相繼去世,難免不勝唏噓,或許自己本來不怕死,但是由于同伴越來越少,就越來越多地感到孤單和寂寞。此外,伴侶、兒女、子孫的親情也讓人戀戀不舍,想到一旦自己死亡便會與這些人永別,對于只有自己一個人即將離開世界,更多了恐懼。
既然已經(jīng)知道了死亡恐懼的原因,老年人該怎樣克服恐懼死亡的心理呢?首先,就是要意識到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興衰的歷程,人生亦不例外。其次,死亡之后,感知覺自然也會終止,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也不再延續(xù),更不存在所謂的“死亡世界”,不必為不了解“死后是怎樣的”而恐懼。死亡雖然會把我們和親人分開,會讓他們悲傷,但是對我們來說,越是能做到安詳和坦然面對死亡,越能減少他們的擔(dān)心,減輕他們的痛苦。作為家屬,尤其是子女,要理解老年人恐懼死亡的心理,并且盡可能多地抽出時間來看看他們,與他們聊聊天,從而減少他們的孤獨感,進而減輕老年人恐懼死亡的心理。
對于每個老年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逐漸學(xué)會思考和選擇自己的有效方式面對死亡。正如西方著名哲學(xué)家、散文家羅素的一篇散文《如何安度晚年》所說的那樣,羅素認為,只有完成了自己該做的一切,臨終時才能處之泰然,如果帶著悔意撒手人寰,怎么不令人悲傷甚至恐懼呢?并提出克服死亡恐懼的方法,也就是說要達到忘我的境界才可以。盡可能少地關(guān)注自己和死亡,拓展自己的興趣,要把更多的精力投放于超乎個人生命的事情,這樣人生就會像一條河,起初很小,被兩岸所緊緊夾住,一旦沖過巖石,躍上瀑布,河逐漸變寬了,兩岸后退了,河水靜靜地流淌,最后不知不覺地融入大海,毫無痛苦地失去了其自身的存在。
總之,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年邁的老人,要以正確而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死亡,要學(xué)會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拿起年輕時的愛好,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到人過了80歲一定要想,到90歲時,我的身體一定還會像80歲時的樣子;到90歲時一定要想,我這么好的身體,活到百歲肯定沒問題!我要做個老壽星!
筆者是個78歲的老人,且身體多病,如雙耳失聰幾十年還患有嚴重的耳鳴,無法與人進行語言交流,只能文字交流或用手機語言交流,給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與煩惱。耳鳴耳聾造成我每天睡眠只有三四個小時左右,椎管嚴重狹窄及腰部骨骼病變,造成我走路非常艱難,早已離不開手杖及輪椅。但我一直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衰老。我從不浪費每一分鐘,讀書、看報、寫作,用微信與眾多學(xué)生、老師、親朋好友聊天,常常忙得不亦樂乎,且收獲極大;我的朋友圈很大,從而收獲了越來越多的溫暖及友情。寫作也讓我有了很大的收獲,一些報紙雜志經(jīng)常登我的文章,給我?guī)砹嗽S多的快樂與自豪。我沒有時間去考慮我多病、耳聾、嚴重失眠、走路萬般艱難,更沒有時間去考慮我老邁了,離死亡越來越近了。我只知道我的明天會更忙碌,更美好!老年人如今趕上了習(xí)主席領(lǐng)導(dǎo)的好時代,偉大的祖國在世界上威望越來越高,在各方面越來越名揚世界,我們比過去任何時代的老人都幸運!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最后,希望我的文章能給老年朋友一些啟發(fā)和幫助,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迎接帶給我們幸福晚年生活的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誕辰百年大慶!
編輯:若愚 woxingzhai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