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畫圖是一種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重要形式,相比于文字,圖畫更加直觀形象,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教學效果。本文從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出發(fā),對畫圖教學的應用進行了一些具體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較有實踐性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畫圖教學;應用策略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和嚴謹的學科,化解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的畏難心理和抵觸心理,需要采取有效的契合小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個性特點的方式,切忌一味灌輸,一味強制學生做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畫圖教學有了更大的實踐和應用空間和機會,需要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充分理解畫圖教學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問題
當前,一些小學六年級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思維依然比較守舊老套,知識上習慣于灌輸,評價上習慣于主觀,方法上習慣于主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些教師由于傳統(tǒng)教學習性的積弊過甚,依舊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照本宣科,搞題海戰(zhàn)術,對于畫圖教學的意義和價值缺乏足夠的認識,畫圖本領不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缺乏深度,數學的嚴謹性和抽象性始終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座大山,致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通過畫圖深入細致地去認識數學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和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二、畫圖教學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畫圖意識
很多學生受教師僵化呆板的教學習性的影響,沒有畫圖意識,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常常通過反復看書和做題來完成,對于這樣的問題,需要教師從提升學生的畫圖意識著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引導和激發(fā),使學生自己認識到看圖的優(yōu)勢和特點,從而養(yǎng)成畫圖的習慣。比如在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劃出一條直線,在直線上標記上0,讓一些學生上臺標記一些整數,分數,小數,讓學生標記之后,教師問學生:哎呀,你們看這一條直線,怎么數字都跑到右邊去了,難道0的左邊就沒有數字嗎?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陷入了思考。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適時引入負數的概念,最后在課堂尾聲讓幾位學生上臺,把負數標記在0的左邊,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畫圖在幫助他們理解負數這個抽象的數學概念上的巨大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能力
畫圖能力不是美術能力,雖然不必要求學生畫得多么漂亮,但是也要有基本的畫圖水平。作為教師,在畫圖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做好示范,讓學生從老師身上學習到畫圖的基本方法,會使用基本的畫圖工具,借此提升學生的畫圖能力。比如在教學“圓的面積”的時候,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教師免不了會在黑板上畫圖,會用到尺規(guī),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師一步一步向學生做出示范,把圓進行均等扇形的切割,在老師演示的過程中,學生也要拿出自己的用具來,跟隨老師在紙上進行畫圖演練,教師一邊演示一邊問學生:都能畫了嗎?都畫好了嗎?沒有問題吧?沒有問題老師繼續(xù)畫了......通過這樣的語言引導,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降低學生的畏難心理,提升學生的畫圖能力。另外在很多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中,學生通常也會面臨一些理解上的問題,對此,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一邊讀題一邊在演算紙上對題目中的數字,比例關系,分數表達等進行繪制,不要求畫的多好,只要學生自己能看懂就行,使畫圖助力應用題實踐。
3.做好學生的畫圖評價
小學生喜歡被贊美。因此在畫圖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一視同仁的原則,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多進行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少給孩子們潑冷水,才能提升學生的畫圖興致。還拿“圓的面積”的求證來說,學生畫完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互評活動,各自說一說誰畫的好,好在什么地方,是干凈還是整齊,是漂亮還是準確,經過學生的投票,教師把畫的最好的學生的作品掛到教師的墻上,讓學生們隨時觀看和學習。對于那些對數學學習興趣不大的學生,教師要通過畫圖教學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必要時候采取一對一,手幫手的畫圖引導,解決學生在畫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當學生的畫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的時候,教師要把他們的作品拿出來向全班學生展示,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4.創(chuàng)造新穎的畫圖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信息技術運用在了小學數學課堂上,比如多媒體,其形象,立體,豐富,歡樂的特點能夠很好的融合畫圖教學,對于教師省去了在黑板上畫圖的麻煩,對于學生也能在更加逼真的充滿動態(tài)感的畫面上促進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達到化難為易的教學目的。拿“比例尺”來說,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圖片給學生們展示一張張地圖,讓學生們尋找比例尺的位置,計算比例尺的長度,在地圖上讓學生依據比例尺去丈量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之后把學生們熟悉的街道,社區(qū),城區(qū)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們依據生活經驗自己去標識出圖上的比例尺,看看誰標記的最準。再比如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時候,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黑板演示會花去很多的時間,效果也往往不大明顯,教學依然是平面的,單一的,而借助于多媒體,教師可以把整個推導過程進行動態(tài)呈現,學生會看到一個圓形被切割成很多個小扇形,很多個小扇形被疊加在一起成為一個長方形,在豐富的圖形變化中,學生對圓形面積公式的內涵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結束語
畫圖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手段,需要教師從學生的數學基礎出發(fā),不斷提升畫圖教學的適應性,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促進交流和合作,改進學生學習心理,使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最終落實到學生身上,化為數學本領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燕春.畫圖教學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20(08):160.
[2]秦瑤.小學數學直觀感知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話,20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