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yǎng)閱讀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對于以后的語文學習和生活交流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當中,不但能夠學到文學知識,陶冶情操,而且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今后的學習、成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課程中滲透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較大幫助。
關鍵詞:語文閱讀;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閱讀當中,學生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影響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如果能在閱讀教育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和樂觀陽光的生活態(tài)度,對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正向的帶動作用,同時能夠使學生樹立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形成迎難而上的決心。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的問題點
1.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凸顯的問題是教師和學生對閱讀課的重視程度太低。認為閱讀是學生天生的本領,不需要額外的培訓和指導就可以形成。
2.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授方法不夠多樣。有教師認為,學生通過自由地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不但能夠學到知識,還可以練就好的作文功底,并沒有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導向性教學。
3.小學生接觸閱讀的時間并不長,失去了老師的指引,較難形成正確的觀念去辨別書籍的好壞。對今后的成長產(chǎn)生巨大影響。
二、閱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語文閱讀的教育和健康心理的培育是兩個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概念,二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小學生通過語文閱讀可以陶冶情操,樹立與書籍中較為一致的價值觀念;還可以提升辨別是非的能力,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閱讀對小學生的認知和思想培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培育是一個思想認知的過程,教師引導小學生明辨是非,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去看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科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沉浸式閱讀”教學方法,將單一的文字形象具體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例如,在二年級的第二課《找春天》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和幾個小朋友一起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尋找春天的場景??梢岳枚嗝襟w展現(xiàn)生機盎然的春景圖,通過找尋春天引導學生要像春天的小草、花兒一樣充滿蓬勃的朝氣。
(二)組織小組活動
閱讀課上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豐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可以采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話劇表演的方式,通過演繹生活場景使學生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的積極態(tài)度,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友好精神,實現(xiàn)心理教學與閱讀課的有機融合。
例如,在“語文園地”練習題當中,有一個看圖編對話是學生第一次去公園游玩,對公園的景觀布局不熟悉,要拿著導覽圖問咨詢處的叔叔阿姨,創(chuàng)編問路相關對話,還要注意與長輩交流時的語氣、措辭。可以將兩人分成一個小組,引導學生自己在練習冊上寫好對話。老師挨個進行指導,如有錯誤或困難及時糾正和提供幫助。在對話完成之后,組織學生分角色進行現(xiàn)場話劇表演。教導學生如何在交流的過程中在語言上展現(xiàn)對長輩的尊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待人接物觀念,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課上教師要做到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及時鼓勵、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心理,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念,由知識到品德逐層滲透,不但要教學文,還要教做人,這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覃海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 語文課內外,2021(7):154.
[2]肖婉玲.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語文課內外,2021(9):137.
作者簡介:游燕(1993—),女,漢族,江蘇泰興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