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翠當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美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將其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相融合,成為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诖?,以國內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切入點,簡單探討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美育滲透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美育;小學音樂;音樂教學
將美育滲透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必要舉措。但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導致美育效果不理想,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美育的作用,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目標。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部分教師教學理念出現偏差,一是沒有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將美育與音樂教學割裂開來。二是部分音樂教師素養(yǎng)缺失,將音樂當作副科對待,教學積極性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課堂教學效果的不理想。另一方面,部分學校音樂課堂開展形式單一,往往以歌曲教學為主,課堂氛圍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無形之中加大了美育滲透的難度。
二、挖掘教材內涵,尋找美育元素
音樂教材作為音樂課程開展的基礎,是美育開展的重要素材來源?;诖?,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深入挖掘音樂教材的內涵,合理利用音樂教材中的美育元素[1]。
一方面,音樂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因素,引導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說唱臉譜》這一章節(jié)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音樂教學與京劇的臉譜文化相結合,在引導學生了解臉譜色彩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弘揚了臉譜文化。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以優(yōu)秀音樂人物的背景故事以及經典的音樂作品作為美育的切入點,開展音樂美育課堂。以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為例,教師在進行《第九交響曲》教學時,就可以從貝多芬的生平入手,引導學生在音樂中學習貝多芬的精神品質,培養(yǎng)學生面對困難不放棄、迎難而上的優(yōu)秀品質。
三、注重音樂鑒賞,促進美育滲透
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與音樂美育教學的開展效果息息相關。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鑒賞的重要性增強音樂的美育功能。
一方面,教師應該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利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照片或視頻作為課堂導入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聯想,為學生享受音樂奠定基礎。比如,在《在中亞細亞草原上》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中亞細亞草原的場景照片,引導學生想象軍隊保護商隊穿越草原的壯觀景象,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民族音樂來開展音樂鑒賞教學,通過不同的民族民間音樂的鑒賞教學,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直觀了解我國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性,加深美育教學內涵。以《賽馬》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以賽馬這一民族習俗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了解蒙古族的特色文化,從而對民族文化有明確的認知,這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美育滲透教學的具體實踐要求。
四、開展創(chuàng)編活動,強化美育體驗
多樣化的音樂作品創(chuàng)編活動是強化學生音樂美育體驗的必要舉措,基于此,就要求音樂教師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去探索多樣的音樂作品表現形式,從而在趣味性教學的過程中提升美育教學效果[2]。
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合唱、對唱等多樣化的音樂演唱形式,培養(yǎng)班內學生之間的默契,同時通過合作的外在表現形式,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音樂作品改編活動,創(chuàng)新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同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改編創(chuàng)意,或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改編,通過這種改編活動,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開拓自身的思維。比如,在引導學生欣賞《胡桃夾子》這一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組為形式來進行《胡桃夾子》的劇情簡化、改編以及表演,引導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領會善良、團結的音樂作品主題,從而強化美育體驗。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將美育滲透融入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是
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實踐措施,也是豐富小學音樂課堂表現形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必要舉措?;诖?,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從挖掘音樂教學內涵、注重音樂作品鑒賞以及開展作品創(chuàng)編活動三方面入手,充分認識到開展美育的必要性,將其與音樂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助力。
參考文獻:
[1]楊宇琴.多點滲透: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策略[J].學苑教育,2021,4(16):91-92.
[2]傅瑋.淺析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0,4(9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