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睿捷
【摘? ? 要】目的論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內容,在翻譯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電影有其特定的觀眾,電影字幕的翻譯也有其固有的特點和標準。翻譯作為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梁,如何將外國電影字幕想要表達的意思準確而生動地傳達給中國觀眾,是字幕翻譯過程中需要特別思考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電影字幕翻譯的特點和目的論的基本原則,然后以迪士尼動漫《花木蘭》的字幕翻譯為例,探討了目的論在字幕翻譯中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目的論? 電影字幕翻譯? 《花木蘭》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05
隨著電影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電影字幕的翻譯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高質量的字幕翻譯對于給觀眾留下良好的印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能夠更好地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在字幕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通常需要靈活運用目的論的三個基本原則。本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字幕翻譯的特點和標準,第二部分介紹了目的論的主要原則,第三部分探討了目的論在《花木蘭》字幕翻譯中的指導作用。
一、字幕翻譯的特點和標準
(一)字幕翻譯的特點
電影字幕翻譯有瞬時性、時空受限性、跨文化交際性、通俗性、口語化等特點。
1.瞬時性。電影與文本的顯著區(qū)別在于文本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讀者可以反復閱讀;而電影的字幕是即時的,要求字幕翻譯必須清晰準確,使觀眾能夠快速了解角色想表達的情感和意思。
2.時空受限性。一方面,電影字幕的出現和消失必須符合角色說話或行動的開始和結束,即時間受限。另一方面,字幕只占電影屏幕很小的空間,即空間受限。要求譯者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傳達出電影角色的情感和意思,因此,字幕翻譯應當是簡潔明了的。
3.跨文化交際性。電影和語言都是跨文化交際活動,不同國家的電影通常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語言也代表著不同國家的思維方式,如何采取兩種文化都能接受的翻譯方式是譯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4.通俗性與口語化。電影是貼近日常生活的一門藝術,為大眾所欣賞,因此表達也貼近日常生活。電影字幕的翻譯必須符合觀眾的受教育水平,要通俗易懂、流暢自然,以平實易懂的語言使其容易被觀眾所欣賞。
(二)電影字幕翻譯的標準
不同于文學作品的翻譯,電影字幕翻譯有其自身的特點。電影字幕翻譯的標準由其自身的特點和以觀眾為中心的原則所決定,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翻譯要簡明易懂。字幕的翻譯要簡明易懂。譯者必須在情節(jié)、語氣和背景的語境中,以簡明的表達和簡單的句式,將源句的確切含義呈現給觀眾。
2.恰當使用翻譯策略。由于電影字幕的時空受限性,譯者應適當采取集中、釋義和刪減策略。難以被觀眾理解且無法通過電影場景補充的信息可以省略;涉及文化障礙的信息可以轉述;若電影的場景已經提供了足夠的背景信息,也可以考慮進行簡化。
3.在跨文化交際中處理文化信息。翻譯就是將文化信息從一種語言傳遞到另一種語言,每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如價值觀、思維方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不同的文化信息對于另一個國家的觀眾來說,有時會不太熟悉,如何處理好電影的文化信息是譯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4.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在字幕翻譯中,傳遞信息是翻譯最重要的目的,但這并不等同于逐字翻譯。翻譯的最高境界是“信、達、雅”。電影字幕的翻譯既要忠實地表達原文的意思,又要體現原文的藝術風格。
二、翻譯目的論的主要原則
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包括三個主要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其中,連貫原則優(yōu)先于忠實原則,兩者都服從于目的原則。
(一)目的原則
根據功能主義翻譯學派目的論,所有翻譯活動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通常來說,“目的”指的是翻譯的交際目的,即“翻譯對譯入語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的讀者的交際功能”。譯者在翻譯時應明確自己的具體目的,并決定采用直譯、意譯或折中的翻譯方法。
(二)連貫原則
連貫規(guī)則是指翻譯必須符合語篇內連貫的標準。翻譯應該是連貫的、可接受的、對目標受眾來說是可讀的。它要求翻譯工作者應該根據目標受眾當前的知識水平、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為他們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翻譯。因此,受眾才會覺得該翻譯是可讀的、可接受的,只有這樣,文化和信息交流才能成功。
(三)忠實原則
在目的論的忠實原則中,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也會隨著每次翻譯活動的特定目的而變化。正因為如此,忠實原則才有別于以往翻譯理論中的“忠實”原則。目的論的忠實原則要求譯者忠實于原文作者,也允許譯者根據目標受眾的情況做出自己的翻譯選擇。
三、目的論在《花木蘭》字幕翻譯中的指導作用
《花木蘭》是美國迪士尼公司于1998年制作的一部動畫作品。它改編自中國古代的漢樂府民歌《木蘭辭》,講述了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英雄事跡。根據電影分級制度,《花木蘭》的分級是G級,即GENERAL(大眾級)的縮寫,這意味著這部電影的觀眾是不分年齡、家庭背景和教育水平的。如果有太多神秘的信息,電影是很難令觀眾滿意的,那么電影的票房將會大大減少。目的論在《花木蘭》字幕翻譯中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運用歸化、習語、流行語和修辭等方面。
(一)目的原則的運用——歸化與成語的運用
歸化與成語的運用是《花木蘭》字幕翻譯中的一個亮點。歸化使翻譯更易被觀眾理解,成語使翻譯更生動形象。
1.歸化。歸化就是對源語言進行本土化。這個是專注于目標語言或目標讀者,以目標讀者習慣的方式傳達原文。
S:Your majesty.
T:啟稟皇上。
S:Send your troops to protect my people.
T:派軍隊保護朕的子民。
S:A single grain of rice can tip the scale.
T:小兵也會立大功。
S:Recite the final admonition.
T:婦有四德指的是什么?
S:Citizens,I bring a proclamation from the imperial city.
T:鄉(xiāng)親們,我從京城帶來皇上諭令。
S:I am ready to serve the emperor.
T:草民已準備為國效勞。
S:Anyone who acts otherwise will answer to me.
T:不從命者,決不寬待。
S:Treacherous snake!
T:最毒婦人心!
2.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短語或短句,大部分都是四字。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和特定的意義。
S:We are gonna turn this sows ear into a silk purse.
T:我要將這平凡的女孩蛻變成窈窕淑女。
S:Primped and polished til you glow with bride.
T:容光煥發(fā)才會人人愛。
S:I will die doing whats right.
T:我為國捐軀,死而無憾。
S:To uphold the family honor.
T:替花家光宗耀祖。
S:This close to impressing the ancestors,getting the top shelf,an entourage.
T:就差這么一丁點,就能揚眉吐氣,讓老祖宗對我刮目相看。
S:Theyre very manly and tough.
T:她們可是不讓須眉的。
S:Tis a woman.
T:她是個女流之輩。
(二)連貫原則的運用——流行語的運用
流行語的運用使電影更貼近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增強了電影的趣味性。恰當使用流行語可以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S:In case I forget something.
T:我怕會臨時出糗。
S:Im doomed, and all cause Miss man decides to take her little drag show on the road.
T:我慘了,都是那個男人婆,干嘛要女扮男裝惹禍?
S:The penalty is death!
T:就只有死路一條!
S:Rise and shine,sleeping beauty.
T:太陽曬屁股了,睡美人。
S:Theres nothing you girls can do about me.
T:你們這些娘娘腔絕撂不倒我。
S:Khanny,baby.Hey,we need a ride.
T:阿汗小親親,搭個便車吧。
S:Your worst nightmare.
T:本大爺是你的噩夢。
(三)忠實原則的運用——修辭的運用
修辭是指使用特定的方式使表達盡可能有效。在《花木蘭》的字幕翻譯中,采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1.委婉語。委婉語指的是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某種文化中的禁忌語。
S:They aredead.
T:他們早就上西天了。
S:Say good-bye to those who knew me.
T:西方極樂等我光臨。
2.排比。排比是將多個結構相似、意義相關、語氣相同的表達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排比使行文有節(jié)奏感,瑯瑯上口,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
S:I am the powerful,the pleasurable,the indestructible Mushu.
T: 威力無比,歡樂無限,且無堅不摧的木須。
3.諧音。諧音是用發(fā)音相同或相近的漢字來代替本字,從而產生辭趣的修辭手法。諧音的運用使翻譯更加有趣。
S:——Order.People,order.
——Id like a pan-fried noodle.
T:——吵,你們吵什么?
——我要炒一盤蔥花蛋。
4.對偶。對偶就是把概念相同或相反的詞放在相應的位置,使它們相互對比或呼應,使句子更有感染力,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
S:You can guess what we have missed the most since we went off to the war.
T:離家萬里,空虛寂寞,心里充滿渴望。
S:He thinks he is such a lady—killer.
T:他癡心妄想,自得其樂。
5.夸張。夸張是對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進行夸大或縮小,以達到一定的表達效果。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強調作者的某種感覺,烘托氣氛,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
S:Im never gonna catch my breath.
T:我氣喘如牛快斷氣。
6.比喻。比喻就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進行比較,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深奧的真理淺顯化。
S:You must be swift as a coursing river,with all the force of a great typhoon.
T:行動快速像江河湍急,破壞力像風暴無情。
四、結束語
電影字幕翻譯具有目的性,目的論可以有效地指導翻譯活動。在目的論的基礎上,譯者還應考慮到受眾的認知水平和文化環(huán)境,以更好地傳達原文的內涵。無論是為了文化的傳播,還是為了商業(yè)價值,電影的翻譯都要注重目標受眾的接受度,只有這樣電影才能進一步打開市場。在《花木蘭》的翻譯過程中,譯者靈活運用目的論的原則,力求讓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能產生與源語的情感共鳴。從這個角度來看,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字幕翻譯是成功的,可以為譯者在今后的翻譯過程中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黃海英,鄧華.淺析翻譯目的論三原則[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1):159.
[3]黃佳燕.從目的論視角探討電影《花木蘭》的字幕翻譯[J].劍南文學.下半月,2011(4):80-81.
[4]黃煜舜.目的論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指導作用——以Flipped中文譯本為例[D].內蒙古大學,2013:27.
[5]皇甫超偉.淺談英語影視劇字幕的特點和翻譯策略[J].青年文學家,2011(09):142.
[6]梁靜壁.電影字幕翻譯的娛樂化傾向——迪斯尼電影《花木蘭》的個案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20):19-21.
[7]柳景榮.從目的論看電影《花木蘭》的字幕翻譯策略[J].電影文學,2012(23):157-158.
[8]吳蔚.論影視字幕翻譯的語言特點及翻譯策略[J].電影文學,2013(2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