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歐耶,今天老師沒有布置作業(yè),沒有比這更開心的事了。因為放學早,爸爸媽媽還沒有下班,我豈不是“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可以隨心所欲地看動畫片、玩平板電腦啦!一進家門,我兩腳一甩,鞋子劃過美麗的弧線,完美落地。然后我飛奔到爸媽的臥室,翻出平板電腦,又從零食柜里找到愛吃的小辣條、薯片和可樂。我捧著這些“戰(zhàn)利品”,跑到客廳的地毯上,開始我的游戲之旅。在長達3個小時的“戰(zhàn)斗”中,我變身成一個英勇的戰(zhàn)士,多次擊退敵人,獲得小組勝利。每局結束后,我都會吃幾根小辣條,幾片薯片,再喝半瓶可樂,打出的飽嗝都是幸福的滋味。沒有作業(yè)的傍晚,真愉快呀!
片段二:今天老師沒有布置作業(yè),雖然我很高興,但還是覺得像沒完成任務一樣,心里空落落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著,回家做點什么呢?回到家,爸爸媽媽還沒有下班,看著電視機端莊地坐在電視柜上,那就先看一會兒動畫片。于是,我和柯南一起探案40分鐘,雖然還想再看一集,但想起爸媽說要保護眼睛,我還是決定關了電視。拿了點小零食,我又來到書房拼樂高。沉浸在樂高的世界,我開心極了。不知不覺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拖了幾個月沒建造完畢的“警察局”,就在今晚7點35分,順利“竣工”。這時,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如實告訴他們今天沒有作業(yè),先看了40分鐘動畫片,吃了小零食,又拼好了“警察局”。爸爸媽媽不但沒有批評我看動畫片,反而夸我時間安排得十分合理,是個自律小少年!
琪姐姐在郵箱中翻到以“今天沒作業(yè)”為主題的兩篇習作,如獲至寶。今天,我不分析習作選段中的寫作技法,而是來和大家談談對“自由”的理解。
什么是自由?相信很多小朋友會像片段一中的小作者一樣,沒有作業(yè),爸媽不在家,可以隨心所欲玩手機游戲,就是自由。不瞞同學們,作為成年人的琪姐姐,也會同片段一中的小朋友一般,在家中自由自在,毫無時間觀念地看電視玩手機吃零食,這樣多放松呀!心中所有的壓力都拋之腦后,完全沉浸在電視劇情中,加之美味的零食刺激味蕾,這樣的自由,正合我意呢!
可這真的是“自由”嗎?玩游戲、吃零食、看電視,琪姐姐長時間沉浸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會感到腦袋發(fā)懵;當電視劇結束,我的疲憊感和壓力依然存在;心里還有些空虛、懊惱,會反復質問自己:“說好只看一個小時,這都過去三個小時了?!边@就是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把自由理解成了“由自”——“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由著自己的欲望來”。我們被手機游戲、動畫片和美味的零食所控制,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就變得不自由了,所以計劃好的一小時,“不自由”地被欲望控制了三個小時,這怎能叫作“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呢?
真正的自由,應該建立在合理安排時間,建立在理性思考下。在沒有作業(yè),爸媽不在家的幾個小時中,片段二中的小朋友先是在回家路上思考“做點什么”,這就是“做計劃”;看了40分鐘動畫片,雖然還想看,可在理性思考后還是決定關了電視,這就是沒有“由著自己的性子(欲望)來”。
所以說,理性思考戰(zhàn)勝自己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自由。理解了這個道理,慢慢地我們就會變得自律。玩手機游戲40分鐘,理智地放下手機,便是自由;看了兩集動畫片,理智地關了電視,便是自由;看到桌上擺滿愛吃的零食,只取一點,便是自由……愿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保持自律與理智,做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自在小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