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樂
(新疆工業(yè)經濟學校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3)
精制后的食用油脂,從出廠、銷售,到被消費者購買、食用,通常要經過較長的時間。食用油脂在實際的儲存過程中,若方法不當經常會出現氧化反應,并出現回味臭、酸敗臭及回色等變化,從而引起外觀、實用和營養(yǎng)成分等方面的各種變化。這些反應不僅會產生不良氣味,而且可能產生毒素。食用油脂儲存過程中,油脂自身所含的物質組分及外在環(huán)境等是影響其安全儲存的主要因素。
回味臭是食用油脂在一定時間內被氧化,繼而產生的氣味。當食用油脂氧化沒有得到抑制而繼續(xù)進行下去,其中部分分解物質會形成相應的酮、酸等物質,這些物質具有較強的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氣味通常會被稱為酸敗臭[1]。此外,食用油脂的氧化過程反應也相對復雜,無法準確分解出具體的物質成分。
在實際的存儲過程中,多烯酸類植物油氧化會發(fā)出腥臭味,由于該味道與毛油的味道相似,因此也被稱為回味臭。當前,我國在進行食用油脂研究時,通常會以大豆油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深入探索。能夠引發(fā)回味臭的物質也比較多,如磷脂、氧化聚合物等均會產生大量的回味臭。
精制食用油脂若沒有嚴格按要求進行儲存,在外在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作用下,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甘酸酯會不斷出現各類反應,最終出現油脂酸敗的產物。酸敗的特征是酸敗油中這些低分子降解物發(fā)出強烈的刺激臭味,俗稱哈喇味,這種刺激臭味比回味產生的臭味要劇烈得多。
油脂酸敗的類型也比較多,包含氧化酸敗以及水解酸敗。其中,飽和程度較低的油脂,其產生的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經常容易出現氧化酸敗的現象;分子量相對較低的油脂也會極易被水溶解,繼而產生水解酸敗。在食用油脂酸敗的過程中,油脂自身的氣味通常會被破壞,容易產生有害物質,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若是人們不小心誤食了,會出現中毒的情況。致毒成分主要是油脂與空氣中氧作用產生的過氧化物,過氧化物中5~9 個碳的4-氫過氧基-2 烯醛的毒性最大。
食用油脂在經過一系列生產制作環(huán)節(jié)之后,其顏色會不斷變淺,最終的制成品通常呈現淡黃色。在儲存過程中,油脂顏色也經常會加深,逐漸恢復到原有的顏色,該現象被稱為回色。
絕大多數食用油脂及其制品在儲存過程中均會出現回色現象,油脂發(fā)生回色現象的本質與油脂中生育酚氧化生成色滿-5,6-醌類色素有關?;厣潭纫騼Υ鏃l件不同而異,回色時間也因條件不同而異,回色較快地出現在油脂產品制成幾個小時之后,慢的在數月甚至半年之后。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各種食用油脂及其制品由于油脂分子構成及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同,其回色程度也大不相同。大豆油因其色素組成較特殊,回色現象較少,回色現象最突出的是棉籽油?;厣偷纳珴煞€(wěn)定性會減弱,受外界影響,稍被氧化色澤即加深。脫色油比堿煉油更易回色,故對回色嚴重的油脂而言,兩者在色澤上并無一般關系可循,油料未成熟收獲時制得的油脂最容易回色。
油脂的儲存方式相對較多,影響其儲存安全的因素同樣也較多,其中主要以油脂本身的成分以及儲存條件為主。
2.1.1 油脂的脂肪酸組成
在油脂氧化的過程中,其氧化速度通常與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以及分布位置相關,任何油脂的穩(wěn)定程度經常都是隨著其碘值進行上下浮動的,由于在油脂中通常含有相應的氧化劑,氧化劑的含量對油脂的穩(wěn)定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另外,同樣是單烯酸,反式酸形成的酯較順式酸形成的酯穩(wěn)定性大。不飽和脂肪酸位于α位或α'位的酯較不飽和脂肪酸位于β位的酯的活度高,即容易被氧化。研究表明,在甘油三癸酸酯中添加少量甘油三亞油酸酯和甘油三亞麻酸酯作為試樣A,將試樣A 用甲醇鈉催化,進行酯交換作為試樣A′。對試樣A 和試樣A′作氧化速度測定,結果表明,酯交換使試樣的穩(wěn)定性提高了。
2.1.2 天然抗氧化劑
食用油脂內的大部分油脂在一定條件下通常具有氧化作用,該物質通常會在植物油中形成,屬于天然抗氧化劑,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2]。油脂中天然抗氧化劑的含量越高,油脂的氧化誘導期越長,其在儲存過程中就越不容易發(fā)生品質變化。通常情況下,植物油脂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遠遠高于動物油脂,其穩(wěn)定性相對較高,主要是由于在植物油脂中存在相應的抗氧化劑,能夠大大提升油脂整體的穩(wěn)定性能,并且在對植物油脂進行精煉的過程中,將大部分的抗氧化劑進行保留。
2.1.3 水分
水分具有促進油脂水解的作用。在解脂酶的作用下,水解速度加快,因此,水解酸敗多數發(fā)生在人造奶油、糠油等一類產品中,這些油脂或者水含量高,或者解脂酶含量高,若貯存不當,水分對其影響甚大。精煉油脂的含水量一般小于0.1%,除此之外,貯存油脂還會直接吸潮或透過貯存器具吸潮,但精煉油脂受水分的影響較小。
食用油脂在儲存過程中各種影響因素,如空氣、光線、包裝材料等都會對油脂產生影響,因此要正確合適地儲存油脂。
2.2.1 空氣
食用油脂氧化通常是指被空氣中含有的氧所氧化。由于油脂在儲存的過程中處于封閉的空間內,繼而應當在一定的空間內進行充氮儲存,若沒有任何空間條件,則應當在盛具內裝滿油脂,以此降低油脂與空氣接觸的概率。充氮貯存及滿罐貯油技術就是從隔絕空氣的目的出發(fā)設計而成的。包裝容器含氧包括制品溶氧及剩余空間存氧,都會導致油脂氧化。氧氣通常是在包裝品內部存留的氧氣,如果沒有作充氮等特殊處理,包裝容器內就存在著氧,不同油品,不同的包裝品,其含氧量也各不同。油品溶氧量會隨溫度的升高而上升,如大豆油在30 ℃及60 ℃下的Bunsen(本生)氧氣吸收系數分別為0.141 和0.251。由于油品的等級不同,繼而食用油脂中的含氧量也有所不同,當油品的安全性相對較高時,則會產生較為顯著的反應。通常情況下,油脂酸敗過氧化值大約為200 mmol/kg,總羰量為100 mmol/kg[3],若在油脂的儲存過程中,不存在其他氧化物,則促使酸敗的含氧量為油脂量的0.4%。
2.2.2 光線
光對油品質量的影響僅次于氧氣。光對食用油脂的氧化起誘發(fā)及加速作用,如有葉綠素等光敏物質的存在,油脂的氧化速度會加快。用紫外光照射豆油的研究表明:毛豆油對光的穩(wěn)定性優(yōu)于堿煉豆油,除去天然色素后油脂對光的穩(wěn)定性有所提升,而添加胡蘿卜素的脫色豆油穩(wěn)定性最差。
光線對食用油脂的促氧化作用隨光線的波長和照度的變化而異。波長越短,促氧化能力越強。表1顯示出了波長光線對油品的影響,并且,通過表1能夠充分展現出波長500 nm 以下的光線對油脂氧化產生的影響較大。為了抑制光線對油脂的氧化促進作用,至少要遮斷波長在550 nm 以下的光線,如用塑料薄膜包裝時可涂上紅褐色。
表1 不同波長的光線對油脂品質的影響
2.2.3 溫度
油脂的氧化會因溫度上升而明顯加劇。一般而言,在20 ℃~60 ℃范圍內,油溫每升高15 ℃,油脂的氧化速度提高1 倍。對于與空氣接觸的油品的貯存,其貯存溫度在要求較低的同時,又要求不低于環(huán)境溫度,以免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油脂深加工產品的穩(wěn)定性,受溫度影響很大,貯存溫度應在規(guī)定范圍內,即-5 ℃~5 ℃,以保持晶型,但溫度過低反而會破壞晶型。
2.2.4 包裝材料
食用油脂存儲的穩(wěn)定性還與包裝材料有關,通常情況下,包裝材料具有透氣性以及透光性等,均會對油脂的氧化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在食用油脂的包裝過程中,通常對其進行嚴密包裝,包裝內部的氧氣含量相對較少,因此不會快速的發(fā)生酸敗現象。在該情況下,包裝材料則會對油脂氧化起到嚴格的控制作用,不斷增強油脂儲存的穩(wěn)定性。食用油脂在儲存過程中,還經常會受到光線的影響,因此,在對其存放時,應當將其放置在遮陰處,避免受到陽光直射,影響質量,危害人們的健康。
2.2.5 細菌的作用
食用油脂及其制品若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則會立即發(fā)生酸敗現象,同時,由于細菌的污染還會使油脂內的細菌數量逐漸增加,致使油脂出現腐敗現象,在產品的表面也通常會出現被污染的特征,若不小心食用會對人們的身體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在食用油脂生產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加大對油脂品質的檢查力度,在制造過程中,應當注意制作的衛(wèi)生,避免產生污染細菌,影響產品的質量。在產品的包裝過程中,還需采用無菌材料,并對其質量進行嚴格審查,確保食品安全。
在此基礎上,為了避免油脂出現氧化的情況,應當充分了解使油脂變質的具體因素,并對油脂的加熱程度以及空氣含量等進行嚴格控制,盡可能將油脂中的氧氣含量去除,以此有效避免油脂在儲存過程中出現變質的情況,影響人們的正常食用。同時,在油脂加工期間,相關人員還需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措施,盡量防止空氣中的氧氣進入到油脂的儲存空間中。因此,油脂的生產、儲存等過程應當盡量在溫度較低的環(huán)境下進行。并且,還應當充分利用相關的機械化裝置,如不銹鋼設備對油脂進行封閉操作,并對其進行不斷攪拌,可有效降低污染物質與油脂進行過度接觸??偠灾?,在食用油脂的生產及儲存過程中,應當加大對油脂的檢查力度,對其質量進行全面檢測,采取有效的方法,對油脂進行嚴格保存,不斷完善各個環(huán)節(jié),逐漸精煉各項工序,充分提升油脂儲存的穩(wěn)定性,為人們提供健康的食用油脂,讓人們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