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理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已經逐步從追求教學目標轉為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思維,注重學生語言、思維的綜合發(fā)展。因而,如何通過在教學中展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借助于問題探究、情境教學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已成為語文教師面臨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即深層次的學習狀態(tài),源于構建主義學習理念,其最終目的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致力于實現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通過在課程中開展互動性較強的語言交際訓練,再結合問題式教學等思維訓練方法,能有效引導學生進入深度狀態(tài),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知識的吸收。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應用深度學習理念,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打造出活躍、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
一、語文閱讀課堂深度學習的內涵及特征
內涵: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度學習在于基于語文學科特征,秉持深度學習理念,創(chuàng)建出積極的學習共同體,讓傳統(tǒng)教與學的地位發(fā)生轉變,注重師生間的交互,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在語言交際或者問題的導向下,讓語文學習結構化、層次化,讓學生積極參與,促進對文本的深度理解,無形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促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特征:
(一)豐富的、有意義的語文課堂活動
深度學習注重學習過程,強調通過課堂活動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活動組織水平。從本質上看,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本身就需要以課堂活動為基石實現對學生聽、讀、寫的綜合訓練,然而深度學習下的課堂活動更加多元化,豐富化,既包含基本的讀寫活動,也包含討論活動、情境活動、誦讀活動等,這些活動為增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思維訓練指明了方向,并有助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突破文本理解的障礙,最終極大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高水平的問題驅動式學習
問題驅動是思維訓練的主要途徑,高水平的問題驅動并非停留在簡單的“問答”層面,是一種能夠引發(fā)學生高階思維和深度學習的方法。問題驅動強調通過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理解能力、賞析能力,致力于促使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策略
(一)語言訓練
1.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是語言訓練的重要方法,也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主要途徑,和深度學習理念十分契合。在開展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對話進行還原,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進而有效參與到學習中去。比如在小學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作品中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分別扮演“雨來”和“日本兵”,還原情境對話和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情境中身心受到熏陶和感悟,升華其愛國情操,增強其思想感悟。事實上,情境模擬并不是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通過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心理體驗折射出對人生的感悟,并在感悟中增強“自我”的提升。葉圣陶先生曾言:“凡為教,其目的在到達不需要教,教師當然要教,而更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學生逐漸自得之?!睂W生在情境活動中充分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并,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2.積極開展辯論活動。辯論活動同樣是促使學生語言訓練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會展現出自己的口語天賦,能說會道、從容大方,感知到語文知識的邏輯性條理性,讓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有效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在辯論活動開展前,教師首先讓學生觀看辯論會的視頻,讓學生掌握辯論規(guī)則,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或者學生關心的話題選擇辯題,讓學生自行分析辯題、收集材料、拓展思維、巧用辯論技巧,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全面提升其應變能力、思辨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讓其雄辯滔滔,能說會道。
(二)思維訓練
1.梯度性地進行問題設計
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腳手架的輔助,能夠達到一個新的學習發(fā)展區(qū),即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那么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認真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提前做好課堂問題的預設,所提出的問題要有梯度,將新教授的知識與原來所學的知識相聯系,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同時,對于語文課堂的生成性問題,教師應該及時理答,從學生所提的問題中層層深入剖析回歸到語文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上,構建出學生的高階思維,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比如,在四年級語文上冊《爬山虎的腳》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層次性、梯度性地提出問題,首先讓學生初步閱讀文本,然后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一下?!边@時學生開始思考,并積極討論起來,教師再繼續(xù)提問:“通過讀、觀、化等方面出發(fā),同學們能總結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嗎?”通過這樣一種提問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層次性地進行思考,迅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2.教師提問方式呈現多樣化
教師在利用問題展開思維訓練時,要注重問題的探究性、操作性及推理性,并確保所提出的問題能讓學生產生探究興趣,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然后,在適當的情節(jié)設置“懸念”也是較為有效的問題設計策略,設置懸念是一種能讓學生產生強烈探究意識和期待意識的教學方法,既能使學生收獲知識的喜悅,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總結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小學語文改革也將朝著深度學習進軍,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較強的情境教學、問題驅動式教學將成為應用最廣的教學模式。因而,在深度學習理念全面推廣的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積極采用情境模擬、辯論等方式,再結合遞進式提問,讓學生在生生、師生的交互下迅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有效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參考文獻
[1]景萬虎.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47):58.
[2]杜海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深度學習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