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摘要】當代社會,特殊家庭和留守學生依然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歷,使他們相較于其他學生更加難進行德育感恩教育。同時,這也是檢驗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怎樣做好留守學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呢?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探討:一是關心留守學生生活,時刻關注留守學生心理健康;二是關注留守學生的思想品德,幫助樹立正確是非觀;三是運用網(wǎng)絡拉近與留守學生距離,學會與同學相處;四是帶領留守學生接觸、熟悉集體榮譽感,融入班級大家庭,感受班級的溫暖。
【關鍵詞】初中;開展;留守學生;感恩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批農(nóng)民選擇放棄農(nóng)村生活進城務工,這就形成了社會現(xiàn)存較大的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學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地區(qū)出現(xiàn)了留守學生逐年增多的現(xiàn)象,這也成為了如今社會較為關注的話題。怎樣改善留守學生現(xiàn)存的各種問題,成為了班主任在教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關心留守學生生活,時刻關注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
選擇在外務工的家長,逼于生活的無奈,進行外出打工賺錢,更多是希望能給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留守學生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出現(xiàn)問題時,沒人能夠及時地幫助和引導解決,這就成了“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最大的絆腳石。一部分留守學生更多的時候會表現(xiàn)出不自信,對周圍事物更敏感,性格也會更脆弱,他們會向往美好的事物,但是他們缺乏追逐美好事物的勇氣。例如,綜藝節(jié)目《變形記》中,農(nóng)村留守學生對于生活保留著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也對美好生活有著向往,但當留守學生真正走進生活時,他們往往會表現(xiàn)得不合群,不自信,他們更愿意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羨慕”其他學生;另一部分的學生由爺爺奶奶帶在身邊。對于老人來說,初中階段的孩子更難掌控,父母又會經(jīng)常往家寄錢,這也養(yǎng)成了學生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更壞的是養(yǎng)成了上網(wǎng)吧、吸煙、喝酒、賭博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更加暴躁、易怒。針對這一特征,班主任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可以收集學生家長工作的視頻或者是學生家長的寄語來鼓勵學生,提倡用真心換真情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父母的艱辛,從而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針對喜歡上網(wǎng)、賭博的學生,需要采取疏導的方式,既然學生有空余的時間,可以組織他們進行豐富的課外活動,使他們都能動起來,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例如,利用課余時間打籃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畫畫、唱歌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進一步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感情。
二、關注留守學生的思想品德,幫助樹立正確是非觀
大多數(shù)的留守學生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脾氣暴躁,自主管理能力較差,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甚至是單純的不喜歡與同學打架,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會讓學生的心理有一瞬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將學生越帶越偏,還嚴重影響到其他學生的人身安全。而女生更多的是,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班主任可以和當?shù)嘏沙鏊?、安全教育中心合作,為學生上一堂不一樣的思想教育課。例如,新港村邀請鎮(zhèn)安全教育中心校長到村里給留守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感恩教育課。校長針對留守學生的年齡特點、遠離父母、缺少家庭關愛等特殊情況,著重給學生們講解了拒絕毒品、道路交通安全、防火、防騙、防溺水、防犯罪等方面的常識。利用生動活潑的語言、真實的案例、循循善誘的講解,使整個講座通俗易懂,講座深深地吸引了全場學生,讓學生知道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以及如何利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如何感恩祖國、父母、老師、同學等。通過感恩教育課的熏陶,留守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及關愛,也讓他們懂得了父母的艱辛,生活的不易,有助于他們學會感恩、學會堅強。同時,也使他們認識到怎樣好好地學習回報祖國、回報父母和老師,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孩子。
三、運用網(wǎng)絡拉近與留守學生距離,學會與同學相處
留守學生在學生群體中雖然不多,但受到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歷的影響,感恩教育成了他們的重中之重,這也是檢測班主任教學成果的體現(xiàn)。由于一部分留守學生會沉迷網(wǎng)絡,班主任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拉近學生的距離,引導留守學生正確運用網(wǎng)絡資源,樹立責任意識,培養(yǎng)留守學生的溝通能力,讓留守學生學會怎樣和他人相處。例如,利用課余時間播放一些教育意義的影片,如《唐山大地震》《二十四孝》《少年犯》等影片,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從中了解到父母的不易,從中學會與同學和諧相處的方法。
四、帶領留守學生熟悉集體榮譽感
生活中,留守學生的情感表達往往是極端的,對于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比較敏感。他們的性格比較內向、膽小,更需要教師和同學的鼓勵、關心和信任。作為班主任,應當讓留守學生多與其他同學接觸,讓留守學生對生活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使留守學生感受來自同學的愛心,來自教師的關注,來自所有人的鼓勵、幫助。班主任需要引領留守學生融入班級,融入學校,使留守學生將更多的目光投入班級,投入學校,投入到家庭。提高留守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加他們對班級的榮譽感,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改進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當留守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有了班級榮譽感,他們會自覺地參與班級的活動,會與同學和諧相處,也會為了班級取得的榮譽而歡呼,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論是學校組織的大型集體活動,還是每天的衛(wèi)生打掃,只要班主任能夠合理安排,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留守學生感受到被平等對待,利于增加同學之間的情感,達到和諧共處。一個好的集體環(huán)境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面對留守學生時,班主任需要給他們多一點的關注,多給予愛心,進行耐心的引導。當給予他們一個微笑時,他們也會揚起嘴角;當向他們展開真誠的懷抱時,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奔向你;當鼓勵的話語送到他們身邊時,他們也會送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班主任要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帶領他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 李如.用心守候給孩子一份溫暖——淺談農(nóng)村初中班主任關愛留守兒童的問題及對策[J].讀書文摘(中),2019(4):145.
[2] 朱琴.農(nóng)村中學班主任利用網(wǎng)絡對留守兒童感恩教育培養(yǎng)初探[J].學周刊,2018,377(2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