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琳
摘要: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化學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注重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的培養(yǎng),將學生化學思維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一大目標,讓學生在探究中進行自主學習。本文對初中化學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內容進行了解讀,并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提出了些許建議,希望對初中化學教學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宏觀辨識;微觀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2-0103
初中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的階段,因此初中化學本應是以注重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標,但由于受中考壓力的影響,初中化學教師往往將理論成績作為教學重點,卻相對忽視了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yǎng),沒有指引學生形成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思維。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方位人才,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的以分至上的教學理念勢必將被淘汰。引導學生利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進行化學學習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逐步推廣。
一、“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教學目標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指能從多種角度來認識物質,并按照學生對該物質的認知來進行分類,做到既能從宏觀外形上觀察事物,也能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到物質的組成,從而使學生觀察物體的角度更為全面。其在初中化學的具體表現(xiàn)目標為以下三點。
1.觀察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宏觀現(xiàn)象,初步對物質以及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如物質分為純凈物與混合物,而純凈物又可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單質又可分為金屬單質與非金屬單質。只有根據(jù)物質的性質進行相應的分類,才更加便于將各種物質聯(lián)系起來,從而方便學生進行對應的理解。
2.可以使用化學符號表示某些反應。化學用語是化學獨特的語言,相比于一般的文字描述,化學符號則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示各種化學物質與化學反應,對學生理解化學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教導學生掌握基本化學用語,不僅可以便于學生的理解,還能為學生日后化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能從物質微觀層次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物質的組成需要很多“微?!?,這些“微粒”僅憑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所以要想使學生真正理解它的含義也就相對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的細心指導,使學生既能在宏觀上觀察事物,也能從微觀上想到它的組成,并能從微觀的角度解釋宏觀現(xiàn)象。
二、提高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的舉措
1.觀察與探究
化學的奧妙在于物質之間千奇百怪的反應,觀察則是發(fā)現(xiàn)化學奧妙的前提,同時也是學生進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基礎。對此,初中化學教師應多組織學生親自參與化學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猜想,讓學生自主探究該化學反應的本質。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中,通過讓學生加熱與水池相連盛有木炭與氧化銅粉末的密閉導管,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水池中會有氣泡產(chǎn)生。此時,學生便會對該氣體的成分產(chǎn)生好奇,在經(jīng)查詢資料后學生會得到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會變渾濁的結果。隨后,學生便會進行進一步實驗以判斷該氣體的成分。最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出該氣體為二氧化碳。從這一教學實例可以看出,肉眼觀察所看到的現(xiàn)象均為宏觀現(xiàn)象,對學生宏觀辨識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
2.分類與歸納
初中化學知識較為零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分類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根據(jù)事物的性質與特點對其進行分類,既便于學生的記憶也鍛煉了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例如在元素的學習中,元素的種類數(shù)目十分龐大,且概念相對抽象,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難以接觸到,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理解每種元素的定義。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分類與歸納的方式來進行記憶。比如可以使學生觀察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以此引導學生對元素進行分類,從而方便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3.比較與區(qū)分
比較與區(qū)分是初中化學中常用的學習方法,初中化學的知識點雖然繁雜,但許多知識點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此時便需要學生對其進行比較與區(qū)分,避免混淆情況的出現(xiàn)。如在分子原子的學習中,分子原子都是組成物質的微粒,但有的物質是由原子構成,有的卻是由分子組成,如何分辨物質的組成微粒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個重難點,這時就需要學生對其進行比較與區(qū)分,這對提升學生的微觀探析能力有著巨大幫助。
由上可見,觀察、分類、比較都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能力,對學生化學成績的提高與化學興趣的培養(yǎng)都有著巨大幫助,應得到初中化學教師的重視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要求學生從宏觀的角度進行觀察,然后再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究分子原子之間的反應,最后得出物質的組成成分與微觀構造。所以,初中化學教學應實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宏觀中辨識,在微觀中思考。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是初中化學教學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次重大突破。
參考文獻:
[1]王鋒.初中化學“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內容梳理及教學策略探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11):57-62.
[2]姚麗宏,陳迪妹.基于“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初中化學教學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20(11):59-60.
[3]金春燕.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再思考[J].新教育,2019(34):43-44.
[4]張玲玲.基于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初中化學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養(yǎng)正中學3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