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高端人才的重任,在經(jīng)濟全球化形勢下,我國正處于社會轉(zhuǎn)型的新時期,學校教職員工的思想水平能否緊跟時代發(fā)展變化、政治覺悟高低與否均直接關系到人才的德育教育質(zhì)量。因此高校在開展人事管理工作的同時,應加強教職員工的思政教育,提升學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zhì)及思想政治水平,從而為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基于此,本文就新時期高校人事管理中如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思路及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人事管理;思政工作;提升思路
人事管理涉及一個單位的人力資源配置、崗位設置、職稱晉升、職工的獎懲考核及培訓等工作,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讓人們的思想受到外來多種文化的影響,這些外來文化或外部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良莠難分,極易腐蝕人們的思想。高校作為為國家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渖鐣髁x事業(yè)建設者的教育機構(gòu),教職員工更應以身作則,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才能在育人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從而提升人才素質(zhì),為高校樹立良好的口碑,推動學校的良性發(fā)展。以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討新時期高校人事管理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思路及策略。
1、思政教育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1.1推動和保證人事管理工作更好的開展
由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涉及教職員工的崗位聘用、人事任命、薪酬待遇、績效考核等眾多工作內(nèi)容,對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直接履行著人事管理的職責,因此人事管理工作的質(zhì)量及效率直接關系到教職員工的切身利益。而這其中教職員工的思想水平及政治覺悟高低如何也對高校人事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產(chǎn)生一定影響,因而高校人事部門應積極引導廣大教職員工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二者之間的關系正確看待,不僅要向其耐心解讀有關職工福利待遇的相關政策及晉升考核考評制度,還要加強思政教育,幫助他們認識到只有學校的卓越發(fā)展才能為個人提供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從而提高教職員工對于人事管理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度,此外人事管理工作中強化思政教育能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有助于推動和保證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更好的開展【1】。
1.2穩(wěn)定教職工隊伍
高校人事管理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廣大教職員工的崗位調(diào)動、職稱評定等關系到其切身利益的工作內(nèi)容,而在開展這些工作的過程中,人事管理工作者與教職員工之間在想法和意見等方面產(chǎn)生不一致的現(xiàn)象也是在所難免的。部分高校存在由于二者之間意見不一致而上升到矛盾的狀況,對教職員工的工作質(zhì)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加之不同的高校其教職員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環(huán)境均存在一定差異,教師流動性較高,這些因素均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而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是保證學校教學正常開展和運轉(zhuǎn)的前提。因此,高校在人事管理部門的人才引進、教師培訓等工作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讓人事管理工作者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及道德素養(yǎng),從而提升人事管理部門整體思政素養(yǎng),有利于在廣大教職員工中樹立人事部門良好的工作形象,為教職員工起到表率作用。不僅有助于人事管理部門與教職員工之間形成和諧友好的工作氛圍,避免與教職員工間因意見的不統(tǒng)一而產(chǎn)生矛盾,造成教師人才的流失,還能帶動廣大教職員工在思想信念、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提升,讓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得以弘揚,對學生起到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進而引領當代青年學生為成為新時期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事業(yè)建設者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質(zhì)。故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事管理中工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對穩(wěn)定教師隊伍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1.3提高教師隊伍整體師德師風
高校教師隊伍整體師德師風展示著學校的形象,對學校的口碑和品牌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此,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內(nèi)容之一,教師僅僅具備淵博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科學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技巧是不夠的,還要擁有崇高的思想信念及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才能以自己良好的師德師風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才能在學生面前形成榜樣的力量,給予當代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引領、行為上的表率,從而提升育人效果。因而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實施思政教育,組織廣大教職員工積極開展馬列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教育,幫助他們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的跟黨走、聽黨話,揚起理想的風帆,不僅能鞏固教師隊伍整體思政水平,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養(yǎng)及思想政治覺悟,還有利于高校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對廣大青年學生產(chǎn)生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應。
2、新時期高校人事管理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思路及策略
2.1以人為本開展思政工作
人事管理與思政工作的對象均為人這一主體,二者有著共同的管理對象,因此以人事管理中的具體工作為載體來實施思政教育,可豐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彌補思政教育單一的說教式方式的不足。首先在開展人事管理的過程中,人事部門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為廣大教職員工創(chuàng)設一個舒適愉悅的工作環(huán)境環(huán)境,讓其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關心。其次深入了解每位教職員工的心聲,耐心傾聽其內(nèi)心真實想法,尊重其主觀意愿,做好人事相關政策的講解和宣傳工作,讓教師了解并真正讀懂政策。再次,在了解教職員工實際需求后,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其感受到組織上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提高對人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度【2】。最后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強化思政教育,這種思政教育的方式不僅教職員工易于接受,還能很好的激發(fā)其工作熱情與干勁,提升其思想境界,更好的獻身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中。
2.2將績效分配政策與思政工作相結(jié)合
績效分配關系到每位教職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將績效分配政策與思政工作相結(jié)合,可發(fā)揮績效分配的激勵效應,引領廣大教職員工樹立正確的思想導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完善自身的思想素養(yǎng)。具體說來,績效分配政策應本著賞罰分明、公平公正的原則來制定,讓每位教職員工不僅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任務,還能充分認識到工作成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得失,付出與回報是相應成正比的,從而在工作中提高責任心,加強自我約束與管理,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論來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高度,并激勵自己積極進取,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奉獻自己的力量,讓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及水平得以顯著提升。
2.3將師德師風建設與思政工作相結(jié)合
師德師風既是高校師資力量及校園風氣的體現(xiàn),又是高校無聲的名片,對高校的品牌及長期良性發(fā)展產(chǎn)生不容質(zhì)疑的影響。因此,高校人事部門作為行政管理部門,應努力承擔起師資隊伍思政水平提升的任務,在進行人事管理工作時,將師德師風建設與思政工作相結(jié)合,使其成為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思想信念與道德修養(yǎng)提升的有效路徑,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一是在選拔人才如青年教師的聘用時,對選拔對象思政水平進行考核【3】。一方面了解選拔對象思想政治水平及理論素養(yǎng),針對其薄弱點加強思政理論知識的培訓和學習,可采取專家講座、參加培訓班等多種形式來進行,以鞏固其思政理論知識。另一方面,由高校設置成立的專門的思政工作教育小組,通過完善的考核考評制度對選拔對象進行思政水平的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調(diào)崗,以使每位教職員工均能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形成師德師風及思政水平同步提升的效應。
2.4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形式
科學技術(shù)高度發(fā)展的新時期,高校教學方式日益先進,與此同時,高校人事管理中的思政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思政工作的方式及思政教育的形式。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 ,借助網(wǎng)絡資源及新媒體平臺來強化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及質(zhì)量。一方面高校可建立學校自己的官網(wǎng)、公眾號等網(wǎng)絡平臺,向廣大教職員工推送時事政治、新聞熱點等內(nèi)容,方便教職員工思政學習的開展,引發(fā)其深思。另一方面高校還可將有關人事管理的政策、內(nèi)容、制度等詳細資料借助學校官網(wǎng)加以展示,讓教職員工對人事政策能夠詳細解讀、正確領會,確保人事管理工作更好的開展。此外,還可通過學校官網(wǎng)公布和表彰校內(nèi)好人好事、模范教師先進事跡等,以弘揚正能量,利用網(wǎng)絡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的有利特點讓思政教育伴隨教職員工生活的周遭,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結(jié)出碩果。
綜上所述,高校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需要人事部門在提高部門自身工作作風及整體素養(yǎng)的同時,將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到人事管理的每項工作中去,豐富思政教育形式的同時提升人事管理的質(zhì)量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推動高校在新時期更好更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侯彪.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現(xiàn)代營銷:創(chuàng)富信息版, 2019(04):135.
[2]袁海龍.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策略[J].祖國,2019, No.277(17):126-127.
[3]侯玥偉.新時期加強高校人事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探討[J].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瞭望,2020,(001):169.
作者簡介:劉媛,女,1981年5月,漢族,湖南省邵陽市,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婁底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湖南 ?婁底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