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
【摘要】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文化知識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整體道德水平與道德素養(yǎng)。傳統(tǒng)德法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都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德法知識,但是卻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并沒有將德法學科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只有老師不斷完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才能從應試教育理念中跳出來,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前言: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方式,在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促進正確“三觀”的形成。我國德法教學目前存在一定的問題,大部分老師對德法教學存在錯誤的認知,仍然通過傳統(tǒng)方法進行教學,過度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導致學生道德素養(yǎng)與法治意識缺失。
一、創(chuàng)設合作教學活動
合作教學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感,并與常規(guī)課堂形成良好的呼應,通過與課堂、與教材的呼應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因此,在開展合作教學時,德法老師需要注重德育知識的講解,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1]。德法老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與基礎知識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率,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在集體中成長》內容時,老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設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內心感悟,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集體生活的意義,可以和周圍同學相處的更加融洽。如給學生布置一個黑板報的合作任務,比如讓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習一組,或者會畫畫的和會書法的同學生一組,引導學生會與同學相互配合,設計一些個性化的黑板報,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因材施教本身就是分層教學的一種體現(xiàn)。通過合作教學,可以讓小組中的學生互相幫助,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可以讓組間形成良性競爭,可以更好的激勵學生做得更好。不但可以落實新課改教育目標,而且還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分層教學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并沒有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一味的開展“統(tǒng)一”教學,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學困生”對德法學習逐漸失去信心,甚至會產生排斥心理[2]。因此,在新課改理念下,老師就需要開展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學到知識。首先,學生分層。根據(jù)學生學習態(tài)度、成績、基礎情況等綜合能力分層A、B、C三個層次。A層次為基礎知識扎實、對德法學習感興趣且能主動學習的學生;B層次為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但是需要老師督促,學習較為被動的學生;C層次為對德法學習不感興趣、基礎知識差的學生。其次,教學內容分層。老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進行《和朋友在一起》教學中,老師就可以開展分層教學。在教學時,老師通過提出不同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能力。在設計問題時,老師需要為C層次設計基礎問題,如“什么是朋友?”“你有幾個好朋友”等,讓學生可以了解課本所學內容;為B層次學生設計問題時需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選擇學生可以回答上來的問題,如:“你跟朋友之間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故事?”“朋友有沒有讓你傷心?”等;為A層次學生設計一些拓展問題,如:“當朋友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時需要怎么辦?”“朋友做了錯事是否應該包庇?”等。通過設計分層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不同程度的進行思考,能讓所有學生都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考與理解能力。
三、構建實踐活動
在新課改理念的推進下,老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傳統(tǒng)課堂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新的教學目標。因為,為了更好的優(yōu)化德法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老師就需要構建和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能力相符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從活動中得到成長。在選擇實踐活動時,老師需要選擇和學生生活相近的內容,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生活需要法律”內容時,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身邊的法律”活動,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其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承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搜集和學生安全相關的法律,并搜集過去身邊真實發(fā)生的案例,讓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案例進一步明確法律對自己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遇到危險時都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通過生活化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對法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與感悟,這是課堂知識講解所無法替代的
結語:傳統(tǒng)德法教學中老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很難發(fā)揮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新課教學背景下,為了提高德法教學效率,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對教學方式作出改變,積極融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母哔|量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水宜.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
[2]任保軍.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新實踐與反思[J].文理導航(上旬),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