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平
【摘要】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而“有效引導”就是其中一種.在有效引導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學生思維的引導、學生錯誤的糾正、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學方法的多樣、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六個部分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則需要對學生、對教材、對課堂有一個精準的把握,才能不斷推動課堂向前發(fā)展.此外,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知識點學生很難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找到教學的突破點,帶領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進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與能力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引導;高效課堂;思維;素養(yǎng)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學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傳統(tǒng)的純粹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被打破,輸入了學生自主探索新知識的“新鮮血液”.但是,從教學方法來看,過于僵硬也是存在于教學中的一大問題,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單純的討論交流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顯然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數學內容,教師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數學知識學習,而不是遵循僵硬的模式,開展模式化教學.因此,下面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教學法進行簡單探索,旨在讓小學數學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一、營造寬松氣氛,積極引導互動
小學生容易被課堂氛圍所影響,過于嚴肅的氛圍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壓抑學生的天性,而過于寬松的課堂則可能會讓學生在課堂上過于放肆,導致出現教師“管不住學生”的情況,降低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想要構建一個高效率的數學課堂,則需要從課堂氛圍的營造入手,通過課堂互動等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讓教學活動井然有序.
例如,在學習“萬以內數的加減法”這一章節(jié)時,很多學生其實對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比較吃力,主要在“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在末尾有多少個零”等這些問題上常常出現一些小錯誤.在計算加減法時也容易不會列豎式,數位沒有對齊,這些都是關乎學生能否正確解決類似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引入“地球赤道半徑”“中國面積”等不同的“點”去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利用這些生活中比較“大”的數字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可以,教師還能夠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動態(tài)展示一些計算的步驟,讓學生明確本章內容.
如此,在這樣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學中,課堂氣氛自然也不會過于嚴肅,避免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此外,在這樣廣泛利用各類教學資源的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將因此得到提升.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師生之間的互動,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習就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效思維引導,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寬松的氣氛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接下來則需要教師針對教材內容進行高效思維引導,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導課堂,教師引導教學,如此,學生能夠自主探索新知識,其思維能力自然也能得到鍛煉.
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時候,學生剛開始接觸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這些不同的長度單位,此時如果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那么在接下來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看教室內的桌子、椅子、墻壁、黑板,自己手中的筆、橡皮、手指等不同事物的長度用什么單位合適,從而讓學生了解“毫米”與“厘米”之間的差距,了解“厘米”與“分米”之間的差距.在例子足夠多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向自己的同桌“提問”,自己出一個關于長度單位的問題,讓同桌回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產生互動,又可以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讓學生逆向思考.
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才能夠在解決問題時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從而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重視學生錯誤,避免錯誤延續(xù)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在所難免,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粗心大意、理解不透、無法遷移等都是學生解決問題時極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師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其次,則是找到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在上課期間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引導和糾正,避免學生“在同一個地方摔跤”.如此,才能讓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穩(wěn)扎穩(wěn)打,提升能力.
例如,在學習“角的繪制與測量”相關內容時,主要用到的學習用品有鉛筆、兩個三角板和一個量角器.在進行角度的測量時,主要用的是量角器,但是此時,學生很容易出現一個錯誤,則是找不準角的頂點應該對齊量角器的哪一點,最終導致測量角度出現錯誤,或者是不知道應該從量角器的哪個方向讀數,導致角度出現“無端變大”的問題,原因在于學生讀數時讀反了.因此,教師在開始講課時就需要向學生明確量角器的用法和讀法,在學生出現相應的錯誤時及時糾正,甚至在課堂上為所有學生再度明確.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講解,小學生們才能夠將這樣的知識點牢記于心,才能在下次的問題解決上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
因此,在有效引導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的錯誤的糾正,只有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才能讓接下來的引導有序地進行下去,讓教學更有效率.
四、注重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個性
因材施教在近幾年中逐漸成為“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因此,在有效引導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中,身為數學教師,自然也應該注意到這一問題,在保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過程中進行高效引導.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課堂問題的設定、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以及上課方式的選擇等不同的方面.
例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章的內容時,有的學生可以很快理解數位之間要對應的問題,在解決該章節(jié)的計算題時也能夠很快完成任務,但是有的學生卻總是出現十位數與個位數相對的問題,最終導致計算答案出錯.而在詢問了一些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學生表示自己聽不懂.此時,教師就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用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針對這些聽不懂的學生再次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而如果還有個別學生不知道怎么做,教師也可以為節(jié)省上課時間選擇在課后為學生單獨輔導.在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為先理解的學生布置較難的習題,為不太懂的學生布置較簡單的習題.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體現,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引導,在個性化的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
可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具體的實施有效引導策略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重視因材施教這一重要教學原則,相信教學也能夠更加順利而高效地進行下去.
五、采用多種方式,取得學生關注
在小學生的世界里,“動”是他們的常態(tài),這與他們的心理息息相關,而教師在教學中想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則可以從學生本身的特點入手,抓住學生的心理,為學生帶來更具有吸引力的課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師引導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學習數學知識,如此,相信數學教學的效果必然能夠出乎意料.
例如,在數學課堂中,如果發(fā)現學生出現了走神的現象,有的學生開始在教材上亂涂亂畫、有的學生開始和同桌講話,而有的學生則開始昏昏欲睡,此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組織一些小型的討論活動.如:同學們,老師發(fā)現這樣講課不怎么好玩,這樣吧,我們來一個好玩的,老師呢,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兩位數乘法的算術題,看哪位同學解決得又快又好.在這樣有一定競爭力的活動開展中,學生的思維自然能夠被教師從課外引導到課內中,從而讓教學效果更加驚人.
除此以外,教師能夠運用的小學教學方法還有很多,而教師只需要抓住一個目的,那就是“有效引導”即可,如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才能夠更好地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深入體會學懂知識帶來的快樂,保證學生的學習活動順利進行.
六、把握課堂節(jié)奏,提升教學效率
除以上幾點以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教師忽視的點就是課堂節(jié)奏的問題,有的教師講課速度慢,導致后面的知識點講解只能加快速度,這也帶來了降低質量的危險,而有的教師講課速度較快,卻沒能關注學生的學情,導致教學質量不佳.這些都與教師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還應該從課堂節(jié)奏方面進行有效引導,在有意識的節(jié)奏把握中合理安排自身的教學要點,讓一節(jié)課的時間能夠“物盡其用”.
例如,在教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應該明確,本章內容的學習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并不是很難,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簡單,因此,教師無須花太多的時間在“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這一內容的強調上,而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生的練習上,也可以花一些時間為學生具體講解分子與分母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明確分子比分母大的情況下該分數的意義.如此,在教師的有效引導過程中,教學節(jié)奏得到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也能因此而得到提升,同時也能夠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提升課堂質量.
可見,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對整節(jié)課甚至整個學習的教學都尤為重要,而教師想要把握好課堂節(jié)奏,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則需要從知識的深度掌握、學生學情的深入理解兩個方面入手,才能夠在“知己知彼”的教學中找到課堂的教學重難點,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學生帶來更高效的數學課.
總 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而有效引導這一教學方法主要針對小學生的普遍特點而產生的,它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深入體會一些抽象的、難理解的數學知識,也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更可以讓學生將知識轉換為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將有效引導策略作為自身個性化教學的一個參照點,將其融入自己的教學當中去,讓自己的教學更有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勝德.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學周刊,2021(8):11-12.
[2]邵國玉.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1(2):155-156.
[3]孫小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探究[J].家長,2020(33):166+168.
[4]李晶.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