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娟
(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山東 菏澤 274200)
目前,我國的中職教學在教學模式上已經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以往的單方面教學逐漸發(fā)展為注重學生學習情況以及以學生素質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但是盡管當前的中職數學教學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著一些教學問題需要及時改進,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保證中職數學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依然是目前中職數學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教師的教學方式普遍單一,主要采取講述形式進行數學知識的講授,學生在課堂中與老師互動交流的機會較少,學生之間也沒有討論的時間和機會,使得學生缺乏課堂主體地位[1]意識,而教師完成教學進度后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對知識有所掌握和理解,從而導致學生的是學習效果有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整體不夠理想。
由于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并且數學本身難度較大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使得學生容易產生學習障礙,從而導致他們逃避學習心理的出現,久而久之使學生降低了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不利于學生正常的學習。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進行有效的邏輯思考和分析來解決數學問題。在研究中發(fā)現,由于中職學生本身數學基礎較為薄弱,難度不斷提升的數學知識和習題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2],并且由于學生還缺乏有效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導致他們的學習過于死板不容易開竅,無法提高自身數學的邏輯思維。
中職數學不但是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也是一門概括、抽象、論證性極強的學科。中職數學教學必須將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對數學知識進行深挖,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訓練的機會,讓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做到學以致用,進而領略到數學的作用和貢獻,切身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
例如,在關于三角形求解問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進行解決,如堤壩的計算,塔高的測量,求湖的對面電線塔的高度等。學習圓的有關知識之后,可以用期研究伸木制鍋蓋摔壞后的還原,鐵絲鐵環(huán)等方面的問題。學習增長率知識過程時,老師可以適當補充關于存款利息的計算、國民產值等問題,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讓他們感受數學的廣泛作用,與此同時,在等差等比數列相關課程學習時,老師可以拓展到銀行貸款復利計息法等方面,以此來提高學生數學實際應用的思想和能力。
2.2.1 引入課前導學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正式開課之前老師應當重視并實行課前導學環(huán)節(jié),根據本堂的教學章節(jié)內容設計一個導學內容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更好地帶領學生進入正式學習的課堂當中,例如,在學習常用的邏輯用語中的第一節(jié)“命題”內容時,老師課先以一些數學問題作為開場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如“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嗎?”“大角所對的邊大于小角所對的邊嗎?”“若x+y是有理數,則xy也都是有理數嗎?”,以此來引領學生進一步判斷真假,展開命題內容學習,重點則是要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答案和疑惑進入今天的學習,通過學習之后再對這些問題做以驗證判斷正確與否,從而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假命題的概念,并有效判斷哪些語句是命題,哪些語句不是命題;并且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原命題、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的定義以及這四種命題之間的關系,并會判斷四種命題的真假性。
除了以問題形式作為導學開場之外,老師可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結合生活事例通過舉例子的方式作為導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內容,例如在等差數列學習中,老師可通過舉出“書本的頁碼變化規(guī)律”“方隊中成員報數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在經濟生活中分期付款”等,通過這些例子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探究,使得學生能夠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并且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部分,即理解等差數列“等差”的特點及通項公式的含義,概括通項公式推導過程中體現出的數學思想方法以此來啟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激活他們的上課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打起精神投入課堂學習中。
2.2.2 微視頻輔助教學
微視頻如今作為教學過程中倍受師生喜愛的一種教學工具,能有效起到輔助作用來加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并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相關知識的含義。對于數學學科而言,老師可通過設計并錄制微視頻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重難點加深講解、課后復習和鞏固的學習模塊來幫助學生的更有效的學習。使得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再反復進行視頻的觀看,并且不會占用學生太多的時間就能快速地進行預習、復習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在短時間的學生的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投入,進而使得他們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并掌握,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
在調查中發(fā)現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信心不夠強,尤其是在學習數學這種難度比較高且需要一定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習時,學生容易感到學習困難,從而產生厭學和逃避的心理。而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中,老師往往占主體地位[4],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的機會較少,使得學生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
因此,在保證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情況下,教師可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以此來幫助學生消除對數學學科的逃避心理,從而建立數學興趣,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使師生之間得以有效的互動和交流,同時能夠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和時間,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得他們能在數學課堂中釋放自我,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進行合作學習與探究的過程總,教師應當著重以學生為主體,而自身作為一個輔助作用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與鼓勵,從而有效減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學習討論,有助于營造出濃烈的學習氛圍并使得數學課堂的教學順利的展開。
此外,老師在進行分組的同時,要合理劃分小組成員,要根據日常學生的表現,包括學生的成績、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綜合因素進行分配,使每個小組平衡發(fā)展,形成“以高帶低”“以動帶靜”的學習狀態(tài),總而促使每位學生都有所進步。
總而言之,中職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綜合學生多方面的特點合理規(guī)劃教學方案,實現教學內容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教學方法富有創(chuàng)新性且充實性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同時教師本身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從而保證理想的質量和教學成果,進而提升教學整體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