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作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方向,強調了教學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要培養(yǎng)學生適應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若能引導學生在各種游戲情境中快樂地玩轉漢字,再將設疑、解疑、挑戰(zhàn)等元素融入漢字的學習中,學生就能在語言文字的運用過程中感受到漢字的靈動之美,漢字的課堂教學也會流光溢彩。
[關鍵詞]漢字教學;核心素養(yǎng);游戲;靈動美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8-0014-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要利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字詞教學的效率?!笨梢姡R字教學并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讀讀記記、組詞造句或寫成文章,那樣的教學是枯燥無味的。低年級教材內(nèi)容豐富,富有生活性、實用性、趣味性和現(xiàn)代意識。低年級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啟蒙階段,若能有效地開展識字訓練,那么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也會趣味盎然,漢字教學也會體現(xiàn)出靈動之美。
一、巧用視頻小游戲,感受漢字的靈動美
人類祖先最初給我們留下的漢字是形象化的,里面包含了智慧的痕跡??淘邶敋かF骨上的甲骨文是一部形象而耐人尋味的文字書。它的形象性,既體現(xiàn)出了漢字圖畫的特點,又與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一致。如何把這一特點運用在漢字教學中呢?我們可以利用視頻小游戲進行趣味識字,以體現(xiàn)漢字的靈性美和動感美。
1.暢游“漢字宮”,在小游戲中鞏固識字
“漢字宮”是根據(jù)漢字“雙法字理識字法”精心編創(chuàng)的,有別于傳統(tǒng)的識字方法。它根據(jù)漢字的音、形特點,梳理出了漢字的來龍去脈,采用故事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之后附加總結性的小游戲,讓漢字的學習顯得趣味橫生。
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生字時,注意力很難集中。于是,我每天利用中午二十分鐘的自由活動課時間,讓學生觀看“漢字宮”視頻,然后每周進行知識回顧競賽游戲。這樣,學生不僅記住了漢字,了解了漢字的起源,還體會到了漢字的靈動之美。比如,“?!弊衷凇皾h字宮”視頻中首先采用了牛頭的形象,再通過簡筆畫把牛的犄角、耳朵、腦門給畫出來,由于這種動物性格很別扭,所以讀“niu”音……學生被視頻中的畫面所吸引,那眼神是多么的專注。
每到周五的語文實踐課,我就會發(fā)給學生一張紙,讓他們把平時從視頻中觀看到的漢字畫出“漢字源”,并進行比賽。那些石頭、網(wǎng)狀、鳥影……它們都是漢字最初的樣子。有時,學生也會被漢字的“圖畫性”給蒙騙了,偶爾也會把圖畫般的漢字弄得張冠李戴,惹得其他學生捧腹大笑。比賽結束后,我會給學生們發(fā)小紅花、積分卡,他們會十分開心。
2.搭建平臺,進行“漢字小故事大比拼”的游戲。
一個個漢字視頻是形象直觀的視聽感受,接著我們還要給學生搭建講故事的平臺。在學生講出漢字里隱藏的故事時,他們既再次了解了漢字的本源,又讓漢字的符號特性變得靈動起來。這樣,漢字就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讓人仿佛能看見它的血肉之軀。
在平時,我也會把“漢字小故事”的比賽當成作業(yè),布置在班級群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完成。每到語文實踐課時,我就搭建平臺,讓學生進行講故事。比如,漢字“絲”在甲骨文中表示兩束扎起來的絲狀的東西,是絲綢緞等的原料之一。學生觀看它的形狀之后,把“絲”字的甲骨文樣子看成兩只蠶寶寶吐出的兩卷絲線,蠶寶寶的線很細,很辛苦地繞成了兩圈,所以它又表示少量的意思。不用說,學生從此就知道了“絲”字與含有“絞絲旁”的字的意思了。
漢字里有故事,故事里有文化的底蘊。這樣的漢字教學,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靈動,讓學生愛上了祖國的文字。
二、巧用邏輯性游戲,展現(xiàn)漢字的靈動美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教學中,識字一般經(jīng)歷的步驟是:帶拼音讀—去拼音讀—常規(guī)識字—理解字詞意思—在簡單情境或課文中運用。這種重重復復的模式很快使學生對識字教學產(chǎn)生了厭倦。那么,怎樣讓漢字學習的過程變得靈動起來呢?我們可以利用多種邏輯性游戲來幫助學生識字。
1.捕捉漢字特征,在“歸類游戲”中識字
隨著所要學習的字詞量的增加,學生僅通過簡單的重復記憶方法來識詞和記詞,就會顯得枯燥無味,效率不高。對此,我們可以將漢字和詞語進行分類。比如,在教學含有部件“青”字的形聲字時,我們可以制作一個帶有“氵”“忄”“日”“目”等偏旁的大轉盤,然后讓學生將“青”字和這些偏旁組成漢字,如組成 “清”“情”“晴”“睛”等漢字,之后通過它們的不同形旁來介紹其字義。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識記和區(qū)分這些形近字了。
在漢字組成的詞語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漢字或漢字組成的詞語做成歸類卡片,如動詞類、名詞類、形容詞類、數(shù)字類、反義詞、疊詞、褒義詞、貶義詞等。我們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將生字或詞語分類,將分好的生字或詞語粘貼在展示板中,并要求其他學生評議,說一說分類的依據(jù)。這個識字、積累詞語的過程是一個認讀、理解、提煉、展示的邏輯過程,它使枯燥的漢字學習過程變得靈動起來。
2.保持默契,在反復教讀的游戲中識記漢字
在教讀漢字時,我經(jīng)常會穿插一些簡單的邏輯性游戲,讓學生感到識記漢字很有趣。比如,在教學生字時,我會讓學生帶著游戲的心態(tài)去讀生字,漢字出示之后,他們可以先讀奇數(shù)位置的漢字,然后讀偶數(shù)位置的漢字,這樣他們就會集中精力,找準字大聲讀出來;我還讓學生當小老師,帶領我讀生字,如他們把詞語讀兩遍,我讀一遍,而且要求不能錯,比比誰的表現(xiàn)好;還可以進行動作表演,學生讀漢字時,我要求他們根據(jù)漢字的形態(tài)來做動作,這比單一讀漢字有趣多了。
三、巧用猜字游戲,感悟漢字的靈動美
認識漢字是淺層的學習,理解漢字是更進一步的學習。理解漢字后,才可以學以致用,才能感受語言文字的強大。在低年級的漢字教學中,學生儲備漢字的能力薄弱,理解漢字的能力也較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仍然是游戲。
1.進行看圖猜字游戲,理解漢字
平日里,學生大多借助字典或手機百度來識字和理解漢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兩種方法都比較抽象,沒有趣味性。低年級學生更適用于形象直觀的識字方式,需要其他形象化的媒介來輔助他們理解漢字。而看圖猜字游戲就能很好地達到理解漢字的效果。
比如,教學生字“串”時,我先出示了一串串的貝殼、一串串的羅漢豆、一串串的果子等圖片。然后提問學生:“由這些圖片,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個生字?”學生略加考慮后想到了“串”字。我又引導學生說一說相應的帶“串”字的量詞短語,再根據(jù)短語說句子。比如:“秋天到了,那棵樹上結滿了一串串誘人的果子,真惹人喜愛??!”也可以引導學生用“串”字組成其他詞語并造句,這樣學生就會明白“串”就是有多個東西連在一起。這種形象化的理解漢字的方法比利用工具書或查找百度更有趣味性,這就是猜圖識字游戲的魅力。
2.進行字理猜字游戲,感悟漢字
猜字謎也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識字方式之一。字謎可以是教師課前編的,也可以是學生在課堂中即興自編的,師生可以互猜謎底。比如,教學“告”字時,可以編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苯虒W“休”時,可以編謎語:“一個人累得靠在大樹旁邊歇息。”這些充滿誘惑力的字謎游戲,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記憶,也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在編字謎和猜字謎的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漢字所蘊含的靈動之美。
四、創(chuàng)設語用游戲,體味漢字的靈動美
學生的語言文字累積多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就會不斷增長。但這還需要在語言文字游戲中多加訓練,這樣學生識記、理解漢字、詞語的能力才會更加透徹。學生在最初的識字階段,對漢字掌握的熟練度是不夠的,也不能立即在語用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的運用。為此,我們可以多創(chuàng)設語用游戲,讓學生及時鞏固漢字,這樣也能及早將漢字應用到生活之中。
1.填字詞游戲,學會運用語言文字
在預習課文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布置學生把課文中的生字圈畫出來;課堂中,教師把含有生字的字詞打印出來分發(fā)給各小組;在教完生字后, 教師再發(fā)給學生打印好的語段,讓學生把詞語卡貼在語段的相應空格里。教師記錄學生完成的時間,然后進行評議,評出最佳小組并頒發(fā)獎狀。這種填字詞游戲既適合課堂中的識字教學,也可以在課下進行鞏固訓練。這種在小組內(nèi)合作、比賽、評獎的學習形式,很受學生歡迎。
2.擴詞游戲,進行“質”的飛越
在識字教學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 “擴詞—擴句”游戲。最后比較句子,評價標準是哪一小組中的句子包含的字詞最多,句子正確和完整就能獲勝。對于獲勝的小組我們要頒發(fā)積分卡,然后統(tǒng)計積分卡分數(shù),通過分數(shù)高低來分出勝負。比如,游戲開始時,我出示漢字“秋”,然后小組成員接龍組詞“秋天”,再接龍短語“我喜愛秋天”,接著接龍句子“我喜愛秋天里的蘋果”。如此接龍下去,看哪個小組的句子最生動、最具體。這種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學生感到特別興奮。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的識字教學,若能有效地穿插識字游戲,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十分高漲。在游戲中,學生能夠活躍思維、放飛心靈,這種教學方式是順應童心的。正如一位教授說過:“游戲在哪里,就有孩子們在那里快樂成長;巧妙地運用游戲,就等于給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便利條件……”作為教師,我們應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輕松愉悅地學習祖國的漢字,逐漸提高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應引領學生去追尋漢字的靈動美,去感受漢字的魅力。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