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品
摘? 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既是新時代我國思想政治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加深國民對于國家民族歷史認知度與民族自豪感的必要途徑。基層群眾文化作為我國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nèi)涵之一,在涵蓋范圍、受眾群體以及影響力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對于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活動是促進我國政治思想工作與文化建設活動同步并建的基本途徑,也有利于在豐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方式的基礎,突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內(nèi)容的不斷充實。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文化建設;愛國主義教育
1. 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1.1 人民性
人民性是群眾文化的本質(zhì)屬性之一,也是我國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對象。其人民性主要體現(xiàn)在人民群眾既是群眾文化的參與者、接受者,也是群眾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文化開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體驗,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目的主要在于提升人民群眾對于國家民族歷史的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A群眾文化建設的人民性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通,為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必要邏輯基礎[1]。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最大限度內(nèi)將最廣大人民群眾團結(jié)起來,共同致力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2 政治性
無論是從文化影響還是文化形成過程來看,政治性都是基層群眾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主要體現(xiàn)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我國基層群眾一定的階級觀點與政治思想意識。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基本目的之一即在于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保提升我國基層群眾文化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與思想政治觀念正確。相似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最大目的在于團結(jié)全國各族、各地人民群眾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展添磚加瓦。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實現(xiàn)群眾文化活動內(nèi)容的豐富性,也有利于進一步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形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愛國主義教育在政治上的共同需求為其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必要性。
2. 在及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2.1 有利于深化基層群眾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發(fā)展空間
基層群眾文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民性、多樣性以及廣泛性等基本特征?;鶎尤罕姳旧砭褪呛w范圍極廣的群體,基層文化建設自身所帶來的文化活動、組織形式以及文化隊伍等附加性內(nèi)容,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為其提供廣泛借鑒。通過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提升政治洞察力的機遇。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渲染愛國主義氛圍的同時進行科學的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積極利用當?shù)氐膼蹏髁x教育資源如紅色歷史、紅色景點等,將國家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融入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理論中進行闡釋說明。在切實提升基層人民群眾對于國家民族認同感的同時,不斷用科學的先進理論知識武裝基層人民群眾,提升其基本的思想政治洞察力。
2.2 有利于促進群眾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通過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促進基層群眾綜合文化素質(zhì)的提升。一方面,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將其融入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本身就是強化基層人民群眾的對于國家民族歷史責任的認知,促進其在新時代自覺承擔起對于國家民族發(fā)展以及自身未來發(fā)展的責任與擔當,提升其基本思想素質(zhì)。另一方面,在群眾文化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本身就是在加強國家民族發(fā)展的歷史脈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學教育,將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輸?shù)交鶎尤罕娢幕闹小⒛X中,有利于提升其基本的文化素養(yǎng)。除此之外,通過在基層群眾建設活動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促進基層人民群眾由知到行的轉(zhuǎn)變,自覺強身健體??偠灾?,通過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促進基層群眾在思想、文化以及身體素質(zhì)上的提升,促進群眾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3. 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3.1 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為促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與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雙向促進,首先必須加強對于基層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而言,一方面,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各地發(fā)展狀況不一,部分地區(qū)的基礎設施建設遠不能滿足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需求,嚴重阻礙了群眾文化活動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只有首先強化基層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可靠的硬件設施支撐。因而,相關文化管理工作人員應全面拓展文化活動的經(jīng)費來源,在依托于國家政府部門經(jīng)費支持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社會文化投資,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愛國主義教育開辟專門資金通道,保障愛國主義教育的經(jīng)濟充足。另一方面,為提升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愛國主義教育的質(zhì)量,還應不斷提升文化活動開展方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具有專業(yè)知識與技術支撐的知識傳遞方不斷提升人民群眾這一受眾方的文化水平[2]。
3.2 全面打造文化品牌效益
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還應將打造文化品牌作為重要途徑。一方面,相關文化管理及文化活動組織工作人員應將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習俗文化以及民族文化融入基層文化建設活動的方方面面,深入挖掘當?shù)丶t色歷史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打造相應文化品牌。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應適當加大對于相關文化事業(yè)政策扶持,鼓勵當?shù)孛耖g藝人、文藝工作及創(chuàng)作人員創(chuàng)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性、大眾性與民族性的優(yōu)秀文化作品,營造良好的文化創(chuàng)作氛圍。
4.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實現(xiàn)而者的雙向提升,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多具有時代性、科學性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的發(fā)展。相關工作人員應不斷深入了解二者在本質(zhì)上的相通性,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為之營造良好的文化發(fā)展氛圍。
參考文獻:
[1]張文.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措施分析[J].大觀(論壇),2020(04):106-107.
[2]普元美.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學園,2020,13(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