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穎 孟杰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化內科見習教學中應用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的價值。方法:選擇在消化內科進行見習的50例學生開展研究。依據教學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病例教學法,觀察組采用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對比兩組學生學習效果。結果:觀察組學生出科考試成績較對照組高,觀察組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消化內科見習教學中應用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學生對相關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更高。
關鍵詞: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見習教學;應用
在醫(yī)學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對醫(yī)務工作者專業(yè)知識、技能水平要求也相應增高[1]。臨床醫(yī)學教育的環(huán)節(jié),將影響醫(yī)務工作者對專業(yè)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隨著醫(yī)療整體水平的提高,傳統臨床醫(yī)學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醫(yī)療事業(yè)發(fā)展要求。傳統臨床見習過程中,學生只能跟隨教師查房,了解整個接診過程、對病例進行討論,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果并不高,因此,需探析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的主體,學生參與見習積極性更高。本研究選取2020年10月~11月在我院消化內科進行見習學生為例,分析在消化內科見習教學中應用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0月~11月在我院消化內科進行見習的50例學生開展研究。依據教學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11例,女14;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12±1.05)歲。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20~22歲,平均年齡(21.16±1.25)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法開展見習教學,在消化內科見習中,主講教師依據消化科臨床見習教學大綱擬定教學方案,要求學生對知識點了解、掌握。依據內科學消化性潰瘍這一章節(jié),為見習學生講解疾病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標準、治療等;引領學生采集患者病史、生命體征、評估患者病情;講解治療目標、原則以及治療方案,要求學生書寫病歷。
1.2.2 觀察組
采用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開展見習教學活動,臨床見習帶教教師依據實習大綱要求開展帶教工作,選擇消化潰瘍病例進行教學。在課前,臨床見習帶教教師為學生提供病例資料,要求學生自主采集資料并自學病例相關知識。在臨床見習帶教過程中,將學生劃分為3組,為不同學習小組制定不同任務,由學生自主完成。1組學生擔任首診住院醫(yī)師角色,由其負責與患者進行溝通,并采集患者病史、生命體征,進行初步檢查。在信息采集完畢后,依據采集到的資料進行病史匯報工作。2組學生擔任主管住院醫(yī)師角色,在1組學生完成病史匯報之后,由2組學生進行補充,比如需要補充患者病史、查體項目等。3組學生擔任主治醫(yī)師角色,其依據1組與2組學生匯報情況,診斷患者所患疾病,并為其制定詳細治療方案。最終,由帶教教師點評、總結學生的表現,并進行知識點的延展和擴展。
1.3 觀察標準
(1)對比兩組學生考試成績,主要涉及理論、實踐考試成績。(2)對比兩組學生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依據調查問卷對比兩組學生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對比
觀察組學生理論、實踐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學生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在醫(yī)療事業(yè)迅速發(fā)展的同時,醫(yī)學教育事業(yè)也要隨之發(fā)展,相較于其他教學方式,病例教學法的應用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采用病例教學法,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分析問題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在應用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開展見習教學活動時,學生可了解住院醫(yī)師、主治醫(yī)師實際工作,參與患者病史采集、生命體征檢查等,并參與疾病診斷及治療方案討論,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理論、實踐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科見習教學中應用學生主導病例教學法,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青,雷蕾,林琳,等.PBL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33(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