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龍
摘要: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學生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將化學學習聯(lián)系日常生活的關鍵,為此,我們教師應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地統(tǒng)籌實驗教學的時間與手段,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讓初中化學的教學能夠得到順利進行,實驗的過程和結論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并解決自己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情感教育
引語;基于此,文章將圍繞課中開展趣味實驗,將化學知識具體化,通過日常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xiàn)實驗活動情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注重實驗操作的準確性等展開研究,旨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效率.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更要有情感交流。 在化學教學中強調情感教育,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認識過程、認識特征,遵循優(yōu)良情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就化學學科特點而言,為了做到以上方面,我們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須建立一種穩(wěn)定的和諧的“情感場”。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 為此,教師必須樹立威信,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人范”。 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教師必須尊重、愛護、體貼學生,能夠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人正直、誠實守信用和一種樂于奉獻的精神。實驗的有效開展能幫助學生認識并理解科學的發(fā)現(xiàn)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結合化學內容,教師可以多創(chuàng)設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與實踐”時,先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氧氣與氫氣的制取裝置,當理清楚設計氣體制取裝置的思路后,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動手操作,待組裝完畢后召開“設計裝置展示會”,再由各組推薦成員介紹其裝置的優(yōu)點,最后師生共同評價。自主探討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在自主探究時教師也要多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多創(chuàng)造一些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手腦并用的實踐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來。
二、鼓勵欣賞學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同樣,教師也會有順心的時候和不順心的時候,此時,教師必須將自己的煩惱留在教室門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chǎn)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學拉回到課堂中。這樣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師生已經(jīng)有了心靈溝通,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便是順理成章的事。
三、應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上難免有許多疑慮和困惑,這些難理解的概念、抽象的符號、以及難懂的邏輯推理。 教師除了通過實驗來使抽象變?yōu)榫唧w,讓學生容易理解;還須根據(jù)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困難,審時度勢、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自己擁有的教學藝術,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設計精彩的導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講"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時,教師可這樣導言:大家知道,鋼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極易生銹,而在干燥的空氣中鋼鐵制品卻不易生銹,這是為什么? 怎樣保護鋼鐵制品?此時,學生的求知欲望一定會油然而生,揭示課題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學生一旦對自己困惑不解的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就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而產(chǎn)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之情感。利用化學學科中的美育因素,進行美感教育。美育對學生形成完善的心理結構, 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實現(xiàn)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化學學科中有很多美育因素,教學中教師恰當?shù)乩眠@些美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使學生在對知識的認知感受中,在精神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下,強化興趣,深化知識、發(fā)展智能是很好的。
利用實驗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通過實驗, 運用實體、模型、圖表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把學生引入具體情境中學習,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產(chǎn)生要求釋疑的學習心理,達到維持和強化學習的心理需要。 比如,講鈉的性質,我是這樣做的:先做演示實驗,展示鈉的保存情況、切割鈉、觀察顏色變化、燃燒鈉、鈉放入盛水且加了指示劑的燒杯中,在做每個實驗步驟前提問題學生思考,步驟中要學生認真觀察,然后讓學生看書、整理筆記,教學效果不錯。利用實踐情境,加深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感?;瘜W實踐的最佳途徑是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通過學生親自實踐, 不斷克服認識領域的困難, 不斷品嘗智力勞動的成果,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還產(chǎn)生一種“成功了還要再成功”的自我激勵的心理。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如實驗改進研究、開放實驗室自主實驗、環(huán)保調查、參觀等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身邊充滿化學”,認識到學習化學確實有用,進而增強學好化學的愿望,加深學習化學的情感。
總之,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fā)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化學教學論》;劉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2]《素質 教育概 論 》;肖文娥 ,王德林;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