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武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任務。信息技術作為當今先進技術的代表,不僅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保障。以往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能力及素養(yǎng)的提升并不明顯,因此多樣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成為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教學策略;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3-0085-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a key task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oday's advanced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my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In the past,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s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single,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literacy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the key to promo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Keywords】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Diversified teaching;Teaching strategy;Efficient classroom
受以往教學理念的影響,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往往過于沉悶,教師講、學生聽,雖然課堂上也會穿插師生互動、學生討論等,但是最終的效果卻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究其根源,以往課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的自主空間被限制,處處跟隨老師的腳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究知識的興趣非常低,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受到影響。特別是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優(yōu)越性明顯的凸顯出來,因此新形勢下,如何讓信息技術課堂靈活、生動、高效的開展起來,成為當務之急。
1.高中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背景分析
高中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是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措施。在信息課堂實施多樣化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集中力,還能夠讓學生在高中文化科目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思維調整,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生有他們獨特的心理特征和成長特點,這個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普遍提升,對于學科的興趣也區(qū)分的極其明顯,然而由于多種因素,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的實施還存在以下限制條件:
首先,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面臨高考,大多數的時間都安排在語、數、外等一些基礎科目的學習和復習方面,信息技術課程往往被當作可有可無的學科,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積極性較差,學習效果欠佳。
其次,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普遍以講說課堂為主,缺少學生手腦并用的機會,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沒有機會進行應用;再加上部分教師學科素養(yǎng)有限,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和落實不到位,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的拓展和創(chuàng)新并沒有落實到位,課堂效果的提升不盡人意。
然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沒有建立健全的評價制度,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后往往不注重課程的反饋,而是安排學生自主練習或學習,課后學習結果的反饋基本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信息技術的學習無法得出有效成果。
因此,高中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迫在眉睫。
2.高中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策略分析
(1)多元思路——多樣化課堂構建的基礎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圍繞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將課程內容與時代特征相結合,構建新型的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模式。基于此,結合高中階段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需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和任務情境,借助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將知識的建構、技能的提升以及思維的發(fā)展等,融入到教學與研究的過程中。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拓展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思路,從學生入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課堂模式,讓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課堂設計的過程中。
例如,粵教版《信息及其特征》教學過程中,從課程標準的三維度教學目標入手,結合本節(jié)內容理論性較強的特征,教師改變傳統(tǒng)講說教學方式,將學生放置到教學主體位置上;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出發(fā),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信息及其特征》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比如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以及現實意義。教師在安排教學計劃的過程中,主要從三個層次入手,安排不同的課程內容,以便于更加完善地安排教學過程,達成多層次的教學目標。
多元思路是構建多樣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教師結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同時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比如概念性內容采用趣味化的方式講解;實踐性內容采用合作教學模式探究,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思路,讓學生真正的成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主體力量,推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2)多元策略——構建多樣化課堂的核心
多元策略是構建多樣化課堂的核心,在信息技術課堂實施多元策略,使學生從不同維度、不同角度接受信息,從而理解信息課程,在信息技術多樣化課堂中接受多樣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結合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標準和內涵,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推動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
同樣以《信息及其特征》教學為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首先設置層次化的教學目標,比如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從目標出發(fā),結合本節(jié)課理論性較強的特征,可以通過游戲情境、探究情境等綜合性的課堂模式來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以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例,為了進一步地調動學生參與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教師邀請幾組同學,每組2人,進行信息表演游戲“你做我猜”。2人一組,教師在屏幕展示出幾個與本堂課相關的關鍵詞,一位同學根據詞語進行表演,禁止用語言描述,另一位同學根據動作猜測對方想要表達的意識,同時說出該詞語或者短語,看看哪一組同學猜出的詞語最多,這一游戲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信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比如,大屏幕的詞語帶給學生的是語言信息,一個同學做另一個同學猜,是肢體信息等等;通過多樣化的獲取信息的游戲方式,激發(fā)學生接下來探究信息的興趣和求知欲,同時也能夠順其自然的引入后續(xù)課堂知識的學習。
多元策略的實施不僅能夠提升多樣化課堂的效率,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多方位探索知識的內涵,使得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思考問題更全面,從而向綜合型人才發(fā)展。
(3)多元活動——多樣化課堂構建的關鍵
多元活動是多樣化課堂構建的關鍵,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書本知識的學習和深入,而對于其他活動參加的少之又少。這樣容易造成心理壓力過大,學習效率低下,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自古以來學習都講求“勞逸結合”,對于學生而言,只有把學習與放松安排的合適恰當,才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通過信息技術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還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一個旅行計劃”為例,以學生們比較熟悉的旅游活動為主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為自己或者身邊的家人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旅游計劃;在計劃設定的過程中,要兼顧學生的旅行目的、興趣愛好、時間、費用等,計劃好旅行的時間、地點、住宿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說明這次旅行計劃安排的理由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成果完成之后,以PPT的形式展現給班里的同學,并簡介自己制作的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可以以教材為中心,另一方面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主題內容的選擇;總之,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進行多樣化的應用,同時還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更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應用,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效果,有效地帶動了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
(4)多元評價——多樣化課堂構建的保障
評價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課堂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但信息技術的評價不僅僅是單一的評價好壞對錯,而應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以不同主體、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開展評價活動,以獲得最全面最有效的評價結果,使得課堂更加合理,增加學生對于課堂評價的認可。而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活動的開展要脫離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充分借助線上平臺的便利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評價體系,比如微調查、微評選、微展示等方式,通過各種各樣的評價方式,維持學生參與信息技術活動的熱情。
以微評選活動為例,銜接多元化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除了讓學生們在班級范圍內開展分享活動,還可以將學生作品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學校公眾號、抖音或者其他平臺上,讓更多的同學、老師、家長能夠欣賞到學生的作品,然后進行網絡投票,看一看哪類作品是最受歡迎的。比如針對課堂實踐活動的評選,通過學生、家長、老師等各方面的評選活動,最終的票數最多的作品要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展示和分享,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制作過程,對作品進行詳細的解釋,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作品的內涵。在學生分享作品、介紹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獲得進一步地提升與發(fā)展。
微展示活動也是提高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的關鍵措施,除了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還可以組織更多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活動機會和展示平臺;比如信息技術編程大賽、信息技術多媒體作品展示大賽等。還可以將信息技術活動與編程等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充分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堂是決定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課堂形式之一,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改革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落實新思路,拓展新方法,豐富活動內容,為學生組織、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活動平臺,全面推動信息技術學科改革之路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高中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慧.“智慧課堂”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平板電腦”的高中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9):133-134
[2]周玳珈,林哲群,吳少欽.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混合式學習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0(10):14-17
[3]黃偉.把握起點別樣精彩——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1):130-131
[4]陳鯤沖.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微視頻的合理運用淺談[J].讀寫算,2020(12)
[5]郭松柏.基于微課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高考,2020(13)
[6]洪慧鳳.如何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S1)
[7]黃忠培.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為例[J].新課程(中學),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