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向黎
現在“公主病”“女王病”在一些女人中頗流行。
一切待遇,不論現實的或精神的,都讓人有“憑什么”的百般不解。但此病患者的態(tài)度是:你不解是你的錯,我要這樣的待遇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和這樣的女人見面,聽她說到自己總預感她就要說成“本宮”,而我心里惴惴,覺得似乎要自稱“民女”來周旋一番,才得全身而退。
還有一種“青春萬歲綜合征”。誰說青春短暫,人家青春萬歲。一個女人,明明過了四十,而心理仍停頓在“妙齡”階段,真是災難。
若有人想救災,必定被她視為死敵。人難免貪生怕死,于是只得坐視她一直“妙齡”下去,于是得以“青春萬歲”。
每天應付完不得不應付的事情,便是喝茶養(yǎng)壺,順便看看舊書。
若不避俗,也無非是年輕時掙口干凈飯吃,老了安度晚年。如此而已。不如此,你又待怎的?
“難得你總是很悠閑?!?/p>
“我是假裝自己很悠閑。”
“為什么要裝?”
“不裝,連這層薄薄的悠閑也沒了。”
有些人,總也活不出他們的時代。
豈止情有可原,簡直很合理。但,成功和偉大的區(qū)別,有時就在這一點上。在這個時代里“弄潮兒向濤頭立”,是成功;超越時代,哪怕一點點,才可能是偉大。
有一句話要說,每次要說出來的時候,便有成百上千句話來糾纏它、阻擋它,于是我沉默。
但愿我能一直記得,那句話是什么。
為了怕遺忘,我得空就在心里重復它,如同用意念盤一塊看不見的玉。
真的傷心了。
用手捂住雙眼,但捂不住淚水,它們灼透手掌,從洞中滲溢而出。
中年的主題就是:無奈與安頓。
一定會覺得無奈的,紛至沓來、無藥可治的無奈。
但,終究要安頓。憑借熬了半輩子的智慧,似乎多數中年人堪堪能達成這個目標。
當衰老降臨,便會令聰明人諒解愚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