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赤峰市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偏癱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肢體一側全部亦或是因為腦血管疾病造成患者出現(xiàn)運動性障礙,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一側下肢亦或是上肢以及面肌舌肌部位等各個部位。生活內常見輕度偏癱疾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身體的一側出現(xiàn)僵直,其上肢手臂和手指卷曲不佳,下肢膝蓋沒法正常彎曲,口齒表達不清晰,沒有辦法言語表達[1-3]。嚴重患者會常見在床,大小便失禁,有意識障礙,自身生活不可自理。偏癱疾病出現(xiàn)的關鍵原因為:因為患者學業(yè)粘稠程度相對較高,細胞會逐步的粘合成為血栓,加之,腦血管又相對較為細小,導致血栓較易形成。若是患者腦血管出現(xiàn)堵塞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xiàn)梗阻,血管破裂出血之后,會導致中風出現(xiàn),其中偏癱最為典型的臨床癥狀?;诖耍疚膶⒅饕治鼍C合性神經康復治療在偏癱患者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到本院治療偏癱疾病患者7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實驗和對照2組。實驗:對照=35:35,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性康復治療模式,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康復治療模式。實驗組患者女性:男性=18:17,年齡為37-71/歲,病程在6月-24月,平均病程為13.78±3.23/歲,輕度偏癱患者:遲緩偏癱患者:痙攣偏癱患者:意識障礙患者=10:4:2:2;對照組患者女性:男性=17:18,年齡為38-73/歲,病程在6月-25月,平均病程為13.68±3.33/歲,輕度偏癱患者:遲緩偏癱患者:痙攣偏癱患者:意識障礙患者=9:5:2:2,2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組內患者接受單純康復治療模式,對患者血糖指標以及血壓指標進行測量,依照患者病情,囑咐患者用藥,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1.2.2 實驗組
組內患者接受綜合康復治療模式,具體為:
①對患者受損血管進行治療,給予患者降壓藥,對患者心臟病進行治療,規(guī)避患者的腦血管出現(xiàn)再次的破裂,引發(fā)出血,造成復發(fā)性中風疾病病情加重。
②對由于疾病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肢體機能障礙,需要針對性開展專業(yè)康復訓練,例如,肌肉牽伸鍛煉、關節(jié)活動鍛煉。步態(tài)鍛煉以及肌力鍛煉等。
③提升患者生活自理功能,加之,運用按摩干預模式以及針灸干預模式,保障患者的肢肌肉萎縮現(xiàn)象不復發(fā)。
④針對偏癱疾病嚴重患者--臥床患者,需要重視對患者營養(yǎng)攝入可充足,重視清潔,規(guī)避褥瘡出現(xiàn)。
⑤定期對患者腦血管狀況進行檢查,定期對患者血壓指標進行測量,對患者激勵實施評定,對患者日常生活狀況與能力進行評定。
⑥心理護理:重視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建立起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規(guī)避患者出現(xiàn)放棄治療與康復鍛煉的思想,促使其可以主動參與到治療與康復鍛煉中。
對比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用HAMA及HAMD量表,HAMD總分>35分為嚴重抑郁,總分>20分為中輕度抑郁,總分>8分為可能抑郁;HAMA總分>29分為嚴重焦慮,總分>21分為明顯焦慮,總分>14分為一般焦慮,總分>7分為可能焦慮;運用Constant-Murley功能評分表,對2組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疼痛評分、肌力評定以及主動活動的范圍進行比照,疼痛評分越低治療效果越好,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肌力評定以及主動活動的范圍,評分越高治療效果越好。
將數(shù)據(jù)復制到excel表格中,用SPSS 17.0軟件進行對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整理,用()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校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2組患者HAMD及HAMA評分對比結果顯示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HAMA及HAMD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表1 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組別 例數(shù) HAMA HAMD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35 18.37±1.19 13.67±1.5713.54±2.17 7.82±1.67對照組 35 18.61±1.34 15.03±2.1513.49±2.13 9.20±1.78 t - 0.8984 3.4269 0.1103 3.7928 P - 0.3714 0.0009 0.9124 0.0003
2組患者在接受分別治療之前,Constant-Murley功能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分別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各項功能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 Constant-Murley功能評分分)
表2 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 Constant-Murley功能評分分)
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 疼痛評分 肌力評定 主動活動的范圍實驗組 35 11.49±3.02 4.01±3.52 18.65±2.52 21.42±5.12 16.49±4.02 1.01±1.52 21.65±4.52 25.42±6.12對照組 35 11.52±3.08 3.87±3.48 18.87±2.47 21.37±5.15 14.52±4.08 2.87±2.48 19.87±2.01 22.37±4.93 t - 0.0411 0.1673 0.3688 0.0407 2.0348 3.7830 2.1288 2.2961 P - 0.9673 0.8676 0.7134 0.9676 0.0458 0.0003 0.0369 0.0248活動的能力 疼痛評分 肌力評定 主動活動的范圍日常生活
偏癱疾病又被稱作是半身不遂疾病,作為常見類精神內科性疾病。腦卒中疾病致病因素包含: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高血壓疾病、心臟病以及腦血管先天異常性疾病等。現(xiàn)階段,腦卒中以及偏癱疾病并沒有較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只可以運用定期體檢模式對中風疾病的各類危險性因素進行控制,特別是針對大于40歲人群亦或是三高人群,需要給予更高的關注度[3-6]。
臨床上,一般運用常規(guī)治療模式,包涵:舒張血管、采取抗凝與營養(yǎng)神經等各類常規(guī)型藥物,雖然其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將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但是治療效果并不顯著。綜合性康復治療隸屬于新興治療模式,主要是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促使患者可以恢復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與語言能力等綜合性強化康復,促使患者的神經功能得到恢復,提升治療偏癱疾病效果。在對偏癱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不但需要實施康復訓練,更需要對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生活功能進行干預。心理護理主要作用為保障患者不會由于疾病導致出現(xiàn)自我厭棄感,促使其可以積極參與各種康復鍛煉中。日常生活功能評定包含:患者自己吃飯、穿衣、行走、如廁、洗澡以及梳洗等六項行為實施評定。
王娜[7]學者認為:定期對患者恢復狀況實施檢測,將康復治療方案實施調整。綜合性康復方案不但包含單純康復定期檢測,需要將患者的恢復狀況,可以隨時調整康復治療計劃。中風疾病怎樣導致患者存在情感障礙因素不是十分明確,醫(yī)學界對該種疾病爭議相對較大,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但是,現(xiàn)階段更需要關注生理因素,認為:因為患者的腦部出現(xiàn)病變,導致腎上腺素以及5-羥色胺能神經元與途徑被損壞,造成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功能性障礙,導致患者情緒受到較大影響?;颊邥驗閾募膊〔粫謴?,導致給家庭帶來較大負擔,導致患者出現(xiàn)抑郁以及焦慮等負性情緒,導致恢復受到影響[8]。一般狀況下,患者出現(xiàn)心理反應主要包含幾個期間段:震蕩期間段、焦慮期間段、抑郁反應時間段、相對獨立時間段與適應時間段。對此,醫(yī)護工作人員需要將患者情緒耐心調整與疏導,對患者疾病狀況與患者和家屬密切溝通,促使患者有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提升康復訓練效果。本文通過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理狀態(tài)以及身體功能,使用HAMA及HAMD量表以及Constant-Murley功能評分表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干預后,實驗組患者HAMA及HAMD評分13.67±1.57/分、7.82±1.67/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15.03±2.15分、9.20±1.78/分,實驗組患者身體功能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綜上,運用綜合性神經康復治療模式對偏癱患者進行干預,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況與身體功能,顯著優(yōu)于綜合性康復治療模式,對患者心理進行護理,便于治療效果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