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凱 李瑞
摘? ?要:部編語文教材是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2020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題與部編語文教材有著密切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教、學、考”的一致性。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部編語文教材、夯實語文基礎(chǔ)、培養(yǎng)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wù),從而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中學語文;語文教材;語文素養(yǎng);試題與教材的聯(lián)系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11-0007-04
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都離不開語文教材。2020年河北中考語文試題回歸教材的特點非常明顯,許多題目與部編本教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很好地落實了“教、學、考”相一致的原則。下面就試題與教材的聯(lián)系進行具體分析。
如第1題,在具體語境中考查識字與寫字能力。所考查的“別墅”“徘徊”“呈現(xiàn)”“巍峨”等四個詞語課本中都出現(xiàn)過?!皠e墅”出自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文中有“甚至計劃到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徘徊”出自七年級上冊冰心《荷葉 母親》,文中有“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八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中晏殊的《浣溪沙》,該詞中有“小園香徑獨徘徊”。部編本小學五年級下冊有季羨林的《月是故鄉(xiāng)明》這篇課文,文中引用蘇東坡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呈現(xiàn)”出自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文中有“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巍峨”出現(xiàn)在八年級上冊對《長征》這部書的評價文字“長征是一座永不磨滅的巍峨豐碑”。同時《月是故鄉(xiāng)明》這篇課文也出現(xiàn)了“巍峨”一詞——“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所考查的這些詞語不偏不怪,而且都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規(guī)定的3500個常用字范圍之內(nèi)。
如第2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所涉及的《蒹葭》(八年級下冊)、秋瑾《滿江紅》(九年級下冊)、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年級下冊)、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九年級下冊)等四首詩詞曲以及《岳陽樓記》(九年級上冊)、《雖有佳肴》(八年級下冊)兩篇文言文都出自課本,且均為《課標》推薦背誦篇目。
如第3題,選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出現(xiàn)的“與時間賽跑,同疫情抗爭”“眾志成城,防控疫情”“不要出門!不要出門?。〔灰鲩T?。。 薄叭硕嗄悷狒[,出門記得戴口罩”“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等五條宣傳標語,讓考生從中任意選擇最喜歡的一條,并說明理由。這種考查思路與部編本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中“我的語文生活”的內(nèi)容高度一致。教材中的一項任務(wù)是這樣的:下面是四則廣告詞,前兩則是茶葉的廣告,后兩則是圖書館的公益廣告。自選角度賞析,說說你的看法。你最喜歡哪一條?
①聞香知好茶。②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緣。③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④有了喧嘩,自己無法心靜;有了打鬧,別人無法凝思。
這兩道題目,都是考查在具體語境中對語言的賞析品評能力,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第4題,是非連續(xù)文本閱讀能力的考查,選取的是我國語言學家、翻譯家、作家季羨林先生所繪的一幅畫。設(shè)置了兩道題目:一道是“請用說明性語言簡要介紹這幅畫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另一道是“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季羨林先生怎樣的志趣?”。前一道題目考查運用說明語言、說明順序進行微型說明文寫作的能力。這道題考查的內(nèi)容及相關(guān)知識,在部編本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寫作知識短文《說明的順序》中有相關(guān)內(nèi)容。如“如何把知識講得清楚明白呢?除了需要準確抓住事物的特征,講究說明方法外,還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合理的說明順序,有助于充分表現(xiàn)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們認識事物或事理的規(guī)律。”“空間順序,一般有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中間到兩邊等,常用于介紹建筑物或物品?!痹凇皩懽鲗嵺`”欄目,第一題要求以“我的小天地”為話題,寫一個片段,向別人介紹它。并給出兩條提示:①確定說明對象后,先考慮寫哪些內(nèi)容,然后選擇合適的說明順序;②寫作中,注意準確使用方位詞,這樣能使介紹更加清楚。這些知識及訓練對指導今年這道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同樣很有幫助。如果學生平時進行過這樣的訓練,那么解答今年的中考試題是不會感到困難的。
如古代詩詞閱讀選取的兩首詩都來自課本。杜牧的《赤壁》選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5課。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選自七年級下冊第5單元第20課。第5題考查對“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詩的解釋,關(guān)于這兩句詩課本上給出了“戟”“銷”“將”“認前朝”四條注釋,結(jié)合這四條注釋,這道題是不難作答的。第6題“閱讀《登幽州臺歌》,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你體會到的作品情境?!边@道題與課本七年級下冊第119頁的“思考探究”第一題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更何況這首詩課本上還配了一幅插圖,結(jié)合這首詩的內(nèi)容和課本所配的插圖,回答這道題是沒問題的。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5課的課后“積累拓展”第五題也有同樣的問法:“本課詩詞中有不少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任選一兩句,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你體會到的作品情境?!?/p>
文言文閱讀,第7題考查對著重號詞語的解釋,所考查的“亦”“及”“絕”“已”四個常見文言詞語,課本中都出現(xiàn)過,有的甚至出現(xiàn)不止一次。如“亦”,《論語》十二章中“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唐雎不辱使命》中“公亦聞天子之怒乎”,《核舟記》中“技亦靈怪矣哉”;“及”,《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徐公何能及君也”;“絕”,《三峽》中“絕巘多生怪柏”,《核舟記》中“佛印絕類彌勒”;“已”,《河中石獸》中“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魚我所欲也》中“是亦不可以已乎”,《愚公移山》中“懼其不已也”。這道題考查常見文言詞語的理解和遷移能力,如課本學得比較扎實,這4分就會輕松拿到。
第8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譯能力。這兩個句子分別是“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詩”“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這兩個句子中都沒有生僻詞,只要把句中的常見文言詞語翻譯出來,句子通順,就可以了。如第一個句子中的“吾”“于”“甚”“好”“獨”,第二個句子中的“嘗”“以為”“而已”等,課本中均出現(xiàn)過,此不逐一列舉。至于第二句中的“太白、子美”,屬文學常識,課本上也都有注釋。如七年級上冊有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在該詩注解中有“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同樣在七年級上冊有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注釋中有“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唐代詩人”。當然“太白、子美”不翻譯也不扣分。
議論文閱讀選取的是林非先生的《真情實感》,這是一篇文藝論文。盡管我省以往的中考中沒有考過這樣的議論文,但考生對這樣的議論文是不陌生的。部編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所選的幾篇文章也與此類似,如李可染的《山水畫的意境》、朱光潛的《無言之美》、葉圣陶的《驅(qū)遣我們的想象》等都屬于這類文章。第11題“選文是圍繞什么話題來進行論述的?”,課本中的《談讀書》《不求甚解》都是論題型題目。第13題“選文第⑤段引用羅丹的話,其表達作用是什么?”,這種設(shè)問方式與九年級下冊第14課《山水畫的意境》中課后“思考探究”第一題“行文中,還引用了一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恼Z句。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作用和表達效果?!钡脑O(shè)問方式基本上一致。
名著閱讀,今年考查《駱駝祥子》和《水滸傳》兩部名著的閱讀情況。其中《駱駝祥子》是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推薦閱讀書目。第19題第(1)小題“祥子與‘那個姓孫的在曹宅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課本上的導讀文字中就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小說還描寫了祥子周圍的人物,如殘忍霸道的車主劉四、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小福子……詐騙祥子的孫偵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風情的世態(tài)圖。”這段文字中的“詐騙祥子的孫偵探”與試題答案是密切相關(guān)的??疾榈牧硪徊棵端疂G傳》是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推薦閱讀書目。第20題第(1)小題“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歌頌? ? ? ? ? ? 的長篇小說?!边@道填空題的答案正是在課本上導讀文字第一段中。這段導讀文字是這樣的“《水滸傳》是一部奇書。它為‘造反者樹碑立傳,渲染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p>
記敘文閱讀,選取的《南瓜·茄子·小雞》是一篇狀物敘事抒情散文,語言細膩生動、充滿溫馨的情感,學生對這樣的文章是喜聞樂見的。教材中也不乏這樣的課文,如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試題在設(shè)問方式上處處有教材的影子。如第14題“選文寫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幾個片段?請簡要概括?!边@與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社戲》課后“思考探究”第一題“用四字短語概括本文所寫的幾件事”是相仿的,都是考查概括能力。第15題“選文第一部分中加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這道題考查對比手法的作用。課文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多處運用對比,課后“思考探究”第三題是這樣的“課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找出來,談?wù)勥@樣寫的好處?!钡?6題“請說說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這個句子是“南瓜苗旁邊耐不住寂寞地長出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鋤頭尖輕輕勾掉,順便給南瓜苗松松土,再鋪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點兒淡肥?!边@樣的設(shè)問方式課本中也有不少,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雪地捕鳥”一段的動詞運用。這段文字是“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有一段動作描寫也很準確生動,這段文字是“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第18題“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考查對選文主旨的理解,這樣的設(shè)問方式也是司空見慣的。
作文試題的材料也來自課本。部編本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的課文是《論語》十二章。其中第一章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作文試題材料二,從這則文字中截取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句子。課下注釋中,對“時習”“不亦……乎”“說”都做了注解。課后的“思考探究”題,第二題是:“孔子及其弟子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上有哪些觀點?選擇其中一點談?wù)勀愕捏w會?!边@樣的命題形式緊密結(jié)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能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學生學習《論語》中的一些章節(jié),不只是為了單純的背誦,更重要的是為汲取古代先賢的智慧,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作文試題還與部編本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相關(guān)聯(lián)。該冊第一單元“成長的節(jié)拍”,第二課“學習新天地”中有兩節(jié)學習內(nèi)容。其中一節(jié)是“學習伴成長”。列舉出“學”和“習”兩個繁體字的篆文寫法,并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認識這兩個字表達的意思并在篆文繁體“習”字的旁邊畫有一只飛翔的鳥。這些內(nèi)容與我省中考作文材料一“習,本義指鳥反復練習飛翔”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呈現(xiàn)的方式不同。第二節(jié)內(nèi)容是“享受學習”,其中談到了“學會學習,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與我省中考作文題目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也是不謀而合的。今年我省中考作文試題,在某種意義上體現(xiàn)了學科融合的理念。
綜上所述,2020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無論是材料選擇還是設(shè)問方式都與部編教材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了對部編教材的重視程度,這是一個鮮明的教學導向。部編語文教材是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一套站位高遠的教學資源,它凝聚著眾多專家的心血和智慧,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是任何教輔材料無可比擬的。為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部編語文教材,扎扎實實夯實語文基礎(chǔ)、實實在在培養(yǎng)語文能力、切切實實提高語文學科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wù)?;貧w語文教材,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這是2020年河北中考語文試題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