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霞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推進,加強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時代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教學技巧,結合學生的特點,優(yōu)化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教學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為了使學生日后的學習道路更加通暢,需要從小學做起,提升語文素養(yǎng)。結合新課標和課改的具體要求,應當做到重視學習過程、改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創(chuàng)新思維,而忽視基礎。知識學習新課改背景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卻忽視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在進行公開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并不關注學生是否可以理解和吸收教學內容,只關注學生是否可以進行思考和想象,這樣會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次顛倒,不僅無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混亂。新課改下,提倡以學生為核心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該過程中教師只是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而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階段,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該階段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課堂教學內容,從而導致他們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如今,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在進行課堂教學階段,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盡可能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些都說明了教師對教學主體存在的錯誤理解。實際上,新課標要求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質疑能力給予重點培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階段,學生的質疑僅存在于表面,并非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質疑,只是小學語文教師為了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而提前準備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問題,并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質疑,無法有效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未解決學生的質疑,從而導致學生的質疑成為一種表面形式。
(3)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極大的興趣,與此同時,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將會使他們無法在課堂上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此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確保他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然而,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時代發(fā)展要求,導致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效果和質量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對這門課程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享受學習、樂于學習、會學習。為了營造適合學習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需要改善課堂環(huán)境,考慮到學生對于課堂游戲有著較高的興趣,教師可以將課堂游戲融入課堂教學,以游戲的形式把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讓學生邊玩邊學。教師要意識到語文是來源于生活的一門學科,引入課堂游戲也需要結合生活實際,這樣有助于學生將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其次,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課堂教學開展的影響,教師要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課堂效率高、熱愛學習的學生,要加以鼓勵,并且給他們安排額外的學習任務,滿足他們的求知需求,拓寬他們的視野。對于一些學困生或者課堂上不夠專注的學生,絕不能打消其學習積極性,而是要通過引導和教育手段,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精神面貌,這樣的因材施教才是成功。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分組合作。合適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且相對輕松地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為了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激發(fā)自主學習能力的目地,需要給學生設定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實現(xiàn)分組合作,自主學習。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給學生設置語文教學情境,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素質培養(yǎng)的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深入其中,展開想象。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通過搜集資料,分析信息等方法,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溝通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分組合作的學習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綜合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尤其要注意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之間要形成優(yōu)勢互補,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督促。其中小組長應當負責組織交流和討論,做好記錄,對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加以總結并匯報給教師。對教師而言,有了更多的了解學生的途徑,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和學習狀況,針對性的加以輔導。在有效的教學情境中,實現(xiàn)分組合作,能充分發(fā)揮一篇文章帶給學生的感受和感悟,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語文的魅力和語言的藝術,這也是對學生知識體系的進一步豐富。
(3)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在新的教學設計推廣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目標的把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立足學生的全面成長,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展開課堂教學設計的進一步優(yōu)化。這需要教師對新課標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學科交叉和學科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各門課程中,語文屬于基礎學科,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讓學生學好語文,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開展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的40分鐘,最大程度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效益,讓學生通過點滴的積累,獲得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石保金.提升技巧渲染課堂——小學語文有效性課堂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0(23):53—54.
[2]靳寒英.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創(chuàng)設技巧分析[J].文存閱刊,2018(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