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孩子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由于家庭條件、家庭教育、等原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任性行為是一種普遍的不良心理和行為,若在幼兒期不能及時給予關注和干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干預的難度將會加大,有效性也減弱,甚至會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因此,本研究關注孩子的任性行為并認識其產(chǎn)生的原因,探討相應的干預對策對任性行為加以有效防治和糾正,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任性行為;干預對策
孩子的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的嬌縱的結果,常常是在父母的寬容、嬌縱下慢慢形成。而愛不適度和放松教育,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無一定的生活常規(guī)和行為準則,則是孩子產(chǎn)生任性的溫床。
由于幼兒自制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動,思維帶有片面性與刻板性。在近一年的帶班經(jīng)歷中,班上幾位典型的任性幼兒讓筆者產(chǎn)生了要深入探究幼兒任性行為的念頭。
文獻綜述:幼兒任性行為是幼兒發(fā)展過程中一種常見的行為。幼兒任性行為是幼兒問題行為的一種。國內(nèi)對幼兒問題行為研究相對幼兒心理要弱一些,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相當于國外研究較為滯后,且大多都是理論研究,較少實驗依據(jù)。主要關注幼兒任性行為與個人的關系,由于幼兒任性行為受環(huán)境影響大,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對幼兒任性行為的研究還是有很大的研究發(fā)展空間的。
一、幼兒任性行為產(chǎn)生原因的分析
幼兒形成任性行為通常與多種因素相關,如遺傳、叛逆期影響、教養(yǎng)方式不當?shù)鹊取?/p>
(一)幼兒模仿成人行為,家長性格脾氣的遺傳與影響
A幼兒是性格急躁,脾氣不太好的孩子,每次和班上小伙伴一起玩耍稍有不和都會沖著小伙伴說臟話、發(fā)脾氣,一不如愿就喜歡哭鬧。
在平時與家長的接觸和交談中了解到,家長脾氣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發(fā)脾氣,稍有不如意就吵架,說話聲音大而且含有不文明之語。很大程度對A有負面影響。
(二)叛逆期影響
3歲起,幼兒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大,對許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對成人的建議、安排常常不聽從,總是力圖要擺脫大人的約束,如果大人加以干涉,他們就表現(xiàn)得情緒易暴躁,故意和大人作對,這是因為他們受叛逆期影響,這一時期他們的行為往往比較任性的,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因此,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才避免走向教育的誤區(qū)。
(三)教養(yǎng)方式不當
幼兒的任性行為是在一定的外因作用下發(fā)生和逐步形成的,而這些外因絕大部分是來自于家庭中不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
C幼兒是班上最聰明活潑的孩子,但每當吃午飯時,都會向老師嚷嚷著:“我要肉,我要吃肉,我不要吃飯。”滿足不了他,就會亂發(fā)脾氣,捏打其他小伙伴。
經(jīng)過老師了解到,C是由祖父母培養(yǎng)和教育的,不論C想要什么,他爺爺奶奶都會竭力滿足,隔代撫養(yǎng)的溺愛,這直接導致了C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心理。
二、幼兒任性行為針對性的干預對策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決定論”認為:環(huán)境、人與行為之間互為因果,每兩者之間具有雙向的決定和互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系統(tǒng)。
(一)重視家庭教育,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
有時,幼兒的任性行為直接由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導致的。要干預任性行為的形成,早期的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同時要營造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靶袨橹髁x心理學認為:個體行為的形成是無數(shù)次強化作用的結果。父母是孩子行為規(guī)范最重要、最直接的強化者。”因此,家長就應該了解行為塑造的規(guī)律,及早干預孩子任性行為,從而適時地、適量地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進而干預孩子任性等不良行為的形成。
(二)提高家長的素質(zhì)
盧梭認為:成人要尊重兒童,對兒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則”,即應按照他們的本性,考慮他們的年齡特征。讓家長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了解孩子的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根據(jù)孩子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時洞悉幼兒的心理活動和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尊重孩子的心理特點,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從而更好更科學地教育孩子。
(三)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提高自我約束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同伴群體和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fā)揮這一資源的作用。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逐步形成同伴合作意識,建立友好相處行為是干預任性行為的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四)家園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干預
幼兒的任性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把平日里的任性行為帶日常的社會生活中,這需要家長和老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客觀分析任性行為出現(xiàn)的原因,共同探討應對的針對性措施。
結論
綜上所述,幼兒任性行為中反映了個體、行為、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這為我們干預和矯正幼兒任性行為提供了切實的依據(jù)。在干預和矯正幼兒任性行為時,我們要關注和幼兒任性行為密切相關的環(huán)境和個人因素,通過成人和同伴行為的影響和適宜環(huán)境的改造,從而達到干預和矯正幼兒任性行為的目的。
筆者根據(jù)所遇案例情況,研究幼兒任性行為的問題,所做研究仍存在不足,希望今后有更多專業(yè)者對幼兒任性行為方面有更多全面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袁巧靈.幼兒任性行為的心理解析及教育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2.
[2]沈以信.糾正幼兒任性行為的策略初探[J].幼教天地:第615期,2010,4.
[3](美國)甘第尼,福爾曼,愛德華茲.兒童的一百種語言[J].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9.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馬田新莊幼兒園 鐘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