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峰
【摘 ?要】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這樣促進學生對所學的英語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知,提高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關鍵詞】高中;英語;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076-02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Build an Efficient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Baiyin No. 1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China) GE Wenfeng
【Abstract】Under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book knowledge to student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humanistic qualities,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Cognition,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y and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ng in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一、目前高中英語教育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缺乏濃烈的人文教育氣息
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較為落后,只關注高中生的英語成績,而忽視了對高中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比如,在英語活動中僅僅是單向地灌輸英語理論知識,沒有引導學生去深層次地挖掘英語理論知識中蘊含的人文內(nèi)涵、精神,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知識的自主性、積極性,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
(二)教學活動流于形式
在目前的高中英語課堂教育活動中,部分教師意識到了開展素質(zhì)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無法抓住機遇,不能夠結合學生的真實情況來運用教育資源,不能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的人文知識。比如,部分教師依然關注英語語法知識的講解,只是形式化地引入一些人文素質(zhì)教育內(nèi)容,根本無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二、在高中英語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方法
(一)實施分層教育,展現(xiàn)人文教育意識
在高中英語教育工作中,教師不能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標準來對待學生,而要注重學生學習特征、學習進度的差異性。同時,素質(zhì)教育理念,包含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自我教育、自主教育等,教師需要貫徹落實素質(zhì)教育內(nèi)容,在高中英語教育活動中實施分層教育,全面展現(xiàn)人文教育意識,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學進度,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快樂,從而全身心投入英語學習中去。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活動中,在教授新的英語知識時,教師只會讓學生掌握新的單詞以及新的短語,完成教材中的教學問題,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分層,注重因材施教。比如,在講解“order”這個英語單詞的時候,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會了解這個單詞的含義為訂購、順序,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會掌握under the order of sb、 out of order、 in order等內(nèi)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實施分層提問,從而讓不同學習層次水平的學生能夠跟上教學進度。教師也要定期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與需求,以此來調(diào)整教學進度、方案,讓學生不斷提升自我,這種人文教育能夠讓學生真正收獲知識。
(二)挖掘英語課本中蘊含的人文素材
在高中英語教育活動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就要科學、合理地利用英語教材,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素材。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英語教材中的寫作意圖,這樣才能夠正確把握人文素材內(nèi)涵,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人文意識。比如,在講解“Growing Pains”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戲劇的形式,讓學生深入探究Eric家庭中的沖突與矛盾。在設定英語教育活動時,要讓學生感悟到文章中的真實情感“父母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沖突與矛盾是無法避免的,父母需要正確處理這些沖突與矛盾,而學生也需要去多多理解父母,愛戴自己的父母”。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多設定一些實踐活動與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思考、探究中提升自我人文素養(yǎng)。如,在教材開始部分,描寫到父母回家看到地上狼藉的畫面,教師可以提出英語課堂問題:If you were Erics parents, what should you do? Will you get angry?讓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真實的看法;然后再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去了解Eric的父母是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的,最后讓學生去反思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這樣能讓課堂活動蘊含著深深的人文教育理念。在這個文章中沒有結尾,教師可以利用留白讓學生去思考,給予提升學生人文意識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去展開續(xù)寫活動。
(三)在英語活動中注重文化導入
要想在高中英語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就要注重文化導入教學,讓學生形成對中西方文化的正確認知,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正確、合理地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高中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僅僅憑借英語教材知識,根本無法滿足高中生對西方文化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主動引入、拓展西方文化。比如,在講解 Visiting Britain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如下英語問題:“Can you talk something about the following things in Britain?Food、money、humour、famous university or British royal family”,讓學生結合自身喜歡的話題來探索西方文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英語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對比中西方文化。比如,在講解The New Australians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Can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讓學生去了解澳大利亞的人際交往習慣、風俗習慣、生活模式等,讓學生學會尊重外國文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跨文化交流意識。教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過程中肯定中國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使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英語學習中,將來成為國家發(fā)展需要的棟梁人才。
(四)寫作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
英語寫作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學生在英語寫作中能夠呈現(xiàn)自己的情感價值觀、眼界見識、生活閱歷等內(nèi)容。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需要學生對事物擁有積極、客觀的認知,以此來剖出正確的觀點與態(tài)度,教師也要主動在寫作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比如,可以讓學生寫出一篇有關世界旅游的感悟與經(jīng)歷,讓學生在文章中構建成完美的“足跡地圖”。有的學生可能旅行經(jīng)歷比較少,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夢想中的履行,也可以是真實的旅行。站在人文教育觀念來講,此類寫作主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地球的情感,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發(fā)揮出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多多引入一些能夠體現(xiàn)人文價值觀的寫作任務。比如,在Help my friend教學中,激發(fā)學生互相關愛的情感;在“About us”中讓學生做到正確地認識自我;在“Job I like to Do”中讓學生擁有一個職業(yè)選擇意識,讓學意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從事自己熱愛的行業(yè),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yè)理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多設定一些課外英語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人文素養(yǎng)。比如,讓組織學生進行《中學生英語》《英語周報》《時代英語報》等雜志報紙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學習課外素材中的英語知識,拓寬學生的英語知識面,把這些優(yōu)秀素材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這樣無形中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使學生在閱讀中更好地感悟人生、生活。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視,還要掌握方式、方法,選擇學生感興趣、喜歡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讓學生樂于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促進師生共同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姚巧云.高中英語教學中關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研究[J].英語教師,2015(11).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