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璞
摘? 要:幼兒心理健康對其成長有重要影響,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都要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多的關注,繪畫治療是藝術治療的一種方式。繪畫可以了解并改善幼兒的心理狀況,從而幫助幼兒找到釋放情緒的途徑,從而促進與幼兒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幼兒時期是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通過繪畫治療,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引導,輔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與品質。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繪畫治療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6-0074-02
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in children's education
LIU Pu? (waiganglan kindergarten,Jiading District,Shanghai,china)
【Abstract】Children's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ir growth.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ainting therapy is a way of art therapy. Painting can understand and improv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so as to help children find a way to release their emotions,so as 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s body and mind. Early childhood is the key period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rough painting therapy,we can guide children scientifically and help them form good character and quality.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Mental health;Painting therapy
幼兒成長階段主要受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影響,家庭氛圍、父母關系及教師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幼兒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幼兒階段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決定了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繪畫是了解幼兒內心的有效方式。因此,可以通過繪畫的途徑對幼兒進行心理治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難以將自己的情緒與想法表達出來。
1.解讀兒童繪畫與心理的意義
近年來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與身體健康相比,判定幼兒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難度。繪畫與幼兒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及在正常智力范圍內幼兒如何控制情緒、如何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不斷探尋的問題,同時要引導幼兒具備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與他人建立友善的人際關系,懂得與他人分享及合作配合,形成良好的性格與行為習慣。通過幼兒的繪畫作品,可以掌握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幼兒對外界的認知能力,以及幼兒的體驗感受。根據研究分析發(fā)現,幼兒更傾向于通過繪畫的途徑表達自身的喜怒哀樂與內心想法。但是,在不同成長階段,幼兒對外界的認知能力有所不同,其情感表達的內容也有所不同,通過幼兒繪畫作品中的內容,能夠及時分析、掌握幼兒的心理動態(tài),對幼兒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 。
2.幼兒繪畫作品在幼兒園與家庭教中的運用
(1)幼兒通過繪畫平衡情緒管理
由于幼兒年齡尚小,其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尚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難以抒發(fā)自身的情緒,不論是開心的事,還是不開心的事,都需要宣泄情緒的渠道。透過幼兒的繪畫作品,能夠了解到幼兒對外界的認識與感知,是了解幼兒的有效途徑。對幼兒而言,繪畫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幼兒利用不同的形狀、顏色及畫面布局抒發(fā)自己的情緒與性格。教師與家長要嘗試閱讀這種特殊的語言。孩子會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在繪畫作品中,有的男孩在繪畫時,會突然開始手舞足蹈,念念有詞,此時正是因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繪畫世界中。還有些女孩在繪畫時會不自覺的哼出聲音,甚至起來跳舞,此時幼兒已經進入到想象世界中,將自己當作仙女與公主。雖然對于成年人而言難以理解,但是考慮到幼兒的情感,教師不應干涉幼兒,避免破壞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要認識到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而言,這些行為表現都是正常的,符合幼兒的心理成長特征,也是幼兒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要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作繪畫空間,讓幼兒大膽自信的通過繪畫展現自己。
(2)教師通過繪畫作品內容洞察幼兒心理
在幼兒園美術教數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在美術教學結束后,不會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幼兒的繪畫作品、探尋幼兒的內心世界。通過對畫面中出現的圖形形狀、大小、位置、顏色等可以大概掌握幼兒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的心理。幼兒在繪畫前會對某種顏色與形狀出現審美偏愛,在繪畫時幼兒會根據自身的情感體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不同的幼兒在圍繞同一主題進行繪畫時,最終呈現的繪畫作品也是截然不同的,這都是由于幼兒的主觀情感因素造成的。例如,當教師給出繪畫主題《夢想王國》,幼兒會呈現出風格迥異的繪畫作品,通過對繪畫作品中的畫面內容進行分析,能夠洞察到幼兒的情緒、性格、情感及心理方面特點。在《夢想王國》中通過對人物形象與房屋、房屋形狀、房屋設計等細節(jié)進行分析,可以洞察幼兒在繪畫時的心理。有的繪畫作品中,房子在整個繪畫作品中占據了相當大的面積,說明幼兒熱情好客,喜歡交朋友,反之說明幼兒性格有些孤僻,不喜歡與人交往。越是接近正方形的房子,越說明幼兒善于溝通交流,與人相處時,能夠顧及他人的感受,房子形狀向上延伸,說明幼兒性格尖銳,具備批判精神。從這些特征中能夠掌握幼兒最近的情緒與心理狀態(tài),從而對需要關心的幼兒予以更多的關懷。
(3)通過繪畫幫助家長構建親子溝通橋梁
幼兒家長要通過幼兒的繪畫作品,深入的了解幼兒,而不
是過早的培養(yǎng)幼兒的繪畫技巧,評價幼兒的繪畫水平。大部分家長認為繪畫是幼兒的興趣愛好,有時間的時候會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欣賞點評,工作忙的時候就沒時間欣賞幼兒的繪畫作品,從而忽視了幼兒的表達,繪畫是幼兒表達自身情緒與情感的自然途徑。例如,家長發(fā)現幼兒的繪畫作品中出現了一個模樣張牙舞爪的小怪物,通過與幼兒溝通得知,幼兒畫的是自己,家長意識到由于最近工作比較忙陪伴幼兒的時間有限,由于幼兒缺乏安全感,所以用可怕的形象來保護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家長不僅要關注幼兒的繪畫作品,還要關注幼兒的繪畫過程。幼兒通常會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其親身經歷,通過幼兒的神態(tài)、反應情況及配合狀態(tài)都要進行記錄與分析。例如,有的幼兒在繪畫時,經常進行反復修改,可能是由于幼兒缺乏自信,追求完美、也可能是幼兒潛意識對這部分內容存在恐懼與不安,這些都需要家長予以重視。
3.繪畫治療與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繪畫是幼兒表達的一種語言與途徑,不同年齡段及個性的幼兒所呈現的心理狀態(tài)也有所不同,其繪畫作品的內容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幼兒繪畫作品色彩鮮艷,充滿了幼兒的天真與幽默,有的則恰恰相反。了解幼兒的繪畫作品是了解幼兒的有效途徑,可以有效彌補幼兒由于幼兒表達能力有限而造成的溝通阻礙,通過繪畫的途徑傾聽幼兒的心聲,從而走進幼兒的世界中,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正確的引導幼兒,幫助幼兒在成長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懂得一些幼兒心理學,在對幼兒繪畫作品進行分析時,掌握幼兒的性格特征、思維狀況及心理狀態(tài)。家長不要左右幼兒的繪畫內容,也不要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嚴格的評判,更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不要讓幼兒模仿他人的繪畫作品,要讓幼兒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繪畫內容,并從中了解幼兒,引導幼兒。雖然幼兒年齡尚小,但成人要予以幼兒足夠的尊重,予以幼兒更多的關心與鼓勵,通過陪伴與游戲互動的方式加強與幼兒的溝通交流,通過提升對幼兒繪畫心理學相關方面的知識,更好的了解幼兒,培養(yǎng)幼兒具備良好的性格與品質。
綜上所述,幼兒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不論是幼兒園還是家長,都要予以幼兒足夠的關愛,培養(yǎng)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由于幼兒表達能力與語言能力十分有限,可以通過繪畫治療的方法,掌握幼兒的心理動態(tài)與性格、情緒,通過繪畫洞察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況,引導幼兒家長通過幼兒的繪畫作品,與幼兒建立起溝通交流的橋梁,有針對性對幼兒進行輔導與培養(yǎng),從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莉.挖掘繪畫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J].山西教育:幼教,2019(05):76-78
[2]宋志波.關注幼兒心理健康,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30):144
[3]張晨曦.幼兒美術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促進[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8(10)
[4]衛(wèi)蓉.淺談在繪畫活動中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J].教育革新,2017(0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