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蓉
摘要:永昌紅色文化是以西路軍革命斗爭為基礎,融合當地特色的文化現象。對永昌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要求正確理解永昌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以及正確把握永昌紅色文化的意義。在發(fā)揮永昌紅色文化價值引領的過程中,不僅要挖掘精神內涵,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保護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發(fā)展。還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到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從而促進永昌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 傳承發(fā)展 價值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讓紅色文化在新時期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永昌縣曾經生活和戰(zhàn)斗過許多紅西路軍革命戰(zhàn)士,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因此,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價值引領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永昌的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毫無疑問,紅色文化形成于革命建設具體的歷史實踐中。但是它最終顯現,一定要依靠具體的載體,這些載體或者是以革命文化為主導的軍事事件和社會活動;或者是以革命文化為主題的紀念地[2]。永昌縣是一片紅色沃土,紅西路軍鏖戰(zhàn)永昌不僅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遺跡,也讓紅西路軍精神在這片土地上傳承發(fā)揚。
1.紅色舊址
在河西走廊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戰(zhàn)斗遺址——八壩阻擊戰(zhàn)戰(zhàn)斗遺址,感受紅西路軍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在前進劇團遭遇戰(zhàn)戰(zhàn)斗遺址,聆聽紅西路軍前進劇團勇士們奮力御敵,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故事。在勾家西莊戰(zhàn)斗遺址,了解紅西路軍指戰(zhàn)員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為革命不懼犧牲的壯歌。在郭家上磨莊戰(zhàn)斗遺址,觸摸依舊清晰可見的彈孔和槍眼,了解紅九軍在這一帶與馬敵激戰(zhàn)20余天的悲壯往事。在南沿溝紅西路軍烈士墓,深刻緬懷壯烈犧牲的紅西路軍革命先烈。在大沽政治部舊址,了解甘肅、新疆、青海三?。▍^(qū))僅存的一處完整的紅色標語與它背后的故事。槍轟炮鳴與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雖已遠去,但紅西路軍堅韌不拔的精神定會被世代相傳。
2.紅色器物
在永昌的紅色器物包括學習用品、辦公用具、印信圖章、旗幟牌匾、證件徽章、貨幣票證、郵票郵品、服裝被褥、家用器具、耕作農具、器材工具、通訊器材、武器裝備等。其中,紅西路軍永昌戰(zhàn)役紀念館展廳展出的武器,均生于1936年11月份。這些當地鐵匠生產的武器,歷經84年,已經是銹跡斑斑。可以看出當時紅軍的武器極度匱乏,紅軍供養(yǎng)嚴重不足,槍彈奇缺,進一步證明這支遠征部隊孤軍作戰(zhàn)的處境十分困難。
3.紅色人物
西路軍在永昌境內與敵軍浴血奮戰(zhàn)四十余天,擊斃擊傷敵六千余人,擊傷敵機一架。但終因眾寡懸殊,西路軍始終未能擺脫困境。于12月27日夜,西路軍被迫突出縣城,繼續(xù)西進。紅軍撤離后,蘇維埃永昌區(qū)及各基層政權被敵摧毀,政府主要成員張仲科等同志慘遭殺害。西路軍在永昌諸戰(zhàn)中英勇犧牲的廣大指戰(zhàn)員的信息都在《永昌縣志·人物》中有所記載。
4.紅色宣傳
永昌縣紅色文化的宣傳結合時代特點,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發(fā)布紅色文化宣傳內容,追憶紅色歷史。以紅西路軍永昌戰(zhàn)役紀念館為中心,推出緬懷革命先烈、追尋革命足跡、品嘗革命滋味、傳承革命文化等體驗項目,開啟紅色文化深度體驗之旅,以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物質作為客觀存在,當個人的主觀意識開始把這種存在及其內涵作為自己對象時,這個對象才成為相對于他的客觀存在。所以,這種物質與精神的相互作用,塑造了獨具特色的永昌紅色文化。物質紅色文化可以理解為個人情感的縮影,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文化符號的價值,更強調的是地域性情感。精神紅色文化則更多是展現為某種精神魅力,它的意義在于價值引領。永昌紅色文化的形成發(fā)展,恰好是物質紅色文化和精神紅色文化相互作用的結果,蘊含了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二、永昌紅色文化傳承的意義
紅色文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關鍵時刻的創(chuàng)新性和變革理念。在繼承和發(fā)展紅色文化的同時要對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深遠意義進行充分挖掘與探索。永昌紅色文化的傳承研究,不僅對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有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而且還能保證永昌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
1.傳承紅色文化,有利于樹立紅色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永昌人民作為永昌紅色文化傳承過程中的載體,對紅色文化的價值取向認同和身份認同是永昌紅色文化獲得發(fā)展的內在驅動力。永昌的紅色文化不僅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永昌人民為理想和信念拼搏奮斗,而且有利于推動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2.傳承紅色文化,有利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紅色文化,都能夠清晰地再現出革命先輩們鮮活的革命歷程。這些紅色資源能夠穿越時空界限,詮釋出革命先輩們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愛國情懷和道德訴求,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歷史教材[3]。傳承永昌紅色文化有助于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覺悟境界,有利于傳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革命傳統。
3.傳承紅色文化,有利于挖掘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
紅色文化在思想本源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優(yōu)質的文化基因,成為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動力本源[4]。如何將革命精神與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的語境相結合,這就對永昌的紅色文化傳承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弘揚和挖掘永昌縣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有利于傳播和弘揚永昌縣的紅色文化,進而增強整個甘肅地區(qū)紅色文化的影響力。
三、發(fā)揮永昌紅色文化價值引領的有效途徑
傳承紅色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靠呆板而乏味的說教來實現,需用具體而生動的文化產品或某一動態(tài)過程將之加以外化,使之更易于被人們接受才能更好更直觀更有效地傳承[5]。如何發(fā)揮永昌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傳承和發(fā)展好永昌紅色文化資源,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1.挖掘精神內涵,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表現形式
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要與時俱進,要在新時代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紅色文化的傳統宣傳主要依靠官方宣傳,地方的文化輻射加以輔助。青年人很少有主動被傳統文化吸引的情況。所以,紅色文化的發(fā)展要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就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地方特色,結合流行文化和流行的傳播模式發(fā)揮作用。
2.保護紅色資源,促進紅色文化傳播發(fā)展
永昌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既包括大量遺址遺物等物質文化資源,又有大量革命文獻,革命歷史檔案等物質載體。在進行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不但要保護好紅色文化資源,而且要吸收一些優(yōu)秀的文化傳播方式。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更好的實現永昌紅色文化的傳播發(fā)展。
3.把紅色基因融入到經濟發(fā)展過程中
紅色文化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并且一些經典內容廣為人知,應該立足于此,展開紅色文化發(fā)展路徑的相關探索。永昌可以通過利用永昌特有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tài)和風土人情等文化資源來提高對游客的吸引力;在一些日用品的設計主題上,也可以嘗試使用紅色元素。做到化紅色文化元素于無形,使文化和實體產業(yè)相互融合,促進永昌經濟的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盵6]所以,永昌縣要結合實際,傳承和發(fā)展好永昌的紅色文化資源,發(fā)揮好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視察南京軍區(qū)機關時強調貫徹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http://cpc.people.com.cn/shipin/n/2014/1215/c243284-26212282.html
[2]安新麗.紅色文化傳承要正確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3):90-95.
[3]張昆.陜北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路徑研究[J].長江叢刊·理論研究,2017,(09):56-57.
[4]仝華. 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評《紅色文化十講》[J].紅色文化學刊,2019,(03):40-41.
[5]黃光文,朱龍鳳.紅色旅游資源開發(fā)中的紅色文化傳承[J].求實,2008(06)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55.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西學院第十批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永昌紅色文化傳承與價值引領研究》(項目編號為231)的研究成果。
(河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張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