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旺堂
摘 要:思想政治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對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諧發(fā)展,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任課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和實踐思政學科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會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或者通過生活的體驗理解體會學科中的知識,進而全面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文章試從初中思想政治學科的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措施兩方面進行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教學;初中思政;生活化;意義;措施
一、 引言
初中階段思政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會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設計中,其內容基本上都和現(xiàn)實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所以,新課程標準要求任課教師在思政學科知識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身生活狀態(tài),將思政學科教學生活化,要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之中,對照理解政治知識的內涵,有利于促進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二、 初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為了有效地提升思政課堂教學的質量,初中思想政治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認知與教學充分結合起來,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把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貼近生活,從而加深對所學政治知識的體悟,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實踐證明,初中思政教學生活化好處很多,必須大力推行。
(一)初中思政學科教學生活化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基本要求
近年來,新課程的改革如火如荼,形勢喜人。廣大教師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開展學科教學活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拓寬了教學資源和途徑,鼓勵學生積極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增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初中思政學科是來源于生活,又用以指導生活的理論學科,因此初中政治學科教學生活化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是符合新課改基本要求的。
(二)初中思政學科教學生活化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是,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實際,知行合一,方能致遠。因此初中思政學科教學生活化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當前,部分初中思政學科教學場所還停留在課堂上,重視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忽視知識的生成和運用
這對于認知和實踐能力有了一定提升的初中學生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如果把學生對思政的學習,融入自己平時的生活之中,使初中思政學科的課堂學習生活化,就可以大大提升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初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式的運用生活化
我們知道,人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和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對于進行初中思政學科教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源。任課教師要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扎實備課,吃透教材,在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式的運用上生活化。然后在課堂中,提出一些適合初中生特點的有關生活化的各種政治問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這樣一來,思政學科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知識的接受力和理解力都會大大增強。
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教材內容中的理論知識和新聞報道中的時事政治聯(lián)系起來,并對此開展討論,并在討論中得到認識和理解上的升華。比如,當前的新冠肺炎在全球流行非常嚴重,表面上看是醫(yī)學問題,但在一定的角度來說就是政治問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決定了其疫情泛濫,甚至甩鍋于中國的丑惡嘴臉。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取得的輝煌“戰(zhàn)疫”,讓我們國人有了空前的政治自信。如果這一活生生的事例引入課堂,會讓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許多政治課本中的知識點或理論。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進行課堂生活化教學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初中思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的事例,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更好地理解枯燥難懂的政治知識。比如,某某同學去了一個超市買水果,服務員給她稱了五斤的橘子,回家之后,自己不放心稱了稱,發(fā)現(xiàn)只有四斤半,此時這位同學應該怎么辦。這種熟悉的購物情境,很多學生都經(jīng)歷過。通過這個案例情境的創(chuàng)設,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熟悉的場景中探究相關道德和法律的問題。
初中思政課堂教學生活化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新產品、新資源,在多媒體、電腦、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使其生活化,讓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更有效地理解相關政治知識點。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利用網(wǎng)絡讓學生觀看《小魚的夢》這一動畫短視頻。視頻中的小魚這個角色尋找美好生活時,因為自己的行為習慣處處碰壁,最后歷經(jīng)挫折磨難后,才明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再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能夠分清哪些習慣是好的,哪些習慣是壞的,也要認識到習慣對人的一生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此同時學生也從中獲得豐富了政治理論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三)挖掘家庭生活素材,使得初中思政教學生活化
家庭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生活場所。學生在家中生活成長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豐富的家庭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都將成為學生學習、理解思政知識的寶貴資源。為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結合學生對家庭生活的深刻體驗,進一步引導學生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家庭教育”這一主題教學中,思政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經(jīng)歷的相關事例,指導學生討論自己做了哪些事來孝敬父母,還有哪些做得不夠的?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再拓展到中華文明中孝道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并結合這些事例回過頭來對課本理論知識進行探索學習,最終讓學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