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力古爾
【關鍵詞】新高考;評價體系;物理考情;策略
引言:物理學科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尤其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復雜多樣的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物理學習的深度才能幫助學生突破物理學習中的重難點,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解答考試中面臨的各類難題。高考評價體系的改革使零散的物理學習變得更加有條理性、有重點性,通過科學的評價模式,促使學校與教師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專業(yè)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能夠游刃有余地解決高考測試中的各類難題。
一、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物理科考情分析
(一)強調立德樹人,突出核心價值
立德樹人是新高考評價體系中重點強調的內容,教育的終極目標便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以及人格品行。教師要通過發(fā)揮自身教書育人的教學作用來幫助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建立起良好的人生信念,在知識的普及中突出核心價值理念。但由于在以往競爭激烈的高考形勢下,許多學校形成了應試教育的教育風氣,學校與教師缺乏對學生思想品行與核心價值的樹立與培養(yǎng),導致許多高中學子只有學習成績而沒有思想品行。新高考評價體系正是應對這一教學情景下而產(chǎn)生的一個教學策略,通過重視教育的初心與目標,強調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學生傳授相應的思想品德與人格觀念,讓學生在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中樹立起相應的知識素養(yǎng)。而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更要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探索精神以及物理品德,把握中國物理發(fā)展史的輝煌歷程,幫助學生積極把握自身承擔著的社會發(fā)展責任,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樹立起為祖國發(fā)展作出貢獻的偉大人生信念。
(二)基于課本知識,注重能力提升
課本知識使學生學習的基礎來源,學校課本是經(jīng)過專業(yè)教育研究人員統(tǒng)籌教育內容、學生特點、我國教學形式等問題,整理歸納的普遍適用性課本,在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始終發(fā)揮著基礎性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新高考評價體系中就提出,要堅持以課本基礎知識為出發(fā)點,通過對課本知識進行提煉與升華,以此來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物理專業(yè)能力。讓學生根據(jù)一個主要的物理知識點,串聯(lián)整本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并以理論知識作為物理實踐能力的基礎,讓學生在課本知識中習得提升能力的理論知識,實現(xiàn)知識與實踐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
(三)側重開放思維,考察探究能力
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思維以及實驗探究能力。物理是一個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專業(yè)性學科,物理課文中的許多重要知識點都需學生運用實踐操作將其內化,不僅如此,在高考考試測驗中,許多試題也具有豐富的探究性以及思維的發(fā)散性,這就要求學校與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維,幫助學生深入探究每一個重要的物理知識點,進行細化的實驗操作,增強學生知識的理解性以及深刻把握性。
二、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物理課備考策略
(一)突出知識重點,構建復習框架
高中階段學生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復雜性,首先,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學習情況。其次,學習壓力大,學習心態(tài)容易變差。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物理備考教學時,要通過引導學生構建具體的知識復習框架來節(jié)約學生學習的時間,幫助學生在有效的時間開展高效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輕松感。
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高物理《原子核》的單元備考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希沃白板構建出“原子核”的知識復習思維導圖,通過確定“原子核”為一級導圖,原子核的組成、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核力與結合能、核裂變與核聚變、基本粒子作為導圖的二級分支,并以此為細分結構基礎,再次進行細節(jié)知識的劃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在思維導圖的構建中突出重點,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字體標出重點內容,例如可以將二級分支中的“核裂變與核聚變”運用紅色的字體加以標明。這樣可以極大地節(jié)約學生理論基礎知識復習的時間,給予學生更多的空余時間開展娛樂或學習活動。
(二)構建物理模型,引導圖像分析
物理模型的構建,可以引導學生在做題時進行圖像分析,明確解題思路。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備考訓練中,要不斷引導學生構建相應的物理模型,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分析習慣。例如,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備考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信息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小車在光滑木板以及在粗糙木板上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幫助學生構建起關于“摩擦力”的物理模型,并讓學生在稿紙上進行自主物理模型的構建,通過分析具體的物理圖像來解決“摩擦力”的計算問題。
(三)加強錯題總結,培養(yǎng)探究思維
錯題的總結與回顧是物理備考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讓學生在反思錯題中找到適合于自身的解題思路以及解題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考場中的應變能力以及解題能力。例如教師在開展《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與《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備考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對兩個課時的不同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對容易混淆或出錯的內容進行單獨羅列。例如,速度的計算公式是:V=△x/△t,而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是:a=△v/△t。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區(qū)分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的不同。在總結內化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計算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出臺,為高中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極大的變革,改變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突破了學生知識學習的局限性,通過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遠見,提高學生在各大學科中的能力素養(yǎng),以此來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高考體系下物理考情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以及物理知識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董馬云.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物理科考情分析與備考策略[J].高中生,2021(04):18-23.
[2]張文.基于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的高中化學復習備考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35):6-7.